盐胁迫对4 种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1-05-24王慧杰宋倩娜冯瑞云
刘 婕,梅 超,王慧杰,宋倩娜,冯瑞云
(1.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盐碱地在全球分布广泛,随着人类的活动,土壤的盐渍化问题日益加重,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已成为全球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大,约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5%,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浓度盐会导致植物体内离子失衡、影响次级代谢物的合成[1],破坏叶绿体结构,伤害细胞膜,减弱光合能力;还造成生理干旱,各种代谢紊乱,进而影响养分运输和分布,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植物响应盐胁迫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目前,植物对盐的响应还没有公认的机制[2],如何有效利用盐碱地资源推广种植耐盐品种是解决粮食问题、平衡环境和人口压力的重要途径。开展耐盐种质鉴定和筛选,并对其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及不同浓度盐胁迫的响应研究,是我国农业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草本植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日益增大。马铃薯属盐敏感型经济作物[3],对盐的抵抗能力比较弱[4],盐胁迫会严重抑制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使株高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出苗迟缓,甚至死亡。李青等研究发现[5]盐胁迫会影响马铃薯细胞结构以及次级代谢物的合成。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盐浓度胁迫下4 种马铃薯的农艺性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差异,旨在为深入挖掘、筛选和培育耐盐马铃薯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马铃薯品种为晋薯16 号、冀张薯12 号、青薯9 号、克新1 号。无菌培养苗由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基因编辑实验室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农艺性状的测定 选取4 个品种马铃薯脱毒苗,在超净工作台剪取约1 cm 带腋芽的茎段进行脱毒苗扩繁,分别插入含有0、25、50、75、100 mmol/L NaCl 的MS 固体培养基的玻璃瓶(高11 cm,直径7 cm),每瓶放置6 个茎段,每个处理10 瓶。盖紧瓶口放在无菌培养室培养,温度25 ℃,光照强度2 000~3 000 lx,每天光照16 h,暗处理8 h。生长25 d 进行农艺性状的测定。
1.2.2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选取4 个品种马铃薯脱毒苗定植于珍珠岩穴盘,用1/2 Hoagland 培养液浇至珍珠岩全部浸湿,培养7 d,然后用蒸馏水浸湿珍珠岩24 h,分别用0、50、100 mmol/L NaCl 的蒸馏水浸湿,培养温度23 ℃,光照强度2 000~3 000 lx,每天光照16 h,暗处理8 h。48 h 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POD、SOD、CAT、MDA 分别采用过氧化物酶(POD)测试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过氧化氢(CAT)测试盒、丙二醛(MDA)测试盒,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 数据分析
原始数据的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 18.0 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 可知,随着盐浓度的增加,4 个马铃薯品种的株高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75 mmol/L 盐浓度处理下,株高受到抵制作用由高到低依次为青薯9 号>克新1 号>冀张薯12 号>晋薯16 号,青薯9 号的抑制最严重,降幅达5.12 cm。100 mmol/L 盐浓度处理时,4 个品种均出现株高停止生长甚至茎段褐化的现象。随着盐浓度的增加,4 个品种的鲜质量变化不明显。
表1 不同盐浓度下马铃薯脱毒苗生长情况
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青薯9 号的新叶数呈现降低趋势;但晋薯16 号、冀张薯12 号和克新1 号在25 mmol/L 盐浓度下均出现小幅上升,之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在75 mmol/L 盐浓度下青薯9 号降幅最大,达到3.8 片;其余品种降幅在1 片之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75 mmol/L盐浓度处理下,根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晋薯16 号>冀张薯12 号>克新1 号>青薯9 号。
青薯9 号的根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75 mmol/L 浓度下青薯9 号的根长减少2.2 cm。克新1 号根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25 mmol/L 浓度下虽出现小幅增加,但50、75 mmol/L 下均表现下降趋势,但降幅较低。晋薯16 号在25、75 mmol/L 盐浓度下的根长相比对照分别升高了1.18、1.8 cm,而50 mmol/L 浓度下的根长比对照降低了0.52 cm。冀张薯12 号的根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在25、50、75 mmol/L 浓度下的根长相比对照分别升高了2.03、1.78、0.79 cm。100 mmol/L 盐浓度下4 个品种中青薯9 号的根数降幅最大,达到62%。
2.2 不同盐处理对马铃薯POD 活性的影响
由图1 可知,正常生长条件下,冀张薯12 号、青薯9 号和晋薯16 号间POD 酶活性差异不显著。50 mmol/L 盐胁迫条件下,4 个材料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克新1 号和晋薯16 号的POD 活性显著高于冀张薯12 号;与对照相比,晋薯16 号升高11%,青薯9 号升高0.8%,克新1 号升高1%,冀张薯12 号不升反降。100 mmol/L 盐胁迫条件下,冀张薯12 号的POD 酶活性降低,晋薯16 号的POD 酶活性升高,青薯9 号和克新1 号的变化不显著,4 个品种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冀张薯12 号和青薯9 号的POD 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 个品种。由此可见,盐胁迫后马铃薯POD 活性升高,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晋薯16 号POD 活性增加,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
2.3 不同盐处理对马铃薯SOD 活性的影响
由图2 可知,正常生长条件下,由于品种间遗传特性的差异,晋薯16 号和克新1 号的SOD 活性略高于其他2 个品种。2 种盐浓度处理下,4 个品种间SOD 酶活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晋薯16 号和克新1 号之间差异不显著,青薯9 号的SOD酶活性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余3 个品种。50 mmol/L盐浓度处理下,晋薯16 号的SOD 活性最高,青薯9 号的SOD 活性最低;与对照相比,晋薯16 号升高20%,冀张薯12 号升高28%,青薯9 号升高5%,克新1 号升高21%。100 mmol/L 盐浓度处理后的SOD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青薯9 号的增加幅度最小,为17%,其他3 个品种增幅均达到40%。由此可见,青薯9 号在盐浓度处理后SOD 酶活性最低,耐盐性较弱。
2.4 不同盐处理对马铃薯CAT 活性的影响
由图3 可知,正常生长条件下,由于品种间遗传特性的差异,克新1 号和青薯9 号的CAT 酶活性均高于其他2 个品种。2 种盐浓度处理下,4 个品种间CAT 酶活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晋薯16 号CAT 酶活性最大,高于其余3 个品种,青薯9 号显著低于其余3 个品种。50 mmol/L 盐浓度处理下,晋薯16 号和冀张薯12 号的CAT 活性升高,分别升高23%和3.7%;克新1 号和青薯9 号的CAT活性降低,分别降低25%和16%。100 mmol/L 盐浓度处理后的CAT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晋薯16 号和冀张薯12 号均呈现升高的趋势,而克新1 号和青薯9 号的CAT 酶活性呈降低趋势;其中,晋薯16 号的增幅较大,为45%,青薯9 号的降低幅度较大,为51%。说明本试验盐浓度下,青薯9 号在100 mmol/L 盐浓度处理下CAT 酶活性较低,对盐的耐受反应较弱。
3 结论与讨论
盐处理条件下不同马铃薯品种间的农艺性状表现不尽相同,相同趋势下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张俊莲等[6]研究认为,植株高度作为盐胁迫指标较灵敏。王新伟[7]研究认为,马铃薯株高、根长、干物质可以用来鉴定耐盐性。本试验发现,MS 培养基模拟盐胁迫环境下,4 个马铃薯品种脱毒苗的株高、新叶数、根长、根数、鲜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前人研究的结果相一致[8-9]。本研究还发现,25 mmol/L 盐浓度处理后4 个品种受到盐胁迫的影响较小,并且4 个品种间的差异也不显著,低盐处理可促进根系生长,促进晋薯16 号、冀张薯12 号和克新1 号新叶数的增加,推测低盐处理可一定程度上诱导马铃薯的根系和新叶的生长,这与张招娟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50 mmol/L 或75 mmol/L 盐浓度处理对马铃薯脱毒苗影响明显,且4 个品种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故50 mmol/L 或75 mmol/L 浓度可作为马铃薯脱毒苗耐盐性品种(系)的鉴别浓度,且青薯9 号的各农艺性状受到影响较大,晋薯16 号最小,表明晋薯16 号耐盐能力较强;青薯9 号耐盐能力较弱。100 mmol/L 盐浓度下马铃薯脱毒苗出现不生根、无新叶甚至褐化的现象,可认为该浓度是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停滞的临界浓度。综合表明,晋薯16号对盐胁迫耐受性较好,青薯9 号较弱。在山西省高盐碱地马铃薯产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张景云等[11]研究认为,SOD 活性和POD 活性可作为间接指标评价马铃薯耐盐性。白江平等[12]报道盐胁迫使马铃薯试管苗SOD 和CAT 活性增加。KEYVAN 等[13]研究认为,盐胁迫提高了马铃薯POD活性。盐胁迫下植物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抗氧化防御系统是植物抗胁迫的途径之一[14],SOD、POD 和CAT参与植物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本研究结果表明,SOD 和POD 活性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克新1 号和青薯9 号CAT 活性下降而晋薯16 号和冀张薯12 号CAT 活性小幅上升。推测SOD、POD 和CAT 并非在在同一时间内起作用,CAT 的响应效果较慢,与李青等[15]研究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