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戏曲中“唱”的点滴感悟
2021-05-24何敏星
何敏星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戏曲中的“四功五法”是每个演员必备的基本功。
在“四功五法”,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中,唱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见“唱”在戏曲中的重要性。同样,“唱”在各地方戏中,也显得尤为突出。作为江苏三大剧种之一的淮剧更是如此。过去演员被称之为“唱戏的”,剧本叫“小唱书”。我曾见过过去的所谓剧本(小唱书),基本没有什么道白,从头唱到尾,全是七字句或十字句的唱词。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中的“唱本”就是指过去的剧本。可见“唱”在戏曲中的重要位置,要做一个好演员,唱得好至关重要。
常听前辈老艺人说:“唱戏,首先要有一副好嗓子。”通过实践,我认为,不光要有好嗓子,还要学会用嗓子,就是说要会唱,唱得好听,唱得圆润悦耳。如果你以为自己嗓子好,直着嗓子地大喊大叫,那是刺耳的噪音,观众绝对不欢迎。江苏省淮剧团的已故老旦演员方素珍先生,被观众称赞为“方三里”——在没有扩音的广场台上唱戏,方圆三里都能听到她的声音。在剧场台上能把声音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没有真功夫是办不到的。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嗓子好不代表你就能唱得好,因为唱腔还需要通过准确优美的唱念把剧中人物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才能打动观众,真正达到动听悦耳、赏心悦目的境界。正如艺术前辈们所说,唱出情、念出意,才能把观众带入规定情境。我以为,这就是我们业内常说的“味”正如观众称道的那样,某演员唱得真好听,有味。
“味”是演唱者必备的基本条件,我们的国粹京剧、昆曲特别讲究“味儿”。同样,我们地方戏也是如此。在剧场,我们也经常听到观众的议论,某演员唱得不赖,好听,动人,其实就是他唱得有味。业内说某人唱得有味,也就是观众所夸赞的好听。甚至还有观众直言不讳地批评,某人唱得没味,跟白开水一样,没意思。可见唱戏的味是多么重要,真可谓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的立足之本。
我的老师曾经说过,演唱要达到念像唱、唱像念的境界。我们的念白不同于平时说话,要念出它的韵律之美,要四声分明。语言是演唱的基础,要注意字正腔圆和情绪的表达。
另外,行腔要情真。行腔前先蕴酿感情,唱完后感情要慢收,让观众有回味感。为了达到情真,我们对每段戏、每段词要作深入的研究,突出重点,才能有情趣,有韵味。每次在演出实践中,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我主演的廉政大戏《浪淘沙》中与姐姐的对唱,回忆姐姐如何养大自己的时候,台上姐弟情真,台下唏嘘不已。还有最近在抗疫大戏《谷家大事》中送女出征、父女离别的那场戏中,我深情地对女儿唱道:“几次欲对你说说掏心语,想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缺父爱爷爷奶奶伴你长大,少母疼你独自走过豆蔻年华……”我唱得如泣如诉,台下观众也跟着流泪。我才真正体会到,腔生于词、情随腔行的独特魅力。
在舞台实践中,要想唱得有味,要学会四个能力,即演唱能力、辨别能力、活用能力和创变能力。首先要掌握好唱腔艺术,包括吐字、发声、行腔节奏等。准确地把握尺度,悦耳动听。其次要有辨识能力,这段唱腔好在哪里,欠缺在哪里,找出原因才能有所提高。再次要学会活用各种艺术技巧和手段,为塑造角色服务。最后还要有一定的创变能力,即是有创造性,不被传统所束縛,敢于创新求变,敢于突破自我。
总之,戏是唱出来的。我们在舞台上要唱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唱出唱词的内在含义,要唱出词句的标点符号,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唱到观众的心里。
中国戏曲数百年传承,我作为梨园中一朵小花、一片落叶,把自己多年对舞台的实践感悟写下来,为的是求教于同行,或是给后来者一点小小的启发。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责任编辑 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