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改革,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2021-05-24隆长义

南北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感染力亲和力思政课

隆长义

【摘    要】長期以来,思政课在育人过程中出现了重“双基”轻“素养”,重知识逻辑轻生活逻辑,重“灌输”轻“启发”的问题。各学段要坚持循序渐进,协同作战,德育为先,以德塑魂。厘清各学段课程目标是基础工作,以学生为中心,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创新发展,加强学科支撑,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思政课  亲和力  感染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034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的基本原则,并为未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确定了主攻方向。

一、思政课育人过程中的问题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长期以来在育人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学段间、课程间内容过度重复,学段间衔接性不高,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背靠背”教学。

1.目标上重“双基”(培养)轻“素养”(生成)。

把思政课等同于知识接受性课程,忽视了思政课应具有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育目标。教学目标虚化、窄化,德育目标缺失。

2.教学内容重知识逻辑轻生活逻辑。

教学内容理论化、知识化倾向明显,使得教学内容抽象、枯燥,碎片化、抽象化,脱离实际(社会和学生)。

3.方法上重“灌输”轻“启发”。

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学方式单一化、形式化,且形式大于内容;教学全过程“目中无人”,师生关系失当。对教学缺乏科学认识,不重视教学的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功利教育之痛,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顽疾。后果:不会分析、不会解决、不会应变;不灵活、不综合、不应用;无情景、无生活、无核心价值。自从高中实行3+1+2选科方式以来,数据显示“政治”“历史”成了选择人数最少的冷门学科,这源于大学专业要求的导向作用。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不选政治的原因是觉得政治课就是背诵,学政治没有意思。

二、循序渐进,协同作战,德育为先,以德塑魂

1.厘清各学段课程目标是基础工作。

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

2.要以学生为中心。新高考怎么教?

用教材教;用课标教;用素养教;用情景教;用社会教。我们不能知识面只有书本那么宽,眼睛只看到教室那么远。系统教、整体教(全人到完人)、书和人结合教。教知识,教方法,教应用,教灵活,教开放。备课写教案,教案三大件:知识、方法、应用;政治、社会、生活;教材、课标、考题。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善于运用学生喜爱并接受的话语体系、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

3.要以问题为导向。

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着力释疑解惑破难题,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着力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为此,要处理好“内容教育”与“过程教育”的关系,在内容方面要突出问题意识和现实导向;要处理好“掷地有声”与“润物无声”的关系,面对似是而非的观点或者错误思潮,要坚决予以批驳,阐明正确立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使思政教育春风化雨,育人于无声。

4.要坚持创新发展。

伟大的实践必然孕育伟大的理论。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思政理论课建设就要跟进一步,使理论的光芒在第一时间投射到思政课堂上。我校在思政课必修课程基础上,创新推出“新君子课程体系”思政课选修课程。创设“新君子”课程的宗旨就是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门课程聚焦新思想的某一方面,譬如“生活与礼仪”“生活与法律”“高中生涯规划”“校园职业体验”“大美丰都”等。这些“亮眼”课程汇聚起来就是一幅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为学生领略新思想引领下国家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光辉历程打开了一道窗,为学生探寻成功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为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给了一颗定心丸。

5.要加强学科支撑。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只有说服人的理论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应该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逻辑;也要强化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引领,善于利用学科支撑,依托学科研究平台,努力提高思想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核心素养入脑入心。

(1)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一方面,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要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

(2)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

高中思政课必须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用支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观点统整、统筹学科知识。有些学科概念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行动,无需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其内涵。可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引领学生认同、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切实强化价值引领,学习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

(3)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

高中思政课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具有综合性。教学与评价既要体现内容的广泛性,又要关注问题的复杂性;既要多维度观察对象,又要多途径进行探究。应力求凭借相关情境的创设,提供综合的视点,提升综合能力。以案例为载体进行综合性教学,既要着眼于同一课程模块的内容,综合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又要着眼于同一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综合不同课程模块的内容。

(4)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注重通过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让每个学段都有“责任田”,都有“一段渠”。

猜你喜欢

感染力亲和力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