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开展德育教育探究

2021-05-24刘小川

南北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探究

刘小川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作为培养学生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为主的初中体育,是否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又应重点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本文就此做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  德育教育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07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课程标准》具体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由此可见,初中体育与健康虽然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锻炼学生身体健康为主的学科,但是仍然担负着培养学生品德,以德树人的责任。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有何意义呢?又应重点开展哪些方面的品德教育呢?本文将对此展开探究。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是一门开放性学科,教学环境开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非常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初中阶段学生思想与心理都不够成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量无比丰富,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无比多样。电视、电影、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繁杂,特别是一些负能量的思想和行为的信息极易对初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甚至可能导致学生走向歧途。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要教育学生敢于担当、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内容

德育教育包含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重点开展以下方面的德育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初中体育教学虽然大多数时间教学场所都是在操场,但是教师也可以偶尔利用下雨等室内课,通过故事讲解、视频播放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一次室内体育课,笔者是这样做的: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视频。观看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中国女排0:2落后,深陷绝境,翻盘希望近乎渺茫,不仅暗自叹息和伤感。随后两局,中国女排放开手脚,敢打敢拼,追回了两局,双方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决胜局,中国队和俄罗斯队你追我赶,比分交替上升,场面进入了白热化。渐渐地,笔者发现,中国队每一次拦网成功,同学们都在暗暗加油;每一次进攻得分,大家都在尽情呐喊。当中国队终于获得比赛胜利的时候,大家沸腾了,相互拥抱,尽情欢呼,爱国之情在心中久久荡漾。

(二)勇于担当责任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勇于担当责任教育,能让学生自觉履行分内任务,养成勇于担当的良好道德品质。比如在教学“接力跑”时,笔者先给学生初步渗透责任意识,说明具有责任感的行为表现;随后在“合作接力”游戏中,让每个学生在游戏中承担属于自己的任务,完成自己所在的小组比赛,体验小组成功完成任务的喜悦;最后总结阶段,结合接力跑配合中出现的失误,让学生自我分析总结,表现出承认错误、勇于担责的心态,切身体会什么是责任感,并学会努力践行自身责任。

(三)竞争意识教育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对合作能力与竞争精神的培养。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与单一的理论知识或者体育技能的学习比较,游戏化和竞争性的体育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一些体育竞赛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比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投篮的准确性,笔者设计了“投篮追逐赛”游戏活动:围绕罚球区上的各个点,学生进行一圈定点投篮,当后面的学生追上前面的学生时,前面的学生自动回到起点重新进行投篮。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加油比拼,竞争意识非常强烈,投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团结协作教育

体育不仅需要个人能力,更加強调团队协作配合,讲求团队精神,即全体团队成员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对目标充满激情,与同伴一起为共同的目标任务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全力以赴地达到目标。初中体育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带来的集体荣誉感,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比如在教学“多足跑”这一内容时,笔者将班内学生按照身体素质、身高等进行适当的分组,保证小组之间实力的平衡,随后开展“多足跑”活动。活动结束后,笔者让学生总结跑得慢的原因,深刻体会只有大家步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跑得最快,从而懂得在群体活动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五)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目前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处幸福的和平时代,时刻被各种疼爱包围,心理比较脆弱。初中体育课程中,竞争性和耐力性比赛很多,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比赛,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告诉学生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对待挫折,不悲观,不放弃,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加强各种体育技能训练,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例如,在1000米、800米跑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呼吸困难、脚步沉重的“极点”现象。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跑步动作保持大步幅、深呼吸、大摆臂,控制良好的步频与呼吸节奏,从而尽快度过极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逐渐改变了对挫折的态度,并掌握了应对挫折的方法,进而对挫折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训练,更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华夏教师,2018(27):78-79.

[2]张洪涛.对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77-78.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