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融入的价值与实施要点
2021-05-23何晨
何晨
摘 要: 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普及是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其教学方式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在高校音乐教育领域中应用多元化教育理念可以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带动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但多元化教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育领域的融合还有待深化。文章在简述多元化教育的概念、介绍音乐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分析高校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的融入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在高校音乐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高校音乐;多元文化;融入价值;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56个民族在诸多方面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在音乐领域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化的差异。推动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是当前文化和教育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同时,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也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多元化的理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是适应时代要求、解决当前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的关键途径。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在高校中渗透,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将多元文化形式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中,不仅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能加深大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全面提升大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一、多元化教育概述
多元化教育是教育领域的新观念,它是基于当代的政治经济全球化格局形成的,从本质上讲,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多元化的一种外延,也是教育领域适应社会发展的革新举措。多元化教育既是新的教育理念,也是现代教育的前沿思想。而对多元化的本质,教育研究领域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诠释。其中,美国教育界对多元化教育的理解为,它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人种在教育领域的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关系;该教育模式的应用本质表现在教育领域对不同的主体的利益关系进行统筹,不仅可以促使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同一框架内和平共处,更能使他们获得自身需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利。而加拿大教育界認为,多元化教育应该解释为多元文化的概念延伸,核心本质就是多元文化在教育层面的体现。该观点主张在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政府机关和文化管理部门应该秉持公平的理念,要本着所有被认可的教育形式和文化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显然,加拿大对多元化教育的认知远比美国的认知要深刻。因此,加拿大的多元化教育理论成为各国采用的基本模式。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领域的多元化是对文化多元化的承认和沿袭,在教育层面上完全承认一切存在的、社会早已认可的文化形式皆是文化的主体,而所有文化主体之间都是平等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这种平等的关系体现在既要尊重文化形式,又要尊重教育主体。
二、音乐多元文化教育的模式
尽管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多元化教育应用的内容和形式不是很完善,但其应用的意愿和趋势却是蓬勃的。或许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的融入,多半是基于音乐艺术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音乐教学就是多元文化的应用。教育者的意愿就是,多元化教育理念推广通过音乐教学来实现,然后根据音乐多元化的教育实践结果,将这种模式在其他教学中推广,实现教育的全面、快速发展。从当前的趋势分析,多元化音乐教学模式有四种,即主流中心模式、民族附加模式、多民族模式以及民族—国家模式。其中主流中心模式是教育采用的主要模式,特别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这种模式具备的特点是以主流音乐文化为基础,利用细致的教育手段将主流音乐文化在其他的多民族音乐文化中有效渗透;多民族模式教育,是以多民族文化为基础,将具体的音乐文化概念和多民族文化固有的特色作为课堂导学,进行不同文化的连接,呈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教育方式;而“民族一国家”模式则是按照多个国家的民族观点进行实际教学,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探索民族范围内音乐文化的教学模式。[1]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的融入价值
(一)促进了对音乐本源的认同
从音乐自身的价值来说,它既是人类文明传递的重要载体,更是文化领域里的重要元素。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音乐都会随着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习惯凝结而成的,但会因为不同的音乐类型、不同的体系,所表达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但音乐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们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寄托,都蕴涵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的融入加快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促进了全球文化联系的密切度,作为主要载体的音乐文化更增加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形成了融合中发展、发展中融合的良性循环。从主流音乐体系形成的因素方面,每一种音乐体系的形成、发展、完善都有其相依托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的音乐形式也不同。这些内容和形式各有千秋的音乐素材,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丰富资源,拓展了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加强了文化视野的拓展
将多元化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是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音乐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无限广阔,不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音乐,而是对全球的音乐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感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显著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素质,在探索各具特色的音乐体系中扩展了自己的文化视野。音乐教学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音乐乐感、创作素养、美学感知,拓宽了他们的创作思维能力,以更加宽容的态度促进本土音乐与多元化音乐的融合。[2]
(三)强化了传承和发展意识
教育的意义和宗旨就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人类的文化在同源的基础上呈现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面貌。高校音乐教育中应用多元文化,可以通过不同音乐文化魅力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提升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在对不同的音乐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传承和完善意识,吸收多元文化的精华和营养,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在薪火相传中发扬光大。另外,从高校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看,教学过程就是对音乐艺术进行传承和探索的过程,本质上与所有音乐体系血脉相连,本民族的音乐可以在与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稍显单一,并且通常注重统一模式的音乐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让学生在对多元音乐的兼收并蓄中找到更新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音乐的效率。[3]与此同时,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融入是新时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改革,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推动高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四、高校音乐教育多元文化融入的实施要点
(一)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高校的音乐教学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但革新的变化多半体现在教学形式上,在音乐教育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受西方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资源上都在吸收借鉴西方的模式。这就导致高校音乐教学对我国的传统音乐资源和历史文化重视程度偏低,在进行音乐专业课规划的时候也是以西方音乐课程为主,而基于西方不同特征的地域文化造成的差异性,在引进的时候也避免不了其片面性。正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单一性,严重限制了多元文化理念的介入和推进。所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唯西方先进”论的固有观念,树立以多元化为主体的音乐教学理念,注重深入挖掘音乐文化中的人文属性,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基础,吸收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形成高校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3]158
(二)完善音乐课程
要想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多元化融入的目标,必须打破音乐课程单一化的束缚。在融入我国的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在课程中引入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让学生在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中开拓文化视野、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在不断探索中掌握不同音乐文化的特点,在专业水平自然提升后产生融合、创新的动力。[1]在现代的高校教学课程中,多元化实施的要点体现在让学生将不同民族音乐融入现实生活中,以平等的心态去感悟不同音乐的同源性。在课程的设置中,必须突出不同音乐具备的文化性特點,让音乐和文化水乳交融,体现音乐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不同音乐中的不同生活画面,这样才可以发挥课程多元化内容的直观效果。
(三)提升教师素质
实现多元化教育在高校音乐中的应用,高校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多元化音乐教学普及的重要力量。但在具体的多元化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多元化教学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广大教师在观念上认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素质上具备丰富的音乐教学水平,才能保证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里一直存在着艺术性和排他性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自身的专业领域里进行教与学,而对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却漠不关心,甚至会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多元文化的融入。但在多元文化融入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的新时期,音乐的教学理念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顺应时代潮流,自我突破思想的束缚,改变传统的固步自封的模式,真正认识到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深刻认知,树立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思维,提升自身的多元化教学的综合素质,引导高校学生走向多元化音乐学习的轨道,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四)多样性的教学方向
树立多元化教学思路,让教学手段更丰富,是提升高校音乐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多样化的教学方向,不能局限于西方的音乐体系,也不能局限于我国的民族音乐,而是应该学习借鉴全世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精髓,包括流行音乐和小众音乐、主流音乐与非主流音乐,探索研究每一种音乐体系的发展路径,引导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唯一性。必须遵循多样性的教学方向,对传统的或者片面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既要注重理论研究,又要进行实践探索,加深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特点的理解,养成更丰富、更敏锐的审美素养;在多样性的教学方向引导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全面提升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五)拓展本土化的外延
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化教学理念越来越成为关键的发展方向,但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与本土化音乐有机结合,是教学实践面临的最大问题,由此,音乐多元化教学本土化的探索一直没有中断。音乐教育多元化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大格局,但在具体的音乐教育中又要具备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属性,才可以不被多元化的浪潮淹没。[1]也就是说,高校音乐教学在多元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必须找到自身音乐文化的定位,找准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契合点。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多元文化的精髓,完善我国高校的音乐体系,才是本土文化外延的真正价值。例如,客家山歌是客家民间艺术的瑰宝,山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被客家人一代代地传承。为了让客家山歌被更多的人接触,很多音乐制作人对客家山歌进行再创造,既留存了原有客家山歌的本来风味,又利用现代的表现形式呈现现代流行元素。当客家山歌被摇滚乐队进行演唱后,多元文化的碰撞给人的心灵带来从未有过的激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和追捧。在此基础上,客家山歌进高校的活动也相继在各地展开,呈现了本土文化多元化的勃勃生机。有观众感慨地说,虽然他们听不懂客家话,可音乐让他们产生了共鸣。
结 语
毋庸置疑,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高低对我国整体的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直接地影响。而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水平提升产生重要的作用,而音乐的文化视野的拓展取决于不同国界、民族音乐的不断交流。由此,将多元文化理念应用到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对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明确多元化教育理念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去实践、探索、完善和健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成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的使者,成为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沈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2).
[2]吉莉蓉.基于布鲁姆认知过程维度的美国高中教科书地理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
[3]杨军,齐洪涛.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有效策略[J].民族音乐,2020(06).
(责任编辑:万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