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作文情 作文中有生活味
2021-05-23姜忠勇
姜忠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生活与写作的联系,重视兴趣对写作的影响。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回归作文教学的本色,关键在于坚持面向生活。
一、扎根于生活,更新教学观念
实际操作中,作文教学无系统,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批改作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依然陈旧,作文教学指导处于十字路口徘徊阶段。因此,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根据作文教学的现状、学生作文的现状、师生生活的现状,依据学生认知特点,降低习作要求,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让写作“同说话一样,胸中有积蓄,不吐为快。”的做法很有必要。实践中我着力做到的“两个贴近”: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笔端。比如,当学生去春游时,学生看到美好景象、奇特事物时,总有说不完的话,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说出来、写下来,学生也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没有内容写了,还有让学生写写自己一周见闻中的一件乐事,如跟同学打球、课间玩小游戏、自己学会或正在学的一项本领等等,只要是学生想写、愿写、乐写的,都让他们有感而发,这样就拉近了作文与生活的距离。
二、依托于生活,开发教学资源
我们常说:“创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永不干枯的源泉。”这句话给了我们习作启示:生活中就有大量可以开发的写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想要说的心里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尤其要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的想法。正如新课程中倡导的:“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实话,说真话,说心里话。”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找“源泉”。如校园内突然来了一位外国黑人,势必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关注与好奇,有的同学跑去围观,有的同学要签名,有的要合影……這时教师可因地制宜,对生成的问题即兴处理,让学生自由表达并以此为题材,把自己想要说的心里话大胆地表达出来。
三、创新于生活,加强写作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写下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用心亲近自然、关心社会、品味人生、提炼生活。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习作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写作动机;丰富生活体验,激起表达欲望。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更多地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现在的学生更多的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补习占用了,我们应该动员父母与孩子一起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多出去开阔视野,多与社会接触,在实践体验中了解自然,感悟生活。这样才能文思如泉涌,情感真挚。
2.指导实践观察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引导学生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的确,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就必须给予观察指导,而且应该在实践中将这样的指导展开、细化、个性化,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片段,让学生自己配音或根据情节改编动画剧本。
3.积累整合生活素材。作为一名好教师,平常要要求学生养成勤积累、会积累的好习惯。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阅读方法,要帮助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品味名篇佳段,要体味精妙开头结尾,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或朗读竞赛等,达到积累和整合生活素材的目的。
四、返璞于生活,延伸习作欣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搭建一个习作评价的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在成长中看到与他人竞争的力量,在竞争中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在乐趣中看到生活的美好。
1.争当状元秀。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为学生设立“小秀才”“小博士”“小状元”等“学位”。当学生的习作经历“自由练笔—自己认真改—同学互相改—教师指导改—自己精心改”的过程后,教师给他们评定“小秀才”“小博士”“小状元”,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位”后,教师要根据事先制定的奖励措施给予及时的奖励。实践证明,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2.勇于秀作品。班级每月开展一次优秀习作展示活动。各小组组长组织组员对周习作进行互评互析互赏,挑选优秀习作由教师再一次评选,把每月优秀习作上墙展示,进一步树立学生习作信心。
3.建立读者群。学生精心创作的习作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因此建议从中年级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亲密伙伴、父母亲人……并将名单造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们听,更重要的是及时记录下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整改提高,从中获得成就感。
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贴近生活迸发一层又一层的真情是基础,搭建平台激发一波又一波的热情是关键,建立机制鼓励一点又一点的文情是保证,弯下身子赏析一颗又一颗的真心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