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1-05-23郭虹鹭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2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数学

郭虹鹭

学校是进行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的场所,数学教学作为理科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多花时间讲两道题,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事实上,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模式多样性的新理念教学研究背景下,数学教学中更应该突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理念的深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便可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教学课堂来。

数学教学存在的德育教育问题

我国的基础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不得不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对考试习题的讲解和教学练习的讲解更是乐此不疲,长期的被动式、填鸭式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多是抵触、厌烦、对抗等负面影响。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三维目标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排在第三个层次的位置,突显了其重要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目标设置不灵活,过于机械,把完成知识的讲授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第三层目标有所忽略,不能融入学习。另外,由于数学教学与政治、语文等文科的区别,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对数学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即使教师有心去渗透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却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主要方法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目前我国初中阶段德育教育之中最为主要和重要的内容,同时我国数学教材之中也选取了一定数量的爱国主义教学的内容,为教师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教育提供了素材和方针。例如,在《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的教学材料中,教师可先介绍我国研究数学的历史,如祖氏公理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1100年,针对圆周率π的研究早在南北朝时期就由著名学者祖冲之第一时间发现。由此可知,我国的数学研究早已取得了非凡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德育渗透教学。

榜样性渗透德育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初中生心理榜样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强大的数学学科魅力,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引导可以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

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数学中的不少概念、定义、定理和法则的运用、证明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解题过程中稍有马虎就会前功尽弃。数学的证明和推理都很严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严密的逻辑性这一点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的德育渗透 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定义、定理等也不少,只靠教师一味的口头讲授绝对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自己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探讨数学规律、定理或解决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活动过程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渗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学习探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等。

能力的渗透 现在有的初中生因为自身的毅力不够强,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点小小的难题就放弃了,遇到难记的数学公式不进行深度的挖掘,而只是进行片面的记忆,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将德育教育贯彻在数学教学中。此外,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

教材整合与教师的作用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课堂动态,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此外,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应该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发挥学生主动作用,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创新,进而实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目标。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同时充分把握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所隐藏着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当然,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提高德育渗透的自觉性、可操作性和反复性。只有将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才能完成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任务。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