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任敢教育思想的实践、传承与创新
2021-05-23崔楚民
崔楚民
傅任敢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也是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首任校长。50多年的教育实践以及多年对中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积累,傅先生提出了很多关于教育的见解, 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传承和创新傅任敢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傅任敢教育思想的底色—国家情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傅先生均以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取向思考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种教育思想与今天“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一脉相承。傅先生不仅是这样感悟教育的,更是这样践行的。在受市政府之邀创建十一中时,先生其实有更多选择,但他毅然选择坚守党和国家的教育初心来到十一中,让更多劳动人民的子女接受教育。
进入新时代,十一中把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起点,以国家情怀教育统领育人方式变革,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学校围绕“培养行为规范、人格健全、具有国家情怀的新时代公民”的培养目标,系统构建了开放多元、五育并举的“成长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下爱国与责任的生命底色;通过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主题研学课程、实践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创融之星”商业模拟大赛、模拟联合国大会、“‘一带一路国家行”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以更加自信的心态,与世界平等交流与对话。
傅任敢教育思想的亮色—五育并举
傅先生认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学生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他强调德育为首,通过道德素质的完善促进智育的提高和体格的强健,坚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傅先生促進学生完整人格培养的教育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异曲同工。
秉承先生的思想,十一中坚持“欲成大才,必修大德”,深入挖掘各类育人资源,引导学生立大志、入主流,有大爱、树大德、讲奋斗、做奉献,形成了包括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系列主题活动、团队教育、家庭教育在内的一系列丰富的德育课程,建立起了与学生生命成长相吻合的德育主题课程体系,有效激活了学生心中的精神基因,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此外,学校的成长课程包括身心健康、人文社会、科学技术、艺术审美、综合实践五大领域,以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为着力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实施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课内的“学”和课外的“习”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学习意识的觉醒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会分享与合作,为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校获得的全国心理教育特色校、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机器人分团校、北京市首批冰雪特色学校、北京市艺术特色学校等荣誉,都见证着我们对体育和美育的重视,也见证着我们对傅先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扬。
傅任敢教育思想的暖色—民主科学管理
傅先生主张学校家庭化,认为学校应当是一个自由交流思想的大家庭,充满着温馨、安全、和谐的氛围。在傅先生“家文化”的感召下,十一中通过长期坚持构建学习型组织文化,创建和谐的人文生态,提升教师的价值追求,引导教师拥有仁爱之心。每年开学典礼上,全体教师都要庄严宣誓“务必提升我们的职业精神,使学生生活在肯定与关爱之中;务必使我们的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态度、知识、技能的均衡发展”。“两个务必”既表达了我们教育者的情怀和对教育教学不断探索的专业精神,也彰显出十一中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与责任。“坚持以奋斗者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坚持长期的艰苦奋斗”作为学校的价值与信念,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爱生乐教的文化氛围,焕发了教师心中的激情与创造力,让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价值观的感召下将个人梦融入学校梦,将个人的思想、态度、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与学校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以教师个人的发展推动学校的不断进步。同时,我们强化全员育人,认为师生之间互动的时间长度与交流的深度,会深刻影响教育的效度。由此,我们建立班级组导师制,增进师生互动关系,贯彻“三全”育人,将“教书”和“育人”从组织制度上融为一体。我们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环境,对学习严格要求,对生活无微不至,严管厚爱。在这种和谐有序、宽严相济的环境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断改善,好奇心、想象力得以呵护,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彰显。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学校的发展就是以生命成长为中心,让生命幸福,让学校成为生命互动、美美与共的精神家园。“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坚守傅任敢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的需要。面向未来,十一中人将秉承以傅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者的使命和情怀,坚守初心,竭尽全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