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校本课程培育新时代长城好少年

2021-05-23杨帆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2期
关键词:八达岭长城校本

杨帆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学生要在六方面下功夫,其中强调要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上下功夫。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学校所处的八达岭地区周边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近两年我们在专家的引领下,历经艰辛对校本课程进行丰富,编写了《走向未来的长城》校本教材,它也顺理成章地进入学生的课程。

走进自然景观,感受长城之伟

走进八达岭长城。“绝坂水连下,群峰云更高”“如龙万里光留月,似虎千秋影带山”。八达岭地处北京西郊,远看连绵起伏,近看山岭陡峭,长城盘踞其上,就像一条腾飞的龙。师生登上八达岭长城,站在山顶,大有“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学生们神色凝重,极目远眺,震撼之情溢于言表,长城的雄伟壮观呼之欲出。不再用教师苦口婆心大讲特讲,学生们就能真正体会到长城的伟大、古朴、险峻和壮美,从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会真正地萌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真情实景的演绎课堂让学生印象深刻,且意犹未尽,课后许多学生都自发地搜集八达岭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历史故事,强烈要求再次走进八达岭长城。第二次走进长城,同学们变成了主角,争相表演、解说,真情实感感染了大家,课堂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功能,“长城—家乡”,由此深深烙印于学生的内心。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中国长城博物馆。外形似连体式烽火台的建筑高低起伏,从内到外渗透着长城博大精深的文化气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学们不但在这里通过视觉、听觉了解长城,而且知道长城沿线就有多家博物馆,但是都是地方性的,“中国长城博物馆”是唯一一家以“中国”命名的博物馆,学生瞬间挺直的脊背暴露了内心深深的自豪感。此外,我们还走进了“詹天佑纪念馆”,走进了“水关”,走进“岔西雄关”,走进“京张高铁八达岭站(滚天沟)”,走进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我们根据校本课程和学生的需要尽最大可能走进实地,同学们不仅有观察,也有体验,不仅有认识,更有感悟,打开了触觉的、听觉的各种感觉通道。走进长城的延续是学生们自发地介绍自己生活的村子,希望大家走进“我们的村”。因势利导,我们借机开展了“一班一村”的活动。班里哪个村孩子最多就介绍哪个村,于是有关各个村庄的物产、特点、地理位置等信息都成了班里的环境布置。有的同学还自发地把自己村里的苹果、鸭梨和手工艺品带到班里,请同学们参观品尝。回答着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询问,听着同学们羡慕的话语,看着同学们陶醉的眼神,家乡真的走进了同学们地心。

走进长城文化,神往长城之魂

校本课程说长城:我们发动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分门别类地收集统计八达岭的历史传说、故事、儿歌、图片,并在上校本教材课的时候,请搜集人上台进行即兴的表演,淳朴的农村大妈、摆摊卖手工艺品的老奶奶、区里闻名的艺人、博物馆的解说员都曾出现在我们的课堂里,让同学们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中。多种活动讲长城:借助我校的“长城展厅”展示有关长城的“物件”,学生轮流做长城展厅的讲解员;利用长城博物馆作为培训学生的基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开展“八达岭长城传说”“八达岭故事”比赛等;走访非遗传人,亲自到传说故事发生地参观等,丰富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理解。各种形式表现长城:除了让学生“讲”,我们还鼓励学生用粉笔、签字笔、毛笔绘画长城,用豆子、毛线、花生壳等物品表现长城,还可以结合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用歌舞等表现长城,并延伸到“六一”“元旦”的表演中。

品尝长城特产,领略人情之美

八达岭周边有许多特产,例如礼炮的苹果、岔道的肘子、石峡的石头宴等等。为了让学生了解八达岭的地大物博,我们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采摘和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石头宴,了解其制作原理以及过程,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八达岭人民的智慧,知道我们的苹果是上国宴的,石头宴在北京一炮打响,引导学生将其与其他地方特产进行比较,感受家乡物产的独特,记住家乡的味道;此外,滑雪、可乐球、快板、威风锣鼓、腰鼓、泥塑、豆艺等民间手工艺也都得到了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通过参观、寻访、体验,把不少项目移植到课外活动中,以便于学生细细体验、品味八达岭的味道。

開展志愿活动,传承长城之神

长城的形象在我们的眼睛中,长城的味道在我们的唇齿间,长城的文化在我们的头脑中。长城是我们的家,它在我们的心中,长城的保护势在必行。基于此,我们在校本课中特意设置了实践环节—爱护长城、保护家乡,并定期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长城上的绿飘带”系列活动,组织志愿活动,带领学生们登上长城,进行环保宣讲、捡拾垃圾、与国际友人畅谈等。

总之,虽然保护长城任重道远,但是长城所展现出的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伟大品质和精神,激励着我们长久坚持下去。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学校)

猜你喜欢

八达岭长城校本
北京知名品牌“八达岭”牌皮鞋的发展历史回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八达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