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技术条件下城市网格管理系统智慧升级
2021-05-23杨浩天
杨浩天
城市网格化管理虽然具有数字化、精细化、动态化的特征,但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在城市管理领域应用,使得网格化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升级成为可能。本文立足城市精细化管理新要求,提出建设“五网并行”的网格升级思路,聚焦新型技术条件下城市网格管理系统的智慧升级战略,围绕城市智慧网格运行系统设计相应的建设方案。
一、城市网格“五网并行”体系的提出与网格智慧升级
本文所述“五网并行”体系,即是将新型城市精细化管理网格体系划分为部件物理网格、信息采集网格、管理责任网格、服务广化网格、基层党建网格等五类网格,以此构建起五类网格并列运行的新格局(表1)。
城市网格“五网并行”体系需要新型技术条件的支撑,以网格作为城市管理数据传递的起点和终点,形成城市管理的数据闭环,并基于现有数字城管平台,升级构建城市智慧网格运行系统。具体而言,即升级以下“12345”项内容:
“1”:一套数据。以地理信息为基础,整合公安、交警、城管的视频监控信息,城管、工商、交管、房管、建委等各条块的行业信息,市—区—街的数字城管信息,建筑物的精确模型信息等,有效解决横向部门间、纵向层级间多头分散、数据杂乱的问题,将全市一套信息作为智慧网格运行系统的基础。
“2”:双向互动。进行数据信息自上而下分派、自下而上反馈的双向闭环式互动,通过网格系统特有的“上报—派单—处置—反馈—上报”流转路径,落实“发现、处置在基层,指挥、调度在上层”的基本原则。在互动过程中,不排斥基层对上层的缓办、延期、回退诉求,也不排斥上层对基层的指导、协助、共管职能。
“3”:三个层级。在“市—区—街”三级体系下,系统的研发、部署、使用,既要保证全市统一可比较,又要保留基层的自主灵活性。这要求市级层面统一设计、共同研发,对智慧网格运行系统的用户功能、技术标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进行统一的规定部署,同时留下应用模块接口,使区级、街道在使用智慧网格运行系统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管理需求进行自主模块新增和调整。
“4”:四类用户。设计用户包含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城市管理主体,根据城市管理过程中各主体管理和参与需求不同,设计不同的系统功能,并且将四类用户的需求对应到城市“五网”中,将主体、职能、空间统一起来。
“5”:五项技术。重点运用物联网、大数据、通讯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对物理部件管理、网格问题采集、管理责任明细、公共服务组织、社会参与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升级,从基础设施、软件开发等领域,完成数字城管系统的升级工作。
二、城市智慧网格运行系统的构建方案
以下,笔者将围绕服务用户与设计功能、系统应用与系统服务、技术支撑与基础设施三个方面,从微观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视角,阐述城市智慧网格运行系统的构建方案。
(一)服务用户与设计功能
城市智慧网格运行系统,分别针对政府、居民、第三方组织等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相应的系统功能。
1.城市政府。智慧网格运行系统主要由城市政府负责研发铺设,同时首要服务对象也是城市政府。它主要满足政府的以下几项需求:
日常管理。在城市部件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主动、被动、自动”的问题发现机制,准确获知城市各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城市体征,动态掌握城市事件实时情况,提升城市日常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满足城市政府对城市运行突发状况的发现及处理需求,强化多个执法部门联合应急联动能力,提升城市应急处置效率,针对城市内涝、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场景,设置“应急流程包”,实现城市应急处置水平的提升。
公共服务。整合现有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建设居民需求反馈机制和城市政府与居民间的互动渠道,实现服务信息的双向传递和开放,引导政府高效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
科学决策。依托传统网格系统大体量、关联性的数据积累,进行科学决策辅助,建立从城市的监测监管到联动反馈、数据挖掘,再到政策输出的完整的科学决策闭环。
2.城市居民。一方面,居民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另一方面,居民也是城市治理的主体之一,智慧网格应主要满足居民的以下需求:
服务需求与便利生活。收集居民服务需求,通过大数据背景下居民个体行为信息,综合分析、精准供给,开发便民服务终端,将公共服务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及可视化等,引导居民快速、高效获取服务。
参与需求与观点表达。开发信息传递、反馈的交互渠道,在对居民反馈的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入网格案件正常流传程序中,并通过服务终端进行跟踪及反馈,保证居民进行有效地参与及表达。
3.第三方组织。企业与社会组织也是智慧网格运行系统应尝试覆盖的群体,他们的需求主要是信息开放。智慧网格依托用户、政策、市场等信息资源,智慧网格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行为数据,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开放部分信息,引导第三方组织的生产决策行为,条件成熟时也可以直接开发市场交易功能。
(二)系统应用与系统服务
从服务用户与设计功能出发,智慧网格运行系统应设计系统应用模块与相关服务模块。
1.系统应用。智慧网格运行系统以系统的可视化、可操作、可互动为基本要求,可以设计以下五个应用模块:
指挥体系:实现管理人员信息全集成,设计日常信息公示、应急处置调度等功能,实现横向部门间的职责清晰、信息共享、联勤联动,纵向层级间的垂直支撑、高位协调、责任到人。
网格处置:在问题发现环节,应用物联感知设备,叠加行为算法模型,培养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实现网格自动发现机制创新;在案件处置环节,完善管理流程,形成管理闭环。
地理信息:在网格中汇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和行业管理專业数据,借助系统的地理信息模块,进行可视化、动态化的展示和操作。
视频信息:对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的动态视频监控数据进行统一接入和分析,从非结构的视频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变视频数据的事后查看为“预警-预测-监控”相结合的使用方法。
个性功能:通过应用场景强化智慧网格的实用功能,提供应用程序接口和数据标准,为各级政府提供灵活调整空间,同时可以将居民参与、第三方组织信息需求等应用模块接入系统。
2.系统服务。为了支撑智慧网格系统五个模块功能的实现,需要构建系统服务模块,对系统功能需求和模块进行分解,得到信息层的详细构成如下:
空间数据引擎与行业管理数据结合。在基础地理信息上对基本单元编码,将部件信息、居民位置、视频点位、网格员等图层进行叠加,同时开放居民、法人基本信息等数据接口,构建数据信息服务层。
配套业务服务组件。对科学决策、生活服务、信息开放等需求进行分解整合,构建辅助决策层、生活服务信息层、政府信息层、用户信息层、市场信息层等,支撑业务功能实现。
满足多元主体的交流互动需求,配置实时通信组件和市场交易组件等。通过交流表达层、交易谈判层等系统服务模块的构建,实现主体间行为交互。
(三)技术支撑与基础设施
在构建智慧网格运行系统时,需要智慧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保障。
1.智慧技术支撑。借助新型传感器和通讯技术,建立广泛、深入、透彻的城市物联系统,实现城市全面物联感知;以大数据的存储、传递、挖掘技术为核心,实现城市运行大数据化,加强数据资源集中管理能力;借助“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运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辅助政策模拟和危机预警。
2.硬件基础设施。按照“市级统一,各级配套”的原则,加大工作投入力度,加快数据库及数据中心、城市通讯基础设施、备份及安全保障程序、智慧网格操作系统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速、安全、融合、坚实的基础设施网。
三、结束语
城市智慧网格运行系统根植于网格化管理的运行实践,顺应城市管理精细化发展要求,能够有效应对城市面临的综合挑战,是未来城市管理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提出了在新型技术条件下,围绕“五网并行”的管理理念,升级构建智慧网格运行系统的一种具体构想,以期对现实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56-60,40.
[2]钱立峰.推进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提升政府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能力[J].信息化建设,2017(02):28-31.
[3]刘建益.云计算技术在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4(Z1):95-97.
[4]杨再高.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07):20-24.
[5]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5):74-80.
(責任编辑: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