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材与五味

2021-05-23安希孟

书屋 2021年5期
关键词:食材味道食物

安希孟

百味人生,酸甜苦辣,其实,这不仅仅是比喻。就人类食材而言,也真的是“具膳餐饭、适口充肠、果珍李柰、菜重芥姜”。当然,饭食有两面性。美食,有时就是恶食,如果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就不好。克服的方法就是多道菜肴、多食杂粮。烹调,烹饪,化合过程,是一门文化。没有纯而又纯的食物。杂多混合是主流。

林语堂说:“英国语言中没有烹饪一语,但干脆地叫它‘烧。他们没有适当称呼厨师的名稱,但老实叫他‘伙夫。他们从不讲起菜单,只是知道一般所称的‘盘碟。他们没有美味品评家的名称。”

一、烹调、烹饪

食物与人类文化息息相关,每一种味道都代表一种情态。热冷甜咸酸辣香臭都有文化含义。比如“吃醋”,“醋意”大发,就只是心态而已。“吃香”,当然是指飞黄腾达。“甜”言蜜语,口“蜜”腹剑,和蜂蜜并无干涉。“苦”口婆心,嘴唇未必苦涩。吃淡饭操闲心,和咸淡无关。泼辣,心狠手辣,当然手并不辣。“姜是老的辣”,说的是人,但人无辣味。蒸蒸日上,与烹饪无关。擀面杖吹火,与伙房烹饪无关。鱼恋鱼虾恋虾,不是说水产。食肉寝皮,不是饮食。甘之如饴,其实无糖。“血腥”、“闻着臭吃着香”,说的是人。甜言蜜语,语言其实无味道。甘之如饴,打翻了醋坛子,其实无味道。“何其毒也”,不是毒素。“辛苦”,指劳累,不是吃辛辣食物。“吃香喝辣”,的确是吃,但又不是吃喝那么简单。“腐化变质”,社会用语,与食物无关。五味杂陈,心理现象。说人“隔涩”、“冷酷”,指性格而已。“装蒜”,没开花的水仙,形似蒜头,连乾隆爷也被骗。但人若装蒜,就和水仙无关。“臭味相投”,“遗臭万年”,臭,xiù,味道原来指社会价值判断。味道富含哲学金矿,“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尝鼎一脔”,根据部分推知全体。“炒鱿鱼”,“煎熬”,社会用语,说明烹饪是综合艺术,原则上属人文学科。“炸锅”,“沸腾”,“咸鱼翻身”,“宰辅”,“宰制”,“狡兔死走狗烹”,属于社会领域。“尝尝我的铁拳”,“吃苦头”,“吃香”,“吃亏”,“尝苦头”,“食古不化”,“啃硬骨头”,“咬定青山不放松”,“咬死理”,“尝试”,源自试吃。“你的胃口不小”,形容欲望。“钢嘴铁牙”,形容口才和语言表达能力。“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当然酒能壮胆。这其实是社会哲理,不是生理现象。

“原生态”如今是个时髦词。人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人类食材和调味品来自自然界。原生态,但必须经由加工制作。调味品,味素,化学合成,已经脱离原生态。咱们的火锅底料,食用油,都摆脱原生态。炊事、宰杀、切割、剁绞、烹饪、调料、加工、熏制、蒸炒、煮炸、煮沸,就脱离原始、草莽、蒙昧状态。

人类饮食经历了采集、狩猎、畜牧等发展阶段。我们的食物来源,自然首先是畜牧业和农业。畜牧业起源于人类驯化动物。从狩猎到驯养,是人类食物来源的一大变革。后来人们学会了种地。这是农业革命。

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人类一方面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也用人工使食物品种不断丰富。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民始熟食。殷商时期,人们用酸酸的青梅去除异味。说明先秦已用梅子烹饪鱼肉。《史记》记载,商代,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伊尹背着一口大锅(鼎)见商汤,用烹饪调制好滋味的道理说服商汤。伊尹被奉为厨师鼻祖,餐饮界供奉为神。

人类掌握了火,开始用烧烤及烟熏的方式料理食物,而后又发明了坑和窑,学会了烤和煮。大约一万年前,人类掌握了制陶,开始用锅碗瓢盆来加工食物。这是人类第一次食物革命。烹饪使文明人和野蛮人区别开来。有了火,有了炊灶厨具,有了烹饪方法,人类就不再茹毛饮血。食物菜肴味道的多元性,使人类大脑聪明,体魄强健。食物口味和果蔬的单一性,在任何时候都无益处。人类爱好求异、刺激、探奇、历险,也喜欢奇异味道,因此人类食物才呈现多样化、异质化、差别化。

人类的食材很丰富,但烹饪时要除掉腥、膻气,就需要调味品。调味者,调剂也。《晏子春秋》谓:“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美食离不开色香味形。佐料,原本是去除异味或腥臊。古人云:“以物循性,以性循法,以法循烹。”食材的优缺点并存,羊肉膻、猪肉腥,这缺陷可用调料平衡。调料是辅料,为主料服务,使主料更有味道。调料让食材的味道丰富。味道的复杂,就是美。

先秦时已使用花椒、桂皮、姜、葱、芥、薤、韭。起初只因香气氤氲去除腥膻。《礼记·内则》:“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醯,兽用梅。”

西汉蒙学《急就篇》记述调味品:“葵韭葱薤蓼苏姜,芜荑盐豉醯酢酱。芸蒜荠芥茱萸香,老菁蘘荷冬日藏。”祖先煎炸烹煮烤蒸,学会添加文化佐料,从西域引进果蔬大料、丁香、胡椒、木香、山奈、白芷、茴香、良姜、甘草、肉蔻、砂仁等名贵天然香料,用于炒烧荤素,做风味食品。多味方能祛腥膻。

秦汉,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已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外来的“辣味”成为餐桌新宠。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八百石。古人认为五味中“甜味”最美。唐宋“辣味”受宠。醋不是名门望族出身,它是古人以酒作为发酵剂制作的。醋来源于酒的酸败。远古人类发现酒酸败,变成酸味料,就人为地故意使酒酸败,制取酸味调料。

有说东方文化重综合,轻分析。对与不对,姑且不论。但中国菜肴佐料,的确也是占尽综合优势。互补,相克相生。只有相克,才能相生。这就完成互补。食谱多样,标志思想文化多元。没有纯粹单一味道存在。一道菜肴是多元组合。食品烹饪需要佐料。佐料,在食用时,为增添滋味而蘸用的调味品,也指烹调用的配料,调味品。人也一样,需要辅佐,社会是合力,光杆司令不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合力。

中国自外引进的佐料和饮食,大家明眼见到的有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咖啡。中国历史上,随着中原王朝与他国交流,传入中国的各种食物其实很多很多。其实在方言中,凡是带有“胡、番、洋”字样的食物,都是由外国引入的。

其中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带“番”的则主要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带“洋”字的则是清末、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

带“胡”字的:胡麻、胡饼、胡荽、胡瓜、胡豆、胡椒、胡葱、胡蒜、胡萝卜。胡荽,也就是香菜,原产自欧洲地中海地区,西汉时期由张骞从西域带回。胡桃,也就是核桃,西汉时期由张骞从西域带回。“胡”是古代北方民族。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餐桌,改变了我们的口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带“洋”字的,洋姜,也叫菊芋,原产自北美洲,大约十七世纪时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洋葱、洋姜、洋芋(土豆)、洋白菜(卷心菜),大多由清代以降输入。

带“番”字的,番茄、番薯(红薯)、番椒(海椒、辣椒)、番石榴、番木瓜,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的。

此外,从外国传入中国的食物还有葡萄(蒲桃)、安石榴、大蒜、苜蓿、玉米、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菜豆、菠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洋白菜等。

张骞出使西域,引进核桃、石榴、葡萄、胡萝卜。三国时从东南亚引进苹果。茄子,原产印度。唐朝从尼泊尔引进菠菜。唐代引入开心果。北宋从印度、缅甸引进绿豆。西瓜原产于非洲,南宋引进。明清传入玉米、马铃薯、番薯、番茄、花生、向日葵、菠萝、豆薯、木薯、南瓜、辣椒、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三十种。清代引进洋葱、洋姜、洋芋(土豆)、洋白菜(卷心菜)。

这个枚举账单可以无限延伸,但枚举不是论证,重要的在于说理。

二、生活中不能没有辛辣苦涩

经常被用来形容艰难困顿生活的语汇如“苦楚”、“痛苦”、“辛酸”、“酸楚”、“苦涩”,在餐桌上,并不全都是受排斥的,并非世人向之掌嘴的负面因素。在实际生活里,它们有时具有正面价值,受到人们喜爱。痛,并快乐着,苦涩,酸楚,辛辣,并快乐着。苦乐时代,辛勤岁月,艰苦年华,反倒更有光彩。没有苦,就没有甜。发明创造,必定经历千辛万苦的苦涩失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明创造必定是用辛苦酸楚换来。苦乐是对立统一,不可须臾剥离。蔬菜的苦寒正适合消化肉食。本文并不把苦涩酸楚当作消极意义。

味道分口味和气味。积极的味道甘脆肥浓,异香扑鼻,人人所爱,但本文更着重负面味道,比如苦涩酸辣腥臭。苦味、辛辣、酸味、涩味食物也有益处。涩味,紫色的葡萄皮和未熟的柿子都是涩味。涩味可以转化为甜味。同一种水果,越是发涩的品种,营养价值越高,如酸涩的苹果就比大而甜的富士苹果好。美好生活离不开辛苦和酸甜苦辣,没有苦难,是不完满的人生。这当然不能理解为我们应当给别人增添辛苦酸涩和毒辣。百味人生,生活中辛辣酸楚苦涩未必全是坏事。辛辣味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可以促进食欲。辣椒味主要是辣椒素和挥发油的作用。胡椒中最辣的化合物是胡椒碱和黑椒素。生姜中姜烯酚的辣味最强。这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人类嗅觉应该多于动物昆虫鸟类。这是人类之为人类的优势。据说人类口腔鼻舌能感觉到的味道有十种:酸涩焦苦甘淡辛辣咸鲜。这为低等生物所不及。越高等动物,越能博采众长。高级生命和低级生物的区别大率在于此。辛苦酸涩是饮食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要素。水果在成熟过程中涩味逐渐消失。水果香甜,并不能离开酸涩凭空产生。苦涩也是构成红葡萄酒的重要因素。苦味、苦瓜、柠檬皮、黑巧克力、茶叶等,含有各种苷类和多酚类物质,如柠檬皮和柚子皮中的柚皮苷。茶叶中含有多酚类物质茶多酚。红酒、巧克力中的多酚,让食物变得苦涩。但这些元素是人体求之不得的宝贝,不仅能够消暑、保护血管、提高免疫力,而且防止细胞癌变。生活中充满酸甜苦辣。人类应该吃苦,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广义的苦,包含苦涩。当然,辛苦,辛酸,不能成为生活常态。正因为不是常态,这些味道才有刺激作用。苦寒的苦菜、苦瓜、苦丁茶,良药“苦”口利于病。苦,不完全是痛。苦,并快乐着。苦菜,可炒食或凉拌。苦瓜,败火。但如果天天受苦,人类就被征服,而不是享受。苦,若成为常态,就不是享受。

在中国餐桌上,辛辣的调料十分多,重要的有花椒、姜、茱萸、扶留藤、桂、胡椒、芥辣、辣椒等。不少植物中包含特殊的辛辣氣味或味道,刺激而呛人口鼻。辛味食物多指葱、姜、蒜、韭菜、香菜、芥末、胡椒、洋葱、蒜苗、茴香等。

辣味,由辣椒素或挥发性的硫化物产生。辣椒素有镇痛作用,促进新陈代谢,起到燃脂、减肥的功效。芥末辣味可调节女性内分泌,还能刺激血管扩张,增强面部气血运行,使女性脸色更红润。还有人爱吃麻辣烫、麻辣拌、胡辣汤。

人类食用葱姜蒜辣果蓏,皆为寻求味觉舌尖刺激。芥末油具有强烈的冲鼻刺激味道,辛辣味强烈,然而却也可以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开胃、杀菌功能。芥末辛味扑鼻,但人类乐于受此刺激。

麻舌根呛鼻孔,刺眼泪,酸倒牙,或脆或绵,或辛或辣,或苦或涩,才招人垂青。除了提味,它们并无别的营养饱腹作用。作为佐料,它们刺激味蕾,增加食欲和饭量。

不仅中国,外国也有重口味的。咖哩,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常见于印度菜、泰国菜和日本菜等菜系。咖哩是真正泛亚的少数的菜肴或饮料。印度口味是以混合各方的风格而做出的咖喱菜谱。

三、食材的多样化

食材和五味记载的是开放胸怀和交流历史。含有特殊香气和味道的芸香科、姜料植物分布在南方热带,黄河流域可资调味的植物并不多见。譬如辣椒原生长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493年传入欧洲。中国的辣椒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在明代末年辣椒传入中国前,花椒、姜、茱萸使用最多,是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中国历史上调料调味品大都来自西域。佐料就是辅佐,调料,调剂,如同社会需要调适、适应、调剂。辅料不是主食。主食必须配以佐料,才成美食佳肴。

现代餐桌,食材食物食品的多样化,是色香味形美味佳肴,不只是为着果腹,更是鉴赏,因此不仅满桌珍馐,抑且歌舞,和人类远亲杂交通婚一样,是人类社会进化而非退化的基础。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都与此密切相关。人类为了健康,需要四十多种营养素,包括热量、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没有哪一种单一的食物能补充所需的营养素。膳食必须多样化,才能提供全部营养素。挑食、偏食、过分检食不好。多种食物组合,种类越多,营养素越互补。组成生命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不同食物包含不同的营养成分。人体需求不同营养。“餐桌革命”就在于促进粮食来源多样化。

人类食材也必须多样化,五谷杂粮,方有口腹之乐。人类尝试各种食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有勇气,也许就得付出代价。食材是五味的载体。五味是食材的属性。为食材增辉添彩。历史上,一些异邦的特产曾翩翩而至传入中原大地。形形色色香料或调味料极大地丰富了华人饮食传统。说香料,但其实对嗅觉味觉言,并非香气扑面。姜黄、胡荽籽、辣椒、孜然、茴香、白胡椒、花椒、芥末、葱、姜、蒜、芫荽,因气味浓烈,呛人口鼻,都能起调味压腥作用。皮蛋、臭蛋、酸菜、榨菜等也进入餐饮生活。这也算以毒攻毒,以夷制夷。它们或许正是由于异味、另类才招人垂涎。人类求异求新猎奇。人类有吃螃蟹的勇气。蘑菇、猴头、燕窝、藻类,样子丑陋,且弄不好会中毒致死。臭豆腐、腐乳、酸奶、榴莲、酸菜,臭,还意犹未尽。咖啡、可可并非香甜味美,但人类不嫌弃。甘肥咸脆,咸鸡蛋、松花蛋、榨菜,都是美味。

文化美食学关心的酸涩苦臭丑陋也属于美食范畴。比如榴莲、臭豆腐、酸菜、咖啡、巧克力、酒类、浓茶、酸奶、螃蟹,就其自然属性、外观和人类初始感觉,并不美好。人类是后来慢慢上瘾的。面对气味扑鼻,人类需要吃的勇气。

山楂,酸涩,但可以消食。糖蒜、臘八蒜,是用酸味平衡抑制辛辣对口腔黏膜胃肠道黏膜的刺激。肉冻,加上蒜末和醋,杀菌添味。老豆腐加韭花,味美。“果珍李柰,菜重芥姜”。古人通过改变食物的结构,获得可以提高食品鲜味的谷氨酸钠,就用霉变粮食的方法制造酱、豉、酒、醋、醢等调味品。人类社会需要帮手和辅佐,生活也离不开调味品和佐料。

臭豆腐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不是天然腐败。臭豆腐经由特殊工艺制作而成,材料有大豆、豆豉、纯碱。臭豆腐很有营养。相传康熙八年,进京赶考的书生王致和名落孙山,为谋生路,他自己制作了一些豆腐。天气炎热,王致和把豆腐切块放在缸里用盐腌储存。后来,王致和再次参考,忘了缸里的豆腐。当他打开缸的时候,豆腐已臭不可闻,可吃上去有别样香气。王致和就专一兜售变臭的豆腐。

中国馒头传说中含有人道主义和人性论。今之馒头初为蛮头,为避杀戮故也,不杀害蛮人做人殉。蛮头变馒头,说明食材不应只是斩杀屠戮猎获,也有人道主义。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后,到达泸水,水流湍急。得知是水中冤魂作怪,要用四十九颗人头祭祀方可过河。诸葛亮不忍心牺牲四十九条人命,就叫人用面将肉包在里面,似蛮人头颅,投于水中祀神。这就发明了馒头。“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三国演义》确实有这样一个情节。宋代高承《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馒头》:“稗官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於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向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祠。神亦向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诸葛亮为了不再造杀戮,就想法糊弄鬼。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馒头体现了古人敬畏神灵,避免滥施杀戮。

从食材和味道的多样化与五味杂陈的烹饪哲学,我们理解的是文明形态的多元性,人类文明是五色土,五味杂陈,应该吸纳人类一切文化成果和养分。作为个人,百味人生,经验教训,也是财富和养料。

四、诗赞

厨灶

八角理气散寒,干姜解表身暖,

桂皮香叶砂仁,胡椒止呕祛痰,

白芷香茅草果,丁香豆蔻桂圆,

川芎辛温香燥,紫草枸杞孜然。

酸甜苦辣咸淡,调理五味俱全,

山楂砂仁大料,花椒韭苔葱蒜,

酿醋酒味辛辣,腐乳异味不厌,

食物多样复杂,酵母可发白面。

榴莲咖啡糖蒜,烹食去除腥膻,

适口又充胃肠,异味扑贴舌尖,

果菜李萘芥姜,百味之首为盐,

鱿鱼海参猴头,燕窝珍珠肉丸。

厨灶歌

蒸炒煮炸煎,锅笼鏊刀铲,

面杖筷箸勺,碗碟杯壶盘,

烟气成雾团,烹饪在灶间,

凡此皆多样,始祖越千年。

初民处史前,住动物庄园,

啖肉又寝皮,穴居用火炭,

熟食凭烹饪,离兽群渐远,

机体遂进化,智力亦向前。

猜你喜欢

食材味道食物
巧用食材铺“地锦”
中秋的味道
快乐的味道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夏天的味道
有ID的放心食材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