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期望的中介作用

2021-05-23刘菂斐颜文凯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个体

刘菂斐,颜文凯

(合肥学院 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个人奋斗表现为个体通过努力以期望达到一组目标[1],是个体目标导向的连贯模式[2]. 既包括要尽力做到或经历的事,也包括尽力避免的事,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3]. Emmons[2]指出,拥有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并为之奋斗是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个人奋斗和主观幸福感[4,5]及生活满意度[6,7]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社会期望指人们倾向于以一种令人满意的形式表现自己[8],代表个体对社会赞许的需求程度,是个人对社会认可的依赖,也是对不认可的回避[9]. 研究发现,教师期望的增加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10,11],家长的积极期望会影响子女的学业表现[12],并增强子女的自信[13]. 以往研究侧重于探讨外部期望对个体的影响,较少涉及自我期望和社会期望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作为较为成熟的个体,大多对自己的发展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当个体的目标不清晰、实现难度较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较小或者以往成功的经验较少时,可能会使个体降低对社会认可的需求或依赖.

基于此,笔者假设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中介效应,即个人奋斗目标不明确、实现可能性较小会使得个体社会期望值下降,并进一步降低主观幸福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安徽省4 所本科高校随机选取大学本科生336 人,回收有效问卷285 份,有效回收率84.8%. 其中男生117 人,女生168 人;文科学生141 人,理工科学生144 人;大一59 人,大二69 人,大三69 人,大四88 人.

1.2 研究工具

1.2.1 个人奋斗量表

采用杨慧芳修订的Emmons 个人奋斗量表,从重要性、成功可能性、清晰性、难度和以往成就等5 个维度分别对5 条个人选择的奋斗项目进行评价,采用5 点计分,各维度得分在1~5 分范围内[14]. 该量表主要用于测试个体对个人奋斗目标的评价. 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89.

1.2.2 社会期望量表(MCSD)

选用Marlowe 等修订的Marlowe-Crowne 社会期望量表(MCSD),以评价被试对社会赞许和社会认可的依赖程度. 量表共33 个项目,采用两点计分,得分在0~33 分范围内. 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对社会赞许的依赖程度越高[9]. 研究中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02.

1.2.3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

研究选用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共18 个项目,用于测试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分数越高,表明被试的幸福感水平越高[15],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71.

1.3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收集,使用SPSS 25.0 进行相关、差异检验、中介效应等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了避免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对问卷所包含的全部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第一个公共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5.032%,低于40%临界值的标准[16]. 据此,可排除共同方法偏差效应对本研究的影响.

表1 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与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表2 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2.2 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与主观幸福感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表1 为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与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大学生社会期望均分为15.88+4.70,主观幸福感均分为74.38+14.17,个人奋斗5 个维度的均分在3.3~4.3 范围内. 表2 为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可以看到,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个人奋斗及社会期望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104,P<0.05),理工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文科学生(t=2.273,P<0.05). 表3 为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的社会期望和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个人奋斗重要性、清晰性、成功可能性及以往成就4 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仅在个人奋斗难度维度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F=3.099,P<0.05). 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大三和大四学生在个人奋斗难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

个人奋斗、社会期望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相关,其中社会期望、个人奋斗的重要性、清晰性、成功可能性及以往成就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个人奋斗的难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 社会期望与个人奋斗的清晰性、成功可能性及以往成就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人奋斗的难度呈显著负相关.

表3 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2.3 大学生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个人奋斗的各维度为自变量,社会期望为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表4 为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由表4 数据可知,大学生个人奋斗与社会期望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预测作用,其中清晰性、成功可能性、以往成就与社会期望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难度对主观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且在加入中介变量后,其预测作用仍然显著,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见图1. 这说明大学生个人奋斗是预测与解释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且能通过社会期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表5 为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间的标准化中介效应占比,由表5 数据可知,大学生社会期望在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占比最大(26%).

表4 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研究显示,理工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男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女生,这与段建华(1996)[15]及李勇等(2013)[17]所报告的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之间无差异的调查结果不一致. 这可能是因为理工科学生多为男生,近年来,科技发展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多,其就业和升学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个人奋斗重要性、清晰性、成功可能性及以往成就4 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仅在个人奋斗难度维度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F=3.099,P<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大三和大四学生在个人奋斗难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 这可能是因为高年级的大学生即将面临升学或就业,在个人发展方面面临的压力增多,所以高年级学生表现出个人奋斗难度维度的分值偏高.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个人奋斗的重要性、清晰性、成功可能性及以往成就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个人奋斗的难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5].

研究显示,社会期望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质,社会期望反映了个体对社会赞许及社会认可的依赖程度. 陈猛[18]研究发现,青少年社会期望和自我评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李义安等[19]研究显示,社会期望高的大学生性格外向,情绪稳定性高,对社会影响更顺从;谢钰涵[20]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期望与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因此,高社会期望的大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

研究同时显示,社会期望与个人奋斗的清晰性、成功可能性及以往成就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人奋斗的难度呈显著负相关. 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个人奋斗作为一种“个人行动构念(PAC)”单元,体现了个体想要实现的目标体系. 大学生作为较为成熟的个体,大多对自己的发展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当个体的目标不清晰、实现难度较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较小或者以往成功的经验较少时,可能会使个体降低对社会认可的需求或依赖. 李义安等[19]研究发现,高社会期望水平的大学生在心理控制源上多表现为内控型,张雯等[21]研究表明,内控型的大学生比外控型大学生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揭示了社会期望在大学生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中介变量,提示人们建立合理的、清晰的个人奋斗目标体系.

图1 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间中介效应示意图

表5 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间的标准化中介效应占比

4 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个人奋斗及社会期望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女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文科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期望没有差异,仅在个人奋斗的难度维度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

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与主观幸福感呈两两显著相关关系. 大学生个人奋斗、社会期望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期望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个体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