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长粒香型晚粳稻鄂香2 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21-05-23朱彩章龚伟华杨国才毛惠民王小文游艾青汤俭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籼稻香型株系

朱彩章 龚伟华 杨国才 毛惠民 李 斌 王小文 沈 升 游艾青 汤俭民

(1.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430206;2.孝感市孝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北孝感432100;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武汉430064)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上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变化明显。千百年来,形成了北方生产和食用短粒型粳稻,南方生产和食用长粒型籼稻的习惯。随着人员流动和交流,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时代下的居民对稻米的消费习惯也有了新的变化和更丰富的需求。表现

在对稻米品质有更全面的追求,稻米不但要好看,更要好吃,营养丰富,香味自然浓郁。稻米加工和贸易链上,需稻谷出米率高,稻米附加值高。水稻种植者应易种植,低成本,高产出,低风险。北方粳稻抗寒性好,出米率高,品质优,食味佳,但不太适合南方居民对长粒稻米的消费习惯。南方籼稻抗寒性不强,粒型细长,稻米外观优,但出米率低,稻谷经济性能不高。长江中下游是水稻的主产区,也是北粳南籼的过渡地带,为更好地兼顾南北方居民的消费习惯,适合生产者种植和经营者销售,若将北方粳稻和南方籼稻两者优点充分结合,获得一种具有粳稻的口感和出米率、籼稻的粒型、自然香型、适合长江中下游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则能为改善主粮结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品种支撑。

目前,我国北方水稻品种以短粒和中长粒型粳稻为主,短粒粳稻长宽比一般在1.8~2.0,长粒粳稻的长宽比一般在2.5~2.6。长流中下游的籼粳杂交稻的长宽比一般在2.2~2.4。南方以长粒型籼稻为主,长宽比一般在3.0 以上,甚至在3.5~4.2。而长宽比在3.0以上的优质香型粳稻极少。在此背景下,我们把“高产、多抗、香型、优质、口感好”作为主要育种目标,拟选育出熟期适宜、抗病、稳产、有香味、品质优的高产长粒型粳稻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鄂香2 号是兼顾了北方粳稻和南方籼稻优良性状的优质长粒香型粳稻品种,表现在:适应性广,适应长江中下游种植;产量高,一般每公顷产量7 500 kg 以上;出米率高,一般在66%以上;稻米外观优,垩白度低;粒型长,长宽比3.2;香型,食味甘甜,糅合了北方粳稻和南方籼稻的优点,软而不粘,松而不散,口感极佳。通过多地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粳稻产区对粳稻的认识,丰富了优质香稻的品种结构,成为生产者要种植、稻米企业求收购、城乡居民爱食用的优选品种。

1 选育经过

鄂香2 号亲本来源:(香恢66//培矮64S/鄂晚17)/R187,即首先用培矮64S 作母本,与鄂晚17 作父本单交,然后用香恢66 和R187 先后进行了2 次复交,从复交后代中,经4 年8 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香型长粒形晚粳新品种。2006 年9 月用对粳稻亲和性较好的两系不育系培矮64S 作母本,用国标一级米香型粳稻品种鄂晚17 作父本杂交,采用人工剪颖去雄杂交法,获杂交种子52 粒。2006 年冬至2007 年春在海南种植F1,经查证,均为真杂种。当季又用香型中籼恢复系香恢66 作母本,用F1作父本复交,获三交种子800 粒。2007 年秋在孝感作晚稻种植三交种F1,单本栽插600 株。当季抽穗时选株型偏粳、粒形偏长、散粉正常的6 株分别作母本,再用粒形偏长的粳稻恢复系R187 作父本杂交,共获四交种子600 粒。2008 年春在海南种植四交种F1约400 株,当季选株型偏粳、粒形偏长、结实率高的优良单株50 株,经室内考种,当选有香味、品质较优的单株10 个,进行混合脱粒;其余淘汰。2008 年秋在孝感种植四交种F2约1 000 株,当季选株型偏粳、粒形偏长、结实率高的优良单株100 株,经考种,当选品质较优且香味纯合株20 株。2009 年春在海南种植四交种F3,插20 个株系,每株系50 株,当季选株型偏粳、粒形偏长、结实率高且分离度较小的株系4 个,每株系选4 个优良株。2009 秋在孝感种植四交种F4,插16 个株系,每株系50 株,当季选4 个优良株系,每株系选3 个优良株,即共当选12 株。以后用上述方法,夏秋在孝感、冬春在海南,连续定向培育,于2011 年秋即四交种F8,选育出株型偏粳、粒形较长的优质香型长粒形粳稻新品系W118,后取名鄂香2 号。2018 年,该品种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18038)。

2 产量表现

2014 年在孝感市孝南区农科所参加双晚品比试验,平均产量7 485 kg/hm2,比对照鄂晚17 产量高360 kg/hm2,增产5.1%。2015 年在孝南区农科所参加双晚品比试验,平均产量7 455 kg/hm2,比对照鄂晚17 产量高405 kg/hm2,增产5.74%。2016 年孝南区新铺镇永安村农户许新涛种植该品种0.13 hm2,实收稻谷14 280 kg,折合平均产量7 140 kg/hm2,比自家同丘种植的鄂晚17 平均产量高210 kg/hm2,增产3.33%。

该品种于2016年和2017年参加省双季晚粳区试,产量与对照持平略减,2年平均产量7 161.75 kg/hm2,比对照鄂晚17 产量低48.9 kg/hm2,减产0.68%。其中2016 年平均产量7 487.7 kg/hm2,比对照鄂晚17 减产1.17%,减产不显著。2017 年平均产量6 835.8 kg/hm2,比对照减产0.14%,减产不显著。

2017 年湖北省沙洋农场种植鄂香2 号260 hm2以上,5 月25 日至6 月18 日播种,10 月中下旬成熟,平均产量6 540~7 275 kg/hm2。受当年连续多日低温阴雨的影响,同期成熟的其他籼稻品种大面倒伏,部分田块倒伏率近100%;而鄂香2 号大田表现茎秆坚挺,叶青籽黄,籽饱粒满,无一处倒伏。

2018 年荆州市江陵县江北农场农户张明,种植鄂香2号9.2 hm2,6月8日水直播,平均产量7 245 kg/hm2。

2019 年,潜江市运粮湖农场新华村农户李建,种植 鄂 香2 号5 hm2,6 月5 日 水 直 播,10 月24 日 成熟,平均产量7 965 kg/hm2。2019 年钟祥市长寿镇黄坡村农户姜广兵,种植鄂香2 号6 hm2,5 月22 日播种,人工移栽,10 月28 日成熟,平均产量9 375 kg/hm2。2019 年,沙洋县毛李乡荆马村农户刘汝俊,种植鄂香2 号20 hm2,5 月26 日播种,人工移栽,10 月26 日成熟,平均产量9 690 kg/hm2。2019 年,安庆市潜山市油坝镇东店村农户汪永中,种植鄂香2 号13 hm2,5 月25 日水直播,10 月20 日成熟,平均产量8 955 kg/hm2。

近年来,鄂香2 号已引进到湖南、江西、河南、安徽等省试验示范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创建高档稻米品牌的优选品种。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该品种植株较矮,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 茎秆较粗壮,抗倒性好; 剑叶较窄、挺直,叶色浓绿; 叶下穗,穗层整齐,穗子勾垂呈镰刀形; 着粒均匀,结实率较高,谷粒长形,稃尖紫色,粒重较大,易脱粒,后期转色好。2016 年、2017 年区试,平均株高84.8 cm,穗长17.3 cm,有效穗346.5 万穗/hm2,每穗总粒数96.5 粒,实粒数79.3 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9.66 g。

3.2 生物学特性

湖北省区试2 年记载,该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20.6 d,比对照鄂晚17 短6.2 d。其中2016 年全生育期120.1 d,比对照鄂晚17 短5.5 d。2017 年全生育期121.1 d,比对照鄂晚17 短6.9 d。2016 年在孝南区农科所参加晚稻品比试验,6 月22 日播种,7 月24 日插秧,9 月12 日始穗,9 月17 日齐穗,10 月25 日成熟,全生育期125 d,比同期播插的对照鄂晚17 号齐穗期早5 d,成熟期早4 d。2020 年5 月15 日至7 月5 日开展分期播种试验,全生育期117~128 d,属晚粳中熟类型(附表)。

附表 2020 年分期播种试验生育期记载(湖北孝感)

3.3 品质检测

2016 年由湖北省区试统一送样到原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出糙率82.6%,精米率74.0%,整精米率66.3%,粒长7.2 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14%,垩白度2.4%,直链淀粉含量16.3%,胶稠度59 mm,品质主要理化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该品种品质优异,好看好吃。米粒条形、长大,米色油润透亮,碎米少,出米率高,米饭松软适中,不像籼米那样松散硬糙,也不像粳米那样粘糍成团,散而不硬,软而不粘,煮饭满屋飘香,香味浓郁纯正。吃起来更是香甜爽口,回味绵长,食味极佳。

3.4 抗性表现

湖北省区试中,鄂香2 号中抗稻瘟病,3 级,稻瘟病综合指数4.1; 高感白叶枯病,9 级; 中抗纹枯病,3 级;感稻曲病,7 级。多年多点种植,田间未见稻瘟病大发生,多雨年份,后期枝梗稻瘟零星发生。该品种茎秆较粗壮,坚韧性较好,耐肥,抗倒性较强,多年种植,未见倒伏,适合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有利于机械收割。后期耐寒性优良,成熟时落色较好,呈现叶青籽黄的丰收景象。

3.5 突出优点

(1)品质优,达国标优质二级稻谷质量标准,出米率高,稻米晶莹剔透,有纯正清香味;米饭食味香甜,口感极佳,深受众多消费者青睐。

(2)丰产性较好,省区试产量与对照基本持平,2 年平均产量7 164.75 kg/hm2,比对照鄂晚17 仅减产0.68%,差异不显著。

(3)生育期较早,2年区试比鄂晚17平均早熟6.2 d。

(4)抗倒性较强,耐寒性较优。

3.6 主要缺点

(1)抗性鉴定为高感白叶枯病,感稻曲病,应注意防治。

(2)前期在高温条件下,对缺钾反应敏感,表现有红锈斑点,注意适量增施钾肥。

4 栽培要点

4.1 适时播种

该品种在湖北省作一季晚稻种植,宜在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播种;作双季晚稻种植,宜在6 月20 日左右播种。秧龄30 d 左右为宜,最长不超过33 d。

4.2 培育壮秧

应采取“稀、肥、化控”育秧法,培育带蘖壮秧。“稀”即稀播,每公顷大田用种量52.5~60.0 kg,每公顷秧田播种量315~360 kg,秧田与大田比例应按1∶6留足。“肥”即秧田施好四肥(基肥、断奶肥、促蘖肥、送嫁肥)。“化控”即播前必须用强氯精、咪鲜胺浸种防恶苗病;立针后喷扫茀特,防除秧田杂草;1 叶1 心喷多效唑,促矮壮分蘖;及时防治秧田蓟马、螟虫等病虫害。

4.3 插足基本苗

作一季晚稻或双季晚稻种植,株行距13.3 cm×20.0 cm 或13.3 cm×16.5 cm,每穴5~6 苗(包括分蘖苗)。

4.4 合理施肥管水

该品种前期在高温条件下,对缺钾反应明显,叶片有红锈斑点(天气转凉后逐渐消失),因此前期一定要施足钾肥,以氮、磷、钾比例1∶0.5∶0.9 为宜。中等肥力田,每公顷施纯氮225 kg 左右,一般每公顷大田用复合肥(N、P、K 比例为16∶16∶16)750 kg 作底肥;移栽后5~6 d,每公顷追尿素150 kg;晒田复水后,每公顷追氯化钾150 kg,视苗情,每公顷追尿素75 kg,促壮秆大穗。在管水上,寸水插秧,浅水分蘖,当每公顷总苗数发到330 万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田间有浅水层;后期断水不能过早,保持田间湿润至成熟。适当推迟收割期,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

4.5 及时防治病虫害

该品种植株和谷粒都有香味,播种时要注意防止鼠害,秧田和大田前期要特别注意防治蓟马、螟虫。该品种抗性鉴定为高感白叶枯病,易感稻曲病和恶苗病,应注意防治。其他栽培及防治病虫技术同一般晚粳稻。

猜你喜欢

籼稻香型株系
本期卷首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中国白酒香型概念的提出及演化发展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玉米不同株系存放时间对种子胚活力的研究
转基因金叶银中杨叶色及生长变异分析
矮来支撑高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