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中南几个主栽夏玉米品种的播期研究

2021-05-23王秋岭吴伟华蔡智勇闫海霞付家锋袁刘正赵月强王会强柳家友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先玉播期中南

王秋岭 吴伟华 蔡智勇 闫海霞 付家锋 袁刘正赵月强 李 腾 王 蕊 刘 康 王会强 柳家友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漯河462300)

一年两熟制是豫中南的主要种植制度[1-2],常年实行玉米、小麦轮作。豫中南全年无霜期长,加上近年来气候变暖,玉米收获一般在10 月1 日前后完成,小麦播种可在11 月20 日前后,玉米收获后至小麦播种前时间宽裕。通过开展当地主栽玉米品种的播期试验研究,探索豫中南夏玉米适宜播种时期,有效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为豫中南玉米品种的籽粒机收做好时间安排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择适合豫中南夏播种植的郑单958、漯玉16、先玉335 等3 个主栽品种进行播期试验。郑单95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玉米杂交种,也是目前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杂交种; 漯玉16 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粮饲兼用型国审玉米杂交种,在豫中南的区域优势比较突出; 先玉335 是美国先锋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在我国推广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点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试验地土质为黏土,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1.2.2 试验设计 根据豫中南的种植制度、种植模式及气候类型分4 个时期种植:6 月1 日、6 月8 日、6 月15 日、6 月22 日;小区种植密度67 500 株/hm2,小区面积30 m2,每重复12 个处理,共计3 次重复。田间的除草、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参考当地大田管理。

2018 年6 月1 日开始第1 期播种,6 月22 日完成最后1 期播种。为保证出苗质量,试验采用人工点播,3 粒/穴,3~5 叶期间定苗,每穴留苗1 株。

1.2.3 测定项目 调查记载试验的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等,计算播种至出苗、播种至抽雄、播种至吐丝和播种至成熟的天数;成熟后收获不同播期的每个品种所在小区中间3 行计产,根据小区收获面积计算出每公顷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下品种的相关生育指标

由表1 可知,豫中南主栽玉米品种郑单958、漯玉16、先玉335 的播种至出苗及播种至拔节的时长基本没有变化。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至抽雄和播种至吐丝的间隔天数逐渐变短且趋势一致,播种至成熟的间隔天数也逐渐缩短。其中郑单958 从6 月1 日、6 月8 日、6 月15 日、6 月22 日播种的相邻播期的播种至抽雄的间隔天数和播种至吐丝期的间隔天数均依次缩短了2 d、3 d、1 d,播种至成熟的天数依次缩短了3 d、3 d、4 d; 漯玉16 从6 月1 日、6 月8 日、6 月15 日、6 月22 日播种的相邻播期的播种至抽雄的间隔天数和播种至吐丝期的间隔天数均依次缩短了1 d、3 d、2 d,播种至成熟的天数依次缩短了2 d、3 d、3 d;先玉335 从6 月1 日、6 月8 日、6 月15 日、6 月22 日播种的相邻播期的播种至抽雄的间隔天数和播种至吐丝期的间隔天数均依次缩短了2 d、2 d、1 d,播种至成熟的天数依次缩短了3 d、2 d、3 d。

2.2 各品种不同播期下的产量方差分析

由表2 可知,品种和播期各自的差异及品种和播期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由表3 可知,同一品种均呈现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播期越晚产量越低的趋势。其中郑单958 6 月8 日、6 月15 日、6 月22 日 播 种 的 各 处 理 相 比6 月1 日播种的处理产量依次减少了2.77%、4.30%、7.89%; 漯玉16 6 月8 日、6 月15 日、6 月22 日播种的相比6 月1 日播种的处理产量依次减少了3.12%、6.18%、6.75%;试验品种郑单958、漯玉16、先玉335不同播期间的产量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6 月1 日播种的郑单958、6 月1 日播种的漯玉16、6 月1 日播种的先玉335 在同一品种、不同播期下的产量均值均最高,与同一品种其他播期相比产量差异均极显著;6 月22 日播种的郑单958、6 月22 日播种的漯玉16、6 月22 日播种的先玉335 在同一品种、不同播期下产量均值均最低,与同一品种其他播期相比产量差异均极显著。

表1 不同播期下品种的相关生育指标

表2 试验品种不同播期的产量方差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在不同播期下郑单958、漯玉16 和先玉335 播种至出苗及播种至拔节的间隔天数基本没有变化;播种至抽雄和播种至吐丝的间隔天数随着播期的推迟逐渐变短且趋势一致,播种至成熟的间隔天数也逐渐缩短;3 个品种均呈现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播期越晚产量越低的趋势,且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间产量差异均极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熟期滞后,花期及生育期逐渐缩短,利用光热资源的时间变短。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越早,光热资源利用的时间越长,产量越高。

表3 试验品种不同播期的产量多重比较

玉米的籽粒机收对品种收获时的水分要求较高,水分越高,籽粒的破损率越大,产量损失也越大。玉米播种的早、品种熟期变长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光热资源,增加产量,还可为晚收增产、降低籽粒水分进行机械化籽粒收获赢得更多时间,同时也可为冬小麦的播种留下宽裕的时间。

猜你喜欢

先玉播期中南
孟津区2021 年玉米品种试验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化控剂对不同玉米品种倒伏性及产量影响
干旱山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2012-2014年基于出版业务的出版集团比较——以中南传媒、北方联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