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核电站系统及设备在线课程为例

2021-05-22贾明扬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电站院校高职

贾明扬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当前,人们已经习惯利用网络来获取知识。为了适应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改变,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方式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在线教育平台[1]。在国家政策和“互联网+”时代的双重推动下,在线课程的浪潮已经来临。

近些年我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增加使得教师资源紧张的问题凸显。此外,2020年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而采取的全国范围的在线教学的情况,促使高职院校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密切结合在线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共享优质资源,使得学习不受地域、场合、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方便学习者。

核电行业具有对专业知识要求高、安全意识强的特点,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没有机会到核电站实习。而核电站系统及设备作为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各大网络在线课程平台上几乎没有核电相关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1 实施框架模型

通过借鉴“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2]和“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模式”[3],遵循在线课程的课程设计原则,结合核电站系统及设备在线课程的建设及实施的经验,构建了一套在线课程的实施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在线课程实施框架模型

2 核电站系统及设备在线课程设计

2.1 学习者分析

本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核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主要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主,同时也面向一定的社会学习者。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学习目标不明确,不了解课程的真正作用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多以就业为导向。由于高职院校学制只有三年,时间较短,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行业或者工作认识不深,不了解课程的作用,由此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的呈现表面化。

2)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恰当

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约束能力。而网络在线课程学习需要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在网络在线课程的使用方面,学生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不会主动安排学习进度,对学习内容缺乏思考和总结,这些就需要老师时常引导和督促学生。

3)学习内容要实用、直观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以上一些特点,但是多数学生是有学习意愿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特点选取直观、实用的内容,尽可能少地进行理论知识的阐述,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2.2 教学目标设计

核电站系统及设备作为核电专业的核心课程,需从核电站重要设备结构、核岛辅助系统功能及运行入手,分析总结核电站系统运行及维护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正确掌握核电站的发电原理,能明确知道核电站中的重要设备及系统在核电站中作用,能掌握核电站重要设备的结构并具备一定维护设备的能力,知道重要核辅助系统的功能及基本运行条件和具备简单操作的能力,能将各核岛辅助系统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系统,能初步分析并处理核电站系统日常运行中的简单故障。

2.3 课程内容选取

本课程以岗位工作的职责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对应岗位的职责及工作内容,并构建对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900MW压水堆核电站系统与设备》教材为基础,结合目前国内核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统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核电站的主要系统及重要设备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选取。选取压水堆核电厂概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设备、核岛主要辅助系统、专设安全设施、轻水堆核电技术的发展与改进为主要内容。课程设置能很好地与核电站运行与设备检修岗位相匹配,课程内容体现了较好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2.4 课程结构设计

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教学过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核电站的运行、维护检修均需要熟悉核电站的设备以及各辅助系统的工作流程。在教学中,从核电站厂房设置和安全原则讲解进入课程,重点讲解反应堆本体、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的结构和功能,详细分析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反应堆硼和水补给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反应堆换料水池和乏燃料池冷却和处理系统、安全注入系统等核岛辅助系统和专设安全设施的作用及运行,最后介绍轻水堆核电技术的发展与改进。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核电站系统及设备的知识,了解核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逐步增加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

2.5 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程是一门“线上+线下”课程,采用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学生通过完成网上资源的学习、测试和答疑讨论获得线上平时成绩,通过平时课堂学习的表现获得线下平时成绩,再加上期终结业考试成绩形成最终成绩。

3 教学实施过程

3.1 开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平台特点等方面建构课程,然后对课程的基本信息、成绩策略、课程结构进行设置,将设计制作好的PPT、微课、动画等资源和内容上传到相应的项目和章节中。然后通过学校教务处向重庆高校在线课程开放平台提出开课申请,待申请通过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在线选课。学生通过学号进行登录,然后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3.2 实施阶段

由于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课前通过平台向学生发布课程公告,明确学习任务并开放学习资源。学生收到公告后,在电脑或手机等终端先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针对性提问、学生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充当引导、主持、串联、总结的角色,在一些重点难点处进行补充讲解,延伸扩展。

课后,教师通过在平台上布置习题作业、讨论交流、问卷反馈等方式达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延伸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3.3 评价阶段

课程采用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方式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以从学生学习资源时长、习题正确率、作业完成度、讨论发帖数、使用活跃度等多方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给出综合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实时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建议,完成对课程的评价。透过平台的数据,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客观评价,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4 在线课程建设及实施的思考

4.1 深入理解文件精神,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及表现形式

课程建设者必须深入了解文件精神(《重庆高校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共享,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要重视实用性和应用性,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

4.2 课程资源严格遵循文件标准,课程设计考虑平台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严格按照文件标准执行,这对于后期课程上线运行十分重要。虽然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课程资源的制作,但是各个地区课程的上线平台并不一样,不同的平台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区别,为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课程的有效性,课程建设者有必要考虑平台的功能特点,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在后期课程运行过程中更好地利用平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3 提升教师团队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提高学生主体学习意识

教师团队是建设使用网络在线课程的核心和主体。要想建设优质网络课程,教师团队必须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术能力。在课程建设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对团队教师进行在线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在线处理学生问题、根据总结反馈数据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等多方面能力的培训和提升。

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建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机制[4]。引导学生在线交流讨论,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5 结语

在线课程的使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得到最大化共享。目前,虽然在线课程的使用和实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势必是未来教育的大趋势。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技能,不断总结经验,尽早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猜你喜欢

核电站院校高职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海上核电站提速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