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摆位技术质量控制的研究
2021-05-22龚曼利
文/龚曼利
放射治疗是现今临床治疗肿瘤疾病的有效手段,且已在各大医院中普及,其通过对肿瘤靶区给予精准的、足量的放射剂量,并在此期间将放射线对肿瘤周围组织的伤害降至最低,以此作为放射治疗的主要机制,从而有助于控制肿瘤局部生长、增生的几率,并降低因放射治疗而引发诸多并发症的几率。据近年临床相关实践发现,实施放射治疗时,采用合适的体位能够确保将放射线准确注入肿瘤靶点当中。放射治疗技术操作人员不但需要掌握优质的摆位技术,还要严格控制放射线剂的输入量,只有这样,才使得整个放射治疗顺利完成,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要努力提高放射治疗技术操作人员的摆位技术,再对放射治疗方案现存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总结,并实施整改,从而提升放射治疗的有效性,改善患者的预后进程与生活质量。
1 放射治疗的相关操作流程
因放射治疗具有较高的特殊性,且放射治疗的相关仪器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对操作人员处理细节的要求颇高,所以,在日常对肿瘤病患者实施放射治疗之前,需要认真检修并调试放射治疗仪器[1]。在通常情况下,在使用仪器进行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其包括:①先将治疗仪器开启,检查仪器设备的各项参数与状态是否正常,包括仪器在使用时所产生的水位、水温、绝缘体压力以及水压等指标。②每日都要有专人负责检测MLC与机器内部叶片的运行情况。③每次进行常规检查过程当中,均要时刻注意放射线注射剂量的设定,并时刻监督检测仪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的完成放射治疗。④要对激光灯的准确性进行检测,激光灯在治疗过程当中的运行是否良好,与精准的判定是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精准确定肿瘤靶点部位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⑤时刻保持放射治疗室内的环境干净、整洁,治疗室周围安全性高,这也是保障患者能够安全进行并完成治疗的重点之一。
2 在放射治疗过程当中提高摆位技术的方法
2.1 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
截至目前,在临床当中,针对肿瘤病患者通常采用强调适形的放射疗法,并在实施放射治疗时,通过增强射线剂量的分布,来确定肿瘤所在部位,以此作为治疗的机理与核心[2]。放射治疗区域越高,其与肿瘤在形状方面就会越合适,从而更高的提高临床放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通过适应肿瘤形状的过程当中,还能够显著减轻放射区域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不但充分实现了采用高剂量照射治疗肿瘤局部部位这一目标,而且还增强对健康组织与细胞的保护。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放射治疗顺应肿瘤形状的准确率与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应当在实施放射治疗时,保证以最适合的摆位,并确保摆位的质量,从而精确到肿瘤靶区,而后给予精准放射治疗。根据近年临床多项时间发现,在对肿瘤病患者实施放射治疗的同时,摆置的体位越佳,其在放射治疗过程当中就会使放射线在肿瘤靶区的移动量越小,使得放射治疗顺利完成并疗效显著。因此,只有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之前,严格遵照科学的摆位方式与要求执行摆位技术,才能够有效提高摆位的准确性与摆位质量[3]。而正确、科学的摆位技术即是指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前,必须确保患者的身体处于居中、平正且笔直的状态,在平躺于放射床时,要将正中矢状面与放射床处于垂直水平,并将患者的冠状面与放射床处于平行状态。同时还需要注意,不管肿瘤在患者体内的哪一处,在放射治疗前,都要严格遵照科学、正确的摆位要求进行摆位,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接下来的放射治疗中,促使疗效更佳顺利、良好。
2.2 体位固定技术的检验方法
为了提高放射治疗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技术人员应当在每次正式治疗之前,对体位的摆位与固定进行检验[4]。体位固定的检验方法主要是先进行两次拍片,准确定位肿瘤的位置所在,而后检验放射治疗仪器所设定的靶区是否与肿瘤部位完全符合,且要严格保证每次的检验误差在5mm之内。针对实施过多次放射治疗的患者应当注意,这类患者极易会因体重的变化抑或是肿瘤体肌的变化致使体位固定与摆位受到影响。此时,应当先详细告知患者的主治医生,而后对患者进行重新定位,找出正确的靶区并进行重新设定,这样才能够确保放射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5]。
3 摆位技术在不同部位肿瘤疾病中的要求
3.1 泌尿系统与消化系统肿瘤疾病的体位摆位方案
泌尿系统肿瘤与消化系统肿瘤共同属于空腔脏器肿瘤疾病,而其肿瘤的部位通常与该部位脏器器官的充盈状态关联密切。基于此,应当在每次实施放射治疗之前,严格要求患者的各项情况均要与初次行放射治疗之前保持一致,包括日常饮食、排便、排尿等,并着重注意尽量避免因脏器排空所引发的靶区移位现象出现。而对于一些膀胱肿瘤患者,还应当严加注意在每次行放射治疗前,都要检测其膀胱的充盈情况。
3.2 胸腹部肿瘤疾病的体位摆位方案
除体表肿瘤之外的其余胸腹部肿瘤,均会在实施放射治疗的过程当中随着患者的呼吸发生改变,致使肿瘤随时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移位。而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患者采用胸腹式呼吸,导致肿瘤块随之进行上下移位。因此,为了能够在实施胸腹部肿瘤方式治疗的过程当中,更加有效地确保肿瘤块体位的准确性,需要引导患者在行放射治疗时将呼吸幅度维持在一致的状态下,并严格避免有深呼吸运动发生。对于刚进食完毕后的患者,其胃腔就会比平时膨大许多,因此,要确保在患者进食完成后4h左右开始进行体位摆位,这样才能够有效排除因胃排空而影响到体位的改变。对于部分无法自行控制呼吸幅度的患者,应当注意患者在行呼吸的过程当中,每次运动的上下幅度,实施标注后,应酌情适当调整放射治疗所照射的区域。
3.3 头颈部位肿瘤疾病的体位摆位方案
因头颈部位的特殊性,使得头颈部位肿瘤一旦发生移位,就会极大幅度的移动放射治疗所设定的靶区。因此,在对头颈部位肿瘤疾病患者实施放射治疗之前,应重点增强对患者头颈部位的固定,以确保患者在平躺于放射床后,还能够保持矢状位与冠状位的准确位置基本未发生改变。同时需要注意,当患者平躺于放射床后,其上颌与整个头部向后方仰的程度,从而降低因低头、仰头致使肿瘤区域产生影响。还要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避免因患者头部的活动而改变放射治疗靶区的位置。
4 结语
截至目前,随着肿瘤放射性治疗技术的日益深化与发展,使得各种肿瘤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均发生了质的飞跃,现已属于一个有效治疗肿瘤疾病的时代。也正因如此,使得临床肿瘤疾病医师与肿瘤疾病患者均对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准确性提出了愈加高的要求与希望。同时,确保肿瘤病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当中,以科学而又准确、有效而又合适的体位摆位也倍受临床肿瘤疾病医师与肿瘤病患者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证实,采用良好的摆位能够显著提高放射治疗过程当中对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从而大幅度提升肿瘤疾放射治疗的有效率与准确率,而与此同时,优质的体位摆位还能够更进一步降低对肿瘤周围健康组织与细胞的损害。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次研究与分析得出,针对不同肿瘤部位与区域应当严格按照相对应的体位摆位要求进行调整,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整改计划,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对放射治疗的接受能力,并取得更加优质的临床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倘若想要获得更加有效的放射治疗,并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与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要严格遵照执行体位摆位的正确应用方式,并控制体位摆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