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 协同攻坚 推进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工作转型创新
2021-05-21杜德林
杜德林
辽宁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服务支撑”的职能定位,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不断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创新,努力提升“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为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研工作的新需求,我们从2020年6月启动学科(领域)教研核心团队建设工作,面向全省各市、县区级教研员以及优质学校校长或教学主任、教研组长遴选骨干成员,凝聚、整合全省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研力量,为我省高中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此举的主要目的:一是凝聚各层级的教研骨干力量,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和学校“四位一体”、协同联动的教研机制,从各自“单兵作战”向团队协同攻关转变;二是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开展系列实践研究,共同研制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学科课程育人指导意见等教学规范,从随意、碎片化教研向聚焦关键问题、以项目为载体的深入研修转变;三是探索多种教研模式,努力提升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从面对面为主的传统教研向借助信息技术的线上线下融合教研转变;四是通过团队建设,培育骨干,提炼成果,涵养教研文化,引领学科教研方向,发挥教研核心团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从主要面向基层的指导服务向面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教师的多方位、综合化服务转变。
目前,省教研中心已组建了从学前到高中各学科(领域)的35个教研核心团队,遴选了2770位团队成员,聘请了55位各学科领域的全国知名专家做顾问和导师,围绕着60多个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项目开展实践研究。高中语文学科教研核心团队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是高中语文学科教研核心团队成立半年多以来的工作。
一、明确三年奋斗目标,确定十项工作任务
我们高中语文学科教研核心团队成立后,在聘请的学科专家指导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谋划,确定了三年十项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教育理论、政策的学习与研究,掌握我省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把握方向,为教育、教研决策与管理提供高质量服务。每一年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辽宁省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现状与发展意见年度报告》。
二是开展语文教研员教研能力提升机制与教研模式建构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出台行之有效的教研员教研能力提升规划、举措与办法,总结语文教研实践与模式建构的经验。
三是开展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教研的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促进教学、教研理性、有序、科学发展;制定语文教研员的高端化教研策略与方案,形成有效、科学的教研模式;制定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高效、科学的系统规范标准和语文课程育人教学指导意见等,以此指导全省教育教学工作,高起点引领和指导区域和学校推进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
四是开发高中语文研训课程,探索研训一体的有效教研模式和路径。开发系统、科学、可操作的教研员和教师研训课程并有效组织实施,创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工作模式,提高研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编写《高中语文教学研训一体实用课程》材料。
五是开展高中语文校本教研典型的培育活動。制定培育工作标准,培养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促进我省学校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总结我省高中语文校本教研的典型经验。
六是制定我省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计划,从方法、路径等方面组织开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形成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指导方面的一些实践成果。
七是开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引领、促进、强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一方面帮助一线教师进一步了解、熟悉、掌握、实施好新教材;另一方面为国家完善、改进新教材提供支持。开展新教材的网上和线下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反馈新教材使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八是开展我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根据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新需要,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与时俱进、调整与改革,要制定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九是开展辽宁省省域高中语文课程资源“革命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高中语文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文化传承与理解”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要义。开发、利用我省的革命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重要的课题;要开展辽宁省省域“革命文化”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挖掘、整理、总结工作,充分开发与利用我省的革命文化资源。
十是开展辽宁省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欧阳代娜语文教育思想的整理与研究。魏书生、欧阳代娜是我省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教育家,如何进一步发挥他们的语文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作用,传承他们的教育思想,是语文学科教研核心团队的义务和责任。研究,总结、提炼他们语文教育思想,能更好地发挥其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
二、开展三大专题教研活动,推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
我们围绕“促进教研员及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这个主题,这半年的时间开展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引领、促进、强化语文教学改革,主要组织开展了三个专题教研活动。
一是群文阅读教学专题。群文阅读教学是为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它是将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打破或者改变了过去以单篇为主的教学形式。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里出现了一课多文的情况,这无疑为群文阅读教学创造了前提条件。现在,许多语文阅读考试与评价也有群文阅读这一考查形式,因此,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但开展教学是个难点,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为了帮助教师准确理解、把握群文阅读教学的宗旨,正确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实现群文阅读教学目的,我们组织了这次群文阅读教学的教研活动。我们通过四级教研联动的方式,精心打造了四节示范课,为一线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我们邀请了群文阅读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理论指导,解决教师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围绕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展开研讨交流,充分而有深度地探讨与解决问题,受到了教师的欢迎。
二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专题。整本书阅读也是一种阅读形式,是读好书、读整本书的阅读要求。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有效路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内外读物阅读的建议并列出了一些书目。全国统编教材将《乡土中国》《红楼梦》两本书纳入单元教学中,此举进一步将读书落到实处。整本书阅读如何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我们根据一线教学的需要,组织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研专题活动,打造了《红楼梦》阅读教学的四种课型,即导读课、批注课、专题课、研读课,为教师打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示范课提供学习与借鉴的典型案例。我们还邀请红学方面的研究专家讲解《红楼梦》,让教师感受、认识《红楼梦》作品的魅力,解决他们在阅读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支撑。
三是作文教学专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的成效整体上一直不高,各种教学内容与方式等存在争议。但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我们必须努力研究与探索教什么与怎么教,且要与时俱进。为此,我们组织学科教研核心团队成员从全省遴选6位在作文教学上有所探索与实践的优秀教师,精心设计打磨了6节不同类型的作文课,课后请上课教师介绍自己的作文教学成功经验。此举激发了教师探索作文教学的热情,教师观摩后深受启发,对作文教学的开展产生了新认识,增强了改进、推进作文教学的信心。
以上三个教研专题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基于如下的指导思想与实践探索: 针对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重点发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教研融为一体,一线教师备课、上课,地市教研员导课、磨课,省教研员评课、引课,合力推出示范课,引领牵动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还有行业专家的理论指导,围绕共同主题研究、研讨、探究,寻求解决、改进、完善与发展之道。
三、团队成员共学共研,教研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教研核心团队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现在才刚刚起步,我们还在不断探索、积累团队建设的经验。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共学共研,团队成员的理论素养、教研教学水平都已有所提升。
一是教研教学理论素养有一定提升。经过培训和学习,在国内知名专家的理论、学术指导与引领下,我们提高了对当下新时代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了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对新时代怎样开展教研工作有了新目标、新策略、新举措。团队的成员感觉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更新。
二是教研教学水平有一定提升。通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两个教学现场会、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教学展示与培训等教研活动,我們围绕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路径,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优秀课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教研活动中精心打造和培育了14名语文教学的业务骨干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整合教研力量,初步形成协同教研的格局。“四位一体”的教研方式,将辽宁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合力和优势,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团队活动使大家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团队成员的视野与格局发生了变化,成效比原来更为显著。
四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助力,发挥服务支撑作用。辽宁省教育厅已经连续组织了四届我省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赛活动,我们的高中语文学科教研核心团队部分成员和我省部分高校教师一起参与了诗词大会比赛试题的命制工作,协助比赛活动的组织开展。我们的工作得到教育厅的肯定和好评,受到广大高中生的欢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
高中语文学科教研核心团队的工作已经拉开帷幕,我们将不忘初心,执着坚守教研工作的使命与担当,发扬改革、创新与奋斗精神,更好地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努力创造教研工作的新局面、新成果、新业绩。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