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学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05-21袁玉芝白紫薇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农村教师职业倦怠

袁玉芝 白紫薇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2)

一、引言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1)习近平.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J].人民教育,2013,(18): 2.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尊师重教、社会责任、注重人才等方面多次发表重要论述,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期许,强调要努力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最令人向往的职业,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是一个事关为人师表者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性素养提高乃至师资队伍稳定以及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2)陈永明.教师社会地位:虚像还是实像[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3):7-10.本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我国中学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城乡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差异,为探索提高教师地位及留住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政策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二、相关文献回顾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对教师地位的界定是“既指赋予教师的身份或对他们表示的尊重,正如社会对教师职能的重要性及其行使职能水平的肯定,也指与其他职业群体相比给予教师的工作条件、报酬及其他物质利益”。针对教师社会地位的研究可以分为对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研究和对教师客观社会地位的研究。教师的客观社会地位研究是从研究者视角出发,通过经济、政治、职业声望等多个评估维度,展现出的教师职业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代表了社会公众对教师社会地位的普遍认知;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研究是从从业者视角出发,通过对教师群体的调查研究,反映出教师从业者对其在社会系统中所处地位和受尊重程度的主观判断。

但教师评价自身的社会地位,即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仍处于偏低水平,教师对自身职业声望的认同往往低于社会认同(7)王新兵,杜学元.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06,(1):66-70.。例如,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8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评估大调研”针对18个省35个县的义务教育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以1到10分进行打分的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平均得分仅有3.68分,教师认为自身在整个社会阶层中处于中下位置,整体社会地位低于当地公务员,与自己的付出并不匹配。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教师,东部地区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平均得分为4.11分,中西部地区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平均得分仅达到3.54分和3.50分(8)王丽丹.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对于某个群体或个人而言,在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上,其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力比按客观标准划分的社会阶层的影响力更大(9)龙正渝.幼儿园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J].学前教育研究,2014,(2):3-11.。从增强教师群体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的目标出发,研究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更有助于全面地理解我国中学教师群体的职业状况,解决教师职业劳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教师群体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薪酬福利待遇是影响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工资状况与其作为专业人员的身份不相称减弱了人们对于教师职业的期待(10)徐静,任顺元.探讨教师的社会地位[J].现代教育论丛,2009,(1):48-51.,乡村教师社会地位低下与经济报酬低下密切相关(11)童健.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其次,工作特征是影响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工作负荷、学校组织氛围、工作条件、聘任制、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等方面显著影响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12)李维等.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教育学报,2019,(4):80-87;曾玲娟.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J].教育导刊,2004,(Z1):79-81.。另一方面,从职业声望来看,中小学教师是一个被社会弱势群体看重的稳定性职业(13)黄淑华,陈幼华.教师社会地位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0,(5):154-155.,整体上职业声望不高,尤其是中职教师,整体主观社会地位处于中下层(14)周慧梅,吕霄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状况与差异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2):112-119.。再次,教师个人的性别、婚姻状态、有无子女、社会公平感与幸福感对于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也较大(15)李维等.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教育学报,2019,(4):80-87;于铁山.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社会影响因素——基于CLDS(2012)数据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社会,2015,(1):89-97.。最后,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城乡差异不容忽视。对农村教师而言,社会资本与超负荷的工作承载使农村教师的自我认同度和社会认同度不高,直接影响到教师职业文化的继承与传递(16)李金奇.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1,(11):34-38;周守军,袁小鹏.农村教师的社会资本及其社会地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38-41.。

与已有研究相比,本研究关注的是我国中学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夏普里值分解,聚焦城乡差异,关注不同因素对不同群体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作用大小,探寻影响城乡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尝试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不同教师群体主观社会地位的建议,对提升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和留住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2016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中的教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CEPS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发起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追踪调查项目,该项目对被调查的初中学生及其班主任、主课任课教师、学校负责人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教师问卷的发放以班级为单位,调查对象是被调查学生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存在同一个学校担任两个以上班级课程的教师被重复调查的可能性,为了剔除被重复调查的教师,本研究根据教师的所在学校、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变量进行了筛除,并最终获得702个教师样本。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中的教师数据包括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教育理念、工作压力、日常教学工作、工作满意度、主观社会地位等信息,为开展教师社会地位等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二)变量选择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如果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从低到高的10个阶层,‘1’代表最低,‘10’代表最高,您认为您本人目前属于哪个阶层?”题目对我国中学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进行评价。根据已有文献梳理,本研究将影响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变量分为城乡等区域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年龄平方、学历、婚姻等人口学特征变量;编制、行政职务、教学获奖、工作自主性、教育理念、工作压力、职业倦怠、职业发展机会等工作特征变量;年收入、医疗保险等薪酬福利变量;健康状况、生活幸福感等生活特征变量四种类型,具体编码方式见表1。

(三)分析方法

为了考察中学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因变量为教师对自身社会地位的判断,是有序多分类变量,因此采用Order Logit模型回归分析中学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评估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分解出其贡献率大小,即考察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影响作用较大,哪些因素对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影响作用较小,本研究将采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做进一步分析。夏普里值分解方法主要是通过考察不同解释变量组合下模型R2的变化,测量解释变量的边际贡献和贡献率。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描述统计分析

整体来看,我国中学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偏低。在中学教师的观念里,如果社会地位有10个阶层,教师自身的社会地位仅为3.737,处于较低水平。在不同类型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差异方面:城乡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存在显著差异。农村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为3.554,比城市教师低0.309,而且两者差异在0.05水平上显著;未婚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显著高于已婚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二者相差0.555;有编制的教师认为自身社会地位为3.784,比无编制教师高0.445,二者差异在0.05水平上显著;有行政职务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为 3.648,比没有行政职务教师低0.497,二者差异在0.01水平上显著;享受公费医疗的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比没有享受公费医疗的教师主观社会地位低0.585,且二者差异在0.01水平显著;男女教师以及是否获得教学奖励的教师主观社会地位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我国中学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因素分析

Order Logit回归结果表明,人口特征变量对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并不显著。女性的主观社会地位高于男性;年龄与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呈U型关系;教师的学历越高,其主观社会地位越低;已婚教师比未婚教师主观社会地位低,但它们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在区域特征变量方面,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更高,城市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提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是农村教师的1.376倍(等于e0.319)。在薪酬福利变量方面,年收入每增加1%,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提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将增加2.333倍(等于1-e1.204);公费医疗的教师比非公费医疗的教师主观社会地位高,但这种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在生活特征变量方面,教师身体健康状况每提高一个等级,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增加一个等级的概率将增加0.343倍;生活幸福感每提高一个等级,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增加一个等级的概率将增加0.629倍。

在工作特征变量方面,有编制的教师比没有编制的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更高,其发生概率是没有编制教师的2.237倍;当工作自主性提高一个等级时,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提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将增加0.363倍;与校长教育理念差异越大,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越低;工作压力越大,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越低;教师的职业倦怠每增加一个等级,其主观社会地位增加一个等级的概率将降低34.82%;在教学方面获得过奖励的教师比没有获得过奖励的教师主观社会地位高。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感更低,职业发展机会越多的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感越高,但它们的影响作用都不显著。

16世纪,西班牙人将土豆从南美洲带回了欧洲,不过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能欣然接受这种在当时看来很新奇的蔬菜。法国人在1748年立法禁止种植土豆,以防土豆损害民众的健康。土豆成了名副其实的违禁品。

夏普里值分解结果表明,工作特征、薪酬福利以及生活特征变量是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除去影响作用不显著变量的贡献率,编制、工作自主性、教育理念差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教学获奖等工作特征变量贡献了可解释变异的38.72%;身体健康状况、生活幸福感等生活特征变量贡献率为28.07%;年收入等薪酬福利变量贡献率为20.56%。具体而言,影响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排名前三的变量包括年收入(贡献率为20.56%)、生活幸福感(贡献率为19.97%)和职业倦怠(贡献率为15.29%)。

(三)我国中学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因素城乡差异分析

将样本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子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中学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对于城市教师而言,编制、教育理念、工作压力、职业倦怠、行政职务等工作特征变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生活幸福感等生活特征变量是影响其主观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影响城市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排名前三的因素分别为生活幸福感、职业倦怠以及与校长的教育理念差异,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19.07%、18.54%、13.99%。生活幸福感每提高一个等级,城市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增加一个等级的概率增加0.850倍;职业倦怠每提高一个等级,城市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增加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减少41.14%;与校长的教育理念差异每提高一个等级,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增加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减少6.67%。

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年收入等薪酬福利变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生活幸福感等生活特征变量是影响其主观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影响农村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是年收入,它贡献了可解释变量的41.64%,远高于其他变量;其次是生活幸福感,贡献率为14.59%。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对农村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作用(贡献率41.64%)远大于城市教师(贡献率7.83%)。影响城市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编制、与校长教育理念差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变量对农村教师并没有显著影响,而显著影响农村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工作自主性、教学获奖等变量对城市教师也没有显著影响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我国中学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整体偏低,农村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显著低于城市教师。教学获奖、工作自主性、教育理念、职业倦怠等工作特征变量,身体健康状态、生活幸福感等生活特征变量,薪酬福利待遇都是影响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显著因素。薪酬福利待遇、教学获奖、工作自主性等对农村教师的影响较大,编制、教育理念、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等对城市教师的影响较大。提高我国中学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要注意城乡差异,定向发力。

(一)为教师安心从教创造良好环境

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认知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密切相关。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需要为教师安心从教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教师管理上,要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赋予教师更大的专业发展自主权,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构,鼓励学校管理者优化工作方法,体现职业关怀。学校组织应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教师群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17)陈宝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N].人民日报,2016-12-08(11).。在教师工作上,要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严格执行教师减负的政策要求,清理与教学无关的检查、评比、考核等社会性事务,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能够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也能够有时间在工作之余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在社会氛围上,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增强教师的社会荣誉感。

(二)完善教师的职业成长及评价机制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作保证,就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而没有一定专业水平就体现不了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就是空谈(18)徐静,任顺元.探讨教师的社会地位[J].现代教育论丛,2009,(1):48-51.。本研究发现教育理念、职业倦怠、教学获奖等工作特征变量显著影响中学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从侧面反映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教师培养的角度,一方面要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优化教师培训和教师教研制度,通过优秀教师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应对工作中的困难,积极探索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从教师评价管理的角度,不仅要扭转绩效考核的唯分数、唯升学,职称评审的唯学历倾向,也要完善教师职业的岗位管理,打破教师职业发展天花板,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减少职业倦怠。事业上的成就感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针对显著影响城市教师主观社会地位评价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等因素,可以在管理上赋予教师更大的专业自主权,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减轻教师负担,改善教师工作状态。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岗位流动机制

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教育事业的发展既需要教师群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需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校长的教育理念差异是影响城市教师主观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开放的教师流动机制不仅能够使教师自主选择工作环境,减少教师与校长的教育理念冲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校管理者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其次,面对我国城乡教育差异和农村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偏低的情况,引导教师向农村流动,支援经济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农村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最后,封闭的师资管理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流动,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资源的优化,从而提升教师主观社会地位。一方面,吸引各类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保障教师群体的整体数量,另一方面,通过竞争淘汰的机制,允许和支持不适合或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流出教育系统,实现教师职业流动的动态平衡。

(四)着力提升农村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和表彰激励力度

农村中学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明显低于城市中学教师。农村教师在当代处于教师职业群体、农村社会、师生关系和社会待遇四重体系中的边缘位置(19)周兆海.农村教师社会地位:何以形成与能否提高[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中学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要重点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即农村教师群体。年收入是影响农村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首要因素,可以首先从收入待遇方面入手,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以经济手段激励更多教师投入农村教育。其次,相比于城市教师,工作自主性、教学获奖等职业发展因素对农村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有显著影响,应当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职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在帮助农村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以职称评定、职业荣誉等方式进行表彰和激励。再次,针对生活幸福感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影响农村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因素,可以从完善农村教师的生活保障入手,通过周转宿舍、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政策,提升农村教师的生活幸福感。

致谢: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提供数据支持,感谢专家对本文的修改意见,文责由作者自负。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农村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作品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