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鹃冠网蝽无公害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021-05-21彭代成

南方农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噻虫嗪虫口杜鹃

彭代成

(天柱山景区环卫大队,安徽潜山 246300)

近年来,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绿化带内杜鹃(Rhododendronspp.)上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pyriodes(Scott,1874)]为害较为严重,造成植株失绿枯黄,提前落叶,开花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不开花,并造成个别植株死亡,严重影响景区景观。

为避免景区防治用药可能对游客产生影响,本试验基于这一目的,从目前市场中初选一些无公害药剂,通过实地试验,从中筛选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防治[1-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杜鹃冠网蝽属半翅目(Hemiptera)网蝽科(Tingidae)冠网蝽属(Stephanitis)昆虫。体小而扁平,长约3.4 mm、宽约2.0 mm,前胸背板发达,有网状纹,中间接合呈明显的X 花纹,触角4 节,头小,棕褐色。

杜鹃冠网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为害杜鹃和马醉木[Pieris japonica(Thunb.)D.Don ex G.Don]叶片,吸取汁液,排泄粪便,导致叶片正面出现白色斑点,背面出现锈黄色,严重时导致全叶失绿,提早落叶,降低了植株的观赏价值。

杜鹃冠网蝽在安徽省潜山市1 年发生7~10 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根际表土、杂草或者枯枝落叶中越冬。

1.2 试验药剂

试验选用噻虫嗪、吡蚜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盐酸、甲维茚虫威、啶虫脒5 种药剂。

1)噻虫嗪30%悬浮剂,生产企业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农药产品标准证号为Q/ZBL080-2013,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150289,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为HNP13101-A0289。使用方法为喷雾,使用浓度为稀释1 500 倍液、1 400 倍液、1 300 倍液、1 200 倍液、1 100 倍液和1 000 倍液,分别记作噻虫嗪1~噻虫嗪6。

2)吡蚜酮25%悬浮剂,生产企业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农药产品标准证号为Q/ZBL 073-2015,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150527,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为HNP13101-A8092。使用方法为喷雾,使用浓度为稀释稀释1 500 倍液、1 400 倍液、1300 倍液、1200倍液、1 100倍液和1 000倍液,分别记作吡蚜酮1~吡蚜酮6。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盐酸25%水分散粒剂,生产企业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农药产品标准证号为Q/ZBL070-2015,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151990,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为HNP13101-A8523。使用方法为喷雾,使用浓度为稀释800 倍液、750 倍液、700 倍液、650 倍液、600 倍液和550 倍液,分别记作甲维盐1~甲维盐6。

4)甲维茚虫威12%水乳剂,生产企业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农药产品标准证号为Q/ZBL 082-2014,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152638,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为HNP13101-A9548。使用方法为喷雾,使用浓度为稀释1 600 倍液、1 550 倍液、1 500 倍液、1 450 倍液、1 400 倍液和1 350 倍液,分别记作甲维茚1~甲维茚6。

5)啶虫脒20%可湿性粉剂,生产企业为河北凯斯特农化有限公司,农药产品标准证号为HG/T3754-2016,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120061,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为XK13-003-00555。使用方法为喷雾,使用浓度为稀释20 000 倍液、19 000 倍液、18 000 倍液、17 000 倍液、16 000 倍液和15 000 倍液,分别记作啶虫脒1~啶虫脒6。

1.3 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

试验之前,加强杜鹃冠网蝽发生动态监测,对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绿化带栽植的各种杜鹃进行全面调查,选择虫口密度较高区域设置样地,每个样地2 m2。每种药剂每个试验浓度重复5 次,试验选择150 个样地,另设置5 个对照样地不进行防治,用于观测自然虫口减退率,用于校正防治虫口减退率。共计设置样地155 个[3-6]。防治前,在试验样地内选择虫口密度较大的一两株杜鹃,作为计算虫口减退率的标准株,清点其上虫口数,清点时要小心以防止成虫惊动飞走,然后用细密纱网罩住标准株,防止杜鹃冠网蝽成虫和若虫迁走,并在标准株下面垫上白色薄膜,以清点防治后的死虫数。对照样地设置1 株对照样株,不采取任何防治,采用相同方法清点树上和防治后虫口数、死虫数。防治试验与2020 年6 月20 日进行。防治前,清点标准株和对照样株上虫口数,防治后每天清点一次死虫数,连续清点10 d,计算死虫总数,按照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

校正后虫口减退率(%)=防治虫口减退率×(100-自然虫口减退率)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试验结果

为进一步比较5 种药剂的不同防治效果,对表1 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方差分析

从表1 校正后防治虫口减退率均值看,噻虫嗪、吡蚜酮、啶虫脒的均值均大于90%,防治效果较好。从表2 看,在a=0.05 的水平上,6 种浓度对杜鹃冠网蝽防治效果影响的F=100.045 4,大于临界值Fcrit=2.71 09,P-value=1.896 8×10-13,小于0.05,表明6 种浓度对杜鹃冠网蝽防治效果影响差异显著。5 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防治效果影响的F=148.606 9,大于临界值Fcrit=2.8661,P-value=1.4254×10-14,小于0.05,表明5 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防治效果影响差异显著。

3 结论

本次试验表明,5 种无公害药剂药剂6 种浓度的防治效果,以具有内吸性的噻虫嗪30%悬浮剂1 000~1 300 倍液、吡蚜酮25%悬浮剂1 000~1 200 倍液、啶虫脒20%可湿性粉剂15 000~18 000 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噻虫嗪虫口杜鹃
云上杜鹃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杜鹃红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杜鹃
竹醋对噻虫嗪防治紫薇长斑蚜的增效作用研究
30%噻虫殝悬浮剂防治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