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艺术的意象在摄影创作中的表达
2021-05-21贺国翠
贺国翠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 200072
一、东方意象的起源及发展
初次提出“意象”这一理论是出于哲学角度在《周易·系辞(上)》中揭示的,“象”在《周易》中指的是用来记载天地万物以及其变化法则的,后来渐渐被诗歌文学领域借用,“象”一字便有了具象的意味。
史前美术是中国乃至人类共同的美术史的开端,陶器是史前美术的最主要的承载物质,中国史前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陶器的装饰纹样上,原始社会的壁画及陶器上的花纹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人类思想和生活状态,这些动物形的图纹装饰,比如鱼纹等,在半坡型的彩陶中广泛使用。
在关于史前的艺术阐释中,“巫术说”是比较精彩有力的解说,一些学者根据《山海经》中巫师的说法,认为图案显示了来自头戴具有特殊意义的尖顶山角法帽的史前的巫师在衔鱼做法,旁边的渔网和游鱼象征了这一场巫术想达到的最终结果。在《诗经》中鱼也有“男女结合”的隐喻,另外的学者便以鱼有强大的生殖能力,从而认为这是人格化的鱼神或物化的生殖女神。学术界对于人面鱼纹的研究除了“巫术说”以外,“图腾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推论。半坡人当年总是在当地的河流或湖泊附近营建聚落,他们通过捕鱼来获取食物,便把鱼当作自己的氏族起源,鱼自然也成为了氏族的图腾被他们所崇拜。
其实不论一万年前的原始人创造出的鱼的形象究竟象征的什么,不能否认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以后,便出现了“以物载象”,这种中国原始社会彩陶艺术上的纹样就是最早的意象艺术[1]。
东晋时期开始强调传神论,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即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唐代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卓越非凡的艺术家。主张作品不仅要展现描绘对象的形神还要表达主题的情思,特别强调传神,相对而言忽略对形似的单纯追求,在“景”与“意”之间,注重“意”的成分。南宋时期,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作为一件大写意的被古代评论家称赞“描写飘逸”,将水墨画的神韵发挥到了极致。元代的时候,倪瓒提出了绘画是抒发个人的内在情感。
不论什么时期绘画理论家都普遍认同绘画上的主观创造性,而不是刻意再现物象。
二、西方意象的起源及发展
古希腊时期,人们便能够归纳总结林林总总的规律,黄金分割的提出,古希腊人便将自然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艺术的表现开始变得精确起来。一度当时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均开始使用黄金比例,比如雕塑家根据黄金比例雕琢出的人体雕塑,最著名的维纳斯雕像。
随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起,绘画上,人们追求再现客观物象,一直到20世纪摄影的出现,绘画艺术不再是以画布上的人物是否逼真作为评判标准,而是把衡量标准改成是不是表现了画家自己的内涵精神。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画派开始出现,不同的画派均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与语言,西方绘画的意象造型便诞生了。
蒙克《呐喊》作品中血红色的夕阳可能是因为他看到火山爆发引发的“珠母云”,再加上他日记中写的极度疲倦使他快窒息了,这样纯粹而独特的视觉和心理体验[2],让他借助画面表达了出来。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将画家自身的感情色彩提到了亘古未有的高度。立体派的毕加索,其作品《亚威农少女》,画面中否定了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彻底突破了从文艺复兴开始的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从塞尚为标志,绘画艺术开始描绘艺术家的心灵世界。达达主义的代表杜尚宣告了绘画时代的终结,作品《下楼梯的裸女》研究对象其内心活动中所产生的状态,力图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新的价值观。
可以发现评判一幅作品的标准由古典主义时期的强调人性,到印象主义的强调作者自身的主观感受与强调色彩的表现;再到野兽主义追求作者的情感表达,强烈的画面效果;直至立体主义追求画面的破碎,画面的解析,以及画面的重新组合。西方的意象发展也可以说是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不断压倒一直到主观因素把客观因素取代完全。
三、东西方摄影艺术家作品实证分析
1.山本昌男与古铜色禅意
山本昌男受油画的教育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如图1),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他综合运用了摄影和油画的表现手法,有时候也会用咖啡、茶水或是雪水对照片进行染色来营造一种意境,所以画面大部分都是古铜色。这样的神秘、素雅的风格蕴含了东方特有的意象艺术和东方的哲学气息。
图1 山本昌男摄影作品
他拍摄风景、人体、静物,也会创作一些装置,作品构图普遍简洁,尺寸极小。《手中一滴》拍摄了日本美学中的经典意象盆栽,色调统一,和背景中的富士山、其他高山、月亮、云朵等并置在一起,这样特殊的对比,使主体盆栽更加突出,呼应了佛教的禅宗“宇宙住在一滴露水之中”,他认为每盆盆栽都是一个宇宙,是人类的手和其中的水使它们保持生命。
2.沃尔夫冈·提尔曼斯与多彩抽象
提尔曼斯是至今唯一一个获得特纳奖的摄影师,他在2013年作为唯一的摄影师被选为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最著名的是表现人类的情感瞬间,那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拍摄对象的内心,也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
不同于山本昌南,提尔曼斯的照片颜色往往多姿多彩些,他的作品风格散漫,对他来说,所有的事物都有其潜在的价值,充分尊重物以及每一幅图像。他不仅改变了摄影的视觉编排手法,也改变了摄影集的展示方式。
他在暗房中创作了抽象系列作品,这些图像不是使用照相机生成的,而是他通过复印机放大后再构图创造出来,这是机器通过处理纸张的化学结果。这个系列作品五彩缤纷,变幻莫测,正如他所说,我们观者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眼睛,重新审视照片。他扩展了传统的媒体处理方式,开创了新的摄影艺术创作手法。
3.蒋鹏奕与物影印像的迷幻色彩
蒋鹏奕是关注光的形态及其再现问题的当代艺术家,他近些年的实验创作经常使用数码摄影与银盐胶片摄影(如图2)。
图2 蒋鹏奕摄影作品
《幽暗之爱》采用了物影印像法,把萤火虫放入有感光胶片的盒子中,任其长时间自由移动,感光乳剂将其移动的痕迹变为光轨记录下来,经过冲洗印放后再以照片的形式显示出来。在《幽暗之爱》里可以看到无数条光轨的叠加,萤火虫象征了生命的存在,这些光轨就像是萤火虫在夜晚飞行的场景,光的印迹与背景的黑色自然就交映出充满生命力的,富有吸引力的画面,这是一种迷幻的黑白场景,是他对生命本质的表达。
《亲密》系列作品是他将荧光纸和摄影胶片这两种不同质的光敏材料,在暗房里用手将其触碰,创造出神秘、不确定的视觉效果,最后呈现出来的色彩是迷幻且令人沉醉的。《自迹》《义务》系列都是选用了过期多年的8×10英寸宝丽来即显底片,又进行了较为复杂的挤压、浸泡等手段,接着探索光与成像的观念性理解,作品画面的颜色同样是迷幻般多姿多彩的。
结论
每个作品的背后都有其背景框架,每一个艺术家的意象表达都是一次折射外界的过程。当代摄影与当代艺术在不同方面来相互交界融合,是创意表现和思维展示的媒介,由此构建了当代艺术。我们可以从照片中获得知识、情感、意识形态、经验等,对创作者来说重要的是如何表达,以及表达什么。而在当代摄影艺术家的创作中,东西方艺术的意象表达是摄影作品所说的情感表达的核心体现,东西方艺术意象具有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沉淀,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摄影创作中,尤其是在艺术作品的体现上,要特别重视作品的意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