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时空深处的菜市场

2021-05-20丁云

现代苏州 2021年7期
关键词:总社太仓供销社

丁云

苏州人过去买菜,心里有一套小九九,知道去哪个菜市场或农贸集市买哪一类蔬菜、瓜果、南北货最新鲜地道。说白了,就是每个市场都有各自的特点。上个世纪,大家买菜不得不去菜市场。天好天坏地上污泥遢遢,买菜都要有特别装备。进入本世纪尤其互联网时代,有些年轻人不清楚最近的菜市场在哪里。从过去到现在,农产品都打哪儿来?本地农民又转去哪里卖农产品了呢?

时间深处的苏州菜市

根据方志上记载,苏州的城市市场在宋代就形成了以内城河为枢纽、乐桥大市为市中心的总格局。明清时期,苏州是东南著名的商品集散中心。这就代表来自天南海北的貨品丰富。

旧时苏州经营蔬菜、水果的,叫山地货行,属于牙商。山货,就是水果、瓜果之类,以吴中的东西山果品为主;地货,指蔬菜、青菜、萝卜、土豆、芋艿以及毛笋、山药、百合、茭白、茨菰、荸荠、塘藕、菱角等;北货,指北方来货,如花生之类。

山地货业历史上集中在阊门至枫桥间的上塘、阊门至胥门的南濠。后来山塘街作为买卖一条街以后,形成了实际集中的蔬菜市场,从此山塘街地货行集中,市面繁荣。

山地货行与菜农、水路运输关系都极其密切。过去作为城乡接合部的葑、娄、齐、阊、胥、盘各城门口及水陆要道地段,山地货行众多,且各有经营品类。据方志上所言,葑门行主要经营塘田产茭白、荸荠、茨菰、塘藕、芡实、芹菜等类;娄门行,主要经营外跨塘、唯亭、沺泾、梅巷等近郊地区及北园菜农的蔬菜瓜果;齐门行,主要经营沙洲白菜青菜,常熟金花菜、丁香萝卜,太仓毛芋艿等;胥门行,以经营水果为主;盘门行,主要经营太湖萝卜、青菜,浙江毛笋、甘蔗等;阊门行,历史最久,经营也最广泛。

山地货行是没有固定的进销渠道的。一靠熟悉行情的伙计跑买卖,另派伙计蹲守水路交通要津,与进城售菜的菜农、商贩直接洽谈,并设法将货船引入自己的货行做交易。

那时的蔬菜零售主要是菜贩,一种是自种自售,多为近城及南园、北园菜农,约占三成;一种是从地货行批得蔬菜贩卖,约占七成。

菜市则全是晨集暮散、自然形成的。直到民国时,北局建成了第一菜场,后来迁到玄妙观水府殿内,即玄妙观菜场;石路建了上塘菜场,再加上西吏厍、道堂巷两地,全市有4处公建菜场,以及万年桥、黄鹂坊桥等地18处露天菜场。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市共有24个菜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蔬菜市场供应大部分由外地调来,市郊地产仅占一小部分。每年3~5月从湖州、青山等地调入春笋,从吴江、吴县调入蚕豆;5月前后从杭州调入黄瓜、番茄、平头椒、花椰菜等;9月后从太仓调进芋艿,从上海调进花色蔬菜;10月后从东北、内蒙古调进土豆;11月从福建、厦门调入包菜、花椰菜、冬笋,从山东调入老姜、大葱等;12月下旬从吴江、浙江及沙洲、无锡等地调入大白菜。

后来,苏州郊区引进番茄、土豆、白菜等品种发展种植,从外地调入品种和数量渐趋减少,一度,鲜蔬菜供应郊区产已占上市量的三分之二,外调菜占三分之一。苏州向外调出的蔬菜,主要有5月的夏茭白,6至7月的毛豆,8月的秋茭白、塘藕,12月前后的茨菰、荸荠等,这些品种占外调量的60%。苏州蔬菜调销,主要向上海、南京、杭州、嘉兴、济南、天津、邯郸、银川、西宁、哈尔滨等城市。

蔬菜市场放开后,允许菜场跨地进货,直接向外地产地进货,并可向集市贸易进货。为方便群众,菜场增设服务项目,如代客开蹄髈、杀鱼、出虾仁,为饮食店划鳝丝,以及家禽宰杀、烧血等。

上世纪70年代,菜场归口蔬菜公司,共18家:星桥(山塘街)、上塘(阊门上塘街)、南濠(南濠街)、皋桥(西街)、黄鹂坊桥(吴趋坊)、朝阳(白塔西路)、平一(白塔东路)、玄妙观(西脚门)、马医科(马医科)、友谊(凤凰街)、双塔(定慧寺)、胥江(阊胥路)、养育巷(养育巷)、南门(西二路)、盘门(盘门路)、葑门(葑门横街)、娄门(娄门大街)、齐门(齐门外大街)。

与城区里相对细气的菜市场有些区别的,是更加粗犷的农贸市场。但粗归粗,大型农贸集市因商品的丰富、海量,刺激着感官,激发着食欲和烹饪欲,叫人从心底里喜欢。

上世纪50年代,市区设立了9处新型粮食市场,农民在此出售余粮。开放为自由市场后,允许蔬菜、土产、水产、家禽、蛋品等都入场交易了。到80年代中期以后,有38个农贸市场,其中南门、阊门、娄门、胥门等形成江、浙、沪、皖、鲁等商贩云集的大集市,市民菜篮子有近一半来自农贸市场。

升级的农户和菜市场

“现在,供销社最主要的合作对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苏州供销合作总社相关人士介绍说。改革开放前,在农村市场,供销社有着一级级代销点,网络也较为健全。改革开放后,经历数次改制后,供销社的关联业务已全部市场化。

如今,苏州市场上的蔬菜、瓜果绝大部分来自外地,蔬菜来自安徽、山东、苏北等地,当地产出规模大、成本低,即便加上运输成本,也是划算的。而水果如榴莲、火龙果一类,大部分由嘉兴水果市场这个一级批发市场,进入苏州南环桥二级市场,再由南环桥流入各个水果店。

本地仍然有农产品种植,但因为苏州耕地种植面积缩小,产出的农产品现在走高端路线。以精品农业、精品蔬菜,包括观光农业的形式,规模不大,资本相继入场,而将高端农产品送到农贸市场,是没有优势的。相似定位的还有本地水果,大多做品牌,比如树山翠冠梨,产量并不大,无法满足进入普通水果店、农贸市场的大量、低价。

苏州供销合作总社的相关人士预估,苏州市场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概有五六百家。农超对接是苏州供销合作总社的主推形式,即协助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连锁超市对接。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礼品公司合作,承接农产品礼盒,订单式生产;或与配送企业合作,推广食品配送,将合作社作为一个配送基地。跨区合作也是一种合作形式,比如将太仓、常熟的农合大米通过商务合作的形式销往上海。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自产自销,通过网络或就近的菜市场销售。一些农户自己种植农产品,只在朋友圈销售,“不求量,只做情怀。” 相关人士笑称。

当然,从供销社的角度,助农是一贯宗旨。从县级到省级,各级供销社都建有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免费为农产品提供平台,也帮助在线上直播带货。苏州供销合作总社的“苏州供销优选”平台就既有线上,也有线下。

如今,去逛实体菜市场的,都是中老年人,主要购买蔬菜,且对价格非常敏感。苏州供销合作总社相关人士说,即便是凤凰街上苏州供销合作总社附近,也面临着激烈的价格竞争,南有友谊菜场,东有双塔市集,老年人会在几个市场之间转悠比价。

“任何一个实体店,辐射半径都有限,一般不超过3公里。除非那个店特别火爆,有人老远赶过来。”相关人员人士认为,通过线上互联网、线下人际网最终形成的,都是固定的朋友圈,类似大资本拼多多、天猫等组织的社区团购。就连供销总社在凤凰街上的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主要客户也是几个社区大群,“时间一长,客户就固化了。”

而市场要保持高曝光率,就要不断举办活动,这就是成本,代价不菲。而像大型连锁超市日常进行的促销活动,背后是供应商在买单。

有时也会有一些特例。比如太仓大米是太仓供销社创立的品牌,一年在太仓本地及上海的销量有四五千吨。太仓的特别之处在于太仓市的几家大菜场由供销社统一管理,包括实施提档改造。因而太仓的相关农产品可以更加便利地进入菜市场,实现当地产、当地销。菜市场里的本地商品结构也会更加丰富、活跃一些。

网络时代的到来,必然极大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包括买菜。苏州供销合作总社相关人士也认为,菜市场经历提档升级后会走向超市化,管理更规范,价格更透明,安全卫生监管也更严格。当原本粗放的菜市场日渐走向精细化后,蔬菜就被去掉了泥根、烂叶,清洗干净,然后按小、中、大的规格包装,甚至加工成半成品。“一大包蚕豆,买回去的大部分是豆壳,不如在菜场处理好。没有服务,菜贩们只能赚差价,但通过提升的服务,菜贩们可以赚到原本额外的钱。”

猜你喜欢

总社太仓供销社
小镇供销社
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联合征订单
“我为太仓写首诗”全国现代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一个乡镇供销社的兴衰
我的第二故乡
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联合征订单
巧用一条线解决一类题
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联合征订单
中国乡村之声
用一座太仓替你还债(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