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菜场扛把子

2021-05-20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21年7期
关键词:苏州人市井新民

亦安冉

市井生活,人间烟火。

一座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在哪里?菜市场无疑。

老苏州心中,以前“四大菜场”鼎鼎有名:葑门横街菜场、娄门菜场、劳动路菜场、新民桥菜场。时间推移,苏城菜场次第蜕变,劳动路菜场也于2018年6月关闭,四大老菜场现在还剩下三个,占据古城三大角落——东南方的葑门横街市集,西北方的农发新民桥菜场,以及东北面的娄门农贸市场。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城市的人情世故,都藏在菜场江湖的细枝末节里。

娄门农贸市场,老苏州的心头好

娄门农贸市场,周围可都是金贵热闹的地方。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还有曾经热闹的老动物园——东园。

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的菜场,曾经是古城区内唯一的批发菜场,菜价便宜,不少老苏州每天必来“报到”。

菜场还是那个菜场,只是稍微挪移了一点地方,现在的娄门农贸市场要从主路走进去一小段,与菜场相对的是一个挺大的停车场,对开车买菜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大福利。

从前买菜要深一脚浅一脚避开脏污,现在完全没有这个顾虑,菜场是干净清爽的,逛着也舒心。熟食区,蔬菜区,综合区,家禽区,水果区,水产区等等,各个区域对应不同的颜色,分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

香气飘溢的熟食店,腥味十足的活鱼,个头饱满的基圍虾,招牌大大的生态放心肉,与腌腊店,豆制品店,生面店,南北货,副食品商行,粮油店一起,满足百姓的生活日常。

各类菜品洗干净后,切好配上佐料,用保鲜盒装好,买回去就可以煮来吃,这种半成品菜也叫“净菜”或者“方便菜”,是都市上班族的最爱。朱鸿兴在菜场里专门开设了一个“净菜”门面。其他的半成品菜摊位,也都摆好了“方便菜”,确实是方便,生意也都不错。

菜市场当然不仅仅只有菜,也有各种普通的日常生活需要的玩意,譬如五金百货,家纺陶瓷,百货店,香炒坊。冷饮批发还没有开始,是菜场里目前唯一冷清的地方。

娄门菜场里,兴许是老苏州来得多,菜场里飘荡的大多是软糯的苏州闲话。公秤处,在市场的显眼地方,觉得缺斤少两的,或者纯粹好奇的,都可以拎着菜去公平秤上过一下。在菜场的入口处,惠民平价菜清晰地公示出来,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公示也很显眼,菜场里有监管部门保驾护航,不禁让人觉得安心。

娄门菜场是老苏州们的心头好,当然少不了苏州人喜欢的糕团,赤豆猪油糕、大方糕、糖年糕、松子枣泥拉糕等等,一不小心就流了口水。老陆稿还为春季的主打酱汁肉配了一张红艳艳的海报,上面写着“开春美味第一道,营养滋补酱汁肉”,一句“融入口化于心,老陆稿酱汁肉来哉!”特别有苏州腔调。水产摊头上阳澄湖螺蛳、野生的泥鳅也是苏州人春季必尝的鲜味硬菜。新茶上市的时节,菜场里也有新茶售卖,老板把宝贵的碧螺春藏得很好,要专门上前询问,才肯拿出来。

门槛精的货比三家,更老江湖一点的,喜欢盯着一家买,每天就定点在一家,一来二去就培养出感情来了,大家熟悉了,送把葱,打点折,多称一点,都是相互帮衬的人情。

葑门横街市集,市井与诗意并行

越市井,越生活。老菜场的江湖,怎能少得了葑门横街?横街只有几百米长,仅够几个人并排通行,青青石板路上无论何时都人来人往异常热闹,不光苏州人知道它,连外地游客也有所耳闻。这里是苏州人心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老菜场,在很多外地游客的眼里,这里是体验苏州市井气息的绝好地方,当然它最重要的功能还是苏州人的饮食日常。

几米宽的小街上摆满了各种蔬果和鲜肉,还有林立的老字号店铺,烧饼、团子、馄饨、卤菜,可以一边吃一边逛,一不小心就吃了个饱,美味及时享用,幸福感顿时增加好几度。

正当时令,青团子热卖,据说一天一个摊头卖上万把只不成问题。春天的“野味”,苏州人嘴里的“七头一脑”: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外加菊花脑,现在特别受欢迎,每一样都鲜嫩清新,十分诱人。尤其是金贵的香椿头,买上一小把,心里美滋滋半天。大个头的冬笋,土味十足,特价三元一斤,是老苏州做腌笃鲜必不可少的食材。明前螺,赛肥鹅,卖的比鱼虾都好。桑葚开始上市了,摆在一堆水果里,不显眼却又最有时令感。

横街市集最有情致的地方在于,一面是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一面是静水流深的小桥流水,世俗人情和浪漫诗意并行不悖。一条弄堂,粉墙黛瓦的房子枕着河,是枕河人家的江南水乡风味,沿街的一面改成了门面房,统一的木质牌匾式店招,是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总之就是特别江南。

横街上,白菜、萝卜、鸡蛋、豆制品之类的“大路”菜,可能有来自本地或是外地的,唯有水八仙,老苏州们会倾向于认定是产自苏州本地的。据说以前,新鲜的蔬果、湖鲜顺着水路送到横街来交易,其中以水八仙人气最高。茭白、莲藕、水芹、鸡头米、茨菰、荸荠、莼菜、还有菱角,从水路而来,水灵灵地惹人喜爱。记得同事里的老苏州,每到茨菰上市的时节,都要穿越半个古城到横街去买刚出锅的茨菰片。

农发新民桥菜市场,市井气息别样浓

轨交2号线,山塘街地铁站刚到站,就看到手里拎着菜的人在往车站里走,不消多问,菜场就在附近了。事实上,出了轨交站3号口就看得见菜场的招牌以及人头攒动。

如今的新民桥菜市场是在2016年整体搬迁进现在的万家邻里山塘街生活中心的。2017年,农发新民桥菜市场还成了苏州首批公益性改革试点市场,之后更被作为“新民桥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

菜市场边上就是老山塘,离“风流富贵之地”那么近,新民菜市场的市井气息却那样浓。菜场入口,一排熟食店生意都不错,卤菜店、烤鸭店、包子店等等,“蟹壳皇”店面前舞起一条长龙。

进了菜市场,干净整洁,没有油腻。一层各种养眼诱人的蔬菜,剥好皮的玉米,堆成一座座小山的蚕豆,排列整齐的各类菌菇,琳琅满目的南北货。各个摊头上,常常看得见蔬菜堆里竖起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本地”两个字,本地香韭菜,本地青菜,本地香药芹,本地马兰头,本地香茄,本地白菜……除了“本地”货要强调,“头茬”也是特殊的,比如“头茬苋菜”是一定要在菜摊里独树一帜的。

“鲜蔬配送”四个字在一些摊头上分外显眼,这样的菜摊可以联系卖家配送,不过只配送到超市、食堂和饭店,个人买菜送货的话也许用不了多久也会普及。

二楼专卖肉类和熟食,一上扶梯的地方就可以看得到的手作饺子云吞,里面几个阿姨现包现做,看着特别新鲜美味。山塘老街牛荘店口排了不少老苏州,现杀的土猪肉的招牌挺晃眼,平价海鲜超市也颇有人气。二楼还有现场加工黑芝麻糊的地方,现代人吃得是越来越健康讲究了。

买菜的时间点也有讲究,年纪大的喜欢一大早就去菜场里轧闹猛,也难怪,最新鲜水灵的菜收入自己的菜篮子更有先到先得的满足感。新民桥菜市场太方便了,出了轨交站就是,一天中,不止是早上热闹,傍晚的菜场也丝毫人气不减。有人偏爱早晨蔬菜的新鲜,有人喜欢避开高峰,有人喜欢精细盘算什么时间点菜价最便宜。专门有人算过一笔账,中午趁着午间休息跑一趟,不仅可以避开拥挤高峰,还能便宜个20%到30%,如果不嫌下班时间拥挤的话,赶在菜贩收摊的时候去,还能够捡到很多便宜的水产鱼虾。

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斤斤计较且饶有趣味。整个菜场里,南腔北调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夹杂着微信收款的声音和支付宝到账的声音,混合成最市井生活的交响。

猜你喜欢

苏州人市井新民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市井生活是一首诗
市井有趣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圩角老街印象
张建霖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