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卖/种什么水果最挣钱?

2021-05-20

西北园艺(果树)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品种

清 扬

种(卖)什么水果最挣钱,这个话题已经讲了 5 年。

2016 年:在选择种什么品种之前,你得先搞清楚日后的产品是针对大众市场,还是针对小众市场,这非常重要!

2017 年:种植“极品品种”,就像娶了一个极品美女当老婆,你要给她最优越的住房(大棚设施)、最科学的饮食(肥水管理)、最漂亮的衣服(包装),这样她才能光彩照人。

2018 年:无论新品种还是老品种,无论极品品种还是常规品种,能种出“极品水果”的就是好品种。

2019 年:“优势品种+优势产区”,是目前中国果业在产能过剩形势下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2020 年:最佳的“性价比”,就是最挣钱的经营模式。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前面4 年我讲的是“种什么水果最挣钱”,2020 年把 “种” 改成了“卖”,变成“卖什么水果最挣钱”,原因是笔者觉得在目前产能过剩大背景下,“卖”比“种”更重要。但仍有不少人理解不了,认为重“卖”轻“种”是死路一条。

2020 年 11 月 23 日,在第 13 届亚洲果蔬博览会“花果飘香”专场论坛上,我特意让枚青带上她很少出门的老公王强,一起上台分享“果园的效益究竟是种出来的,还是卖出来的”这一话题。

王强说:在今年取得的效益中,他“种”的成分只能占1/3。如果他自己卖的话,最多只能像2018 年一样在当地卖10 元/kg,现在这个价格是跟着枚青走出来的。

而枚青则表示,她能卖到30 元/个的价格,关键是王强种得好,她才有底气走出去对接高端渠道。

我总结为:“品质是种出来的,效益是卖出来的。”

所以,2021 年,我把“卖”和“种”都放入标题中,免得大家的理解有失偏颇。

“卖”在前,同样表达销售的重要性。随着越来越严重的产销失衡,“卖”的权重会越来越大。

在第13 届亚洲果蔬博览会 “花果飘香”专场论坛上,我重点介绍了10 个有代表性的成功果园案例,并从中提炼出4 个共性的成功关键词:新产区、新品种、新模式和新营销。

1 新产区

1.1 云南 2020 年,我跑了7 趟云南。在我罗列的10 个成功案例中,就有3 个案例(徐夫明、许家忠、贾润贵)发生在那里。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般的气候条件,而且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我在2016年第一次考察云南产区时就把它定义为一个“又早又好”的水果产区。

在云南,既可以种出最早或最晚上市的水果,也可以种出口感出众、 艳惊天下的极品水果。所以,在云南能产生很多标杆价格——建水的许家忠就创造过两项产地批发价记录:42 元/kg 的夏黑(图1)和 120 元/kg 的阳光玫瑰。

在云南,种葡萄还可以实现一年两季。徐夫明(浙江温岭人)在建水有一片2018 年改造的阳光玫瑰葡萄园,不到10 亩。2019 年一季果卖 68 元/kg,产值 102 万元; 二季果卖 100元/kg,产值 104 万元,平均亩产值超过 20 万元。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

在云南,还可以像炒房一样投资果园。陈匡森(浙江温岭人)2014 年在建水建了第一个葡萄园,建园成本是3 万元/亩,第2 年收获一季夏黑之后,以3.8 万元/亩的价格将果园转让给其他人,盈利率177%。2018 年他又以7 000 元/亩的价格买下别人抛售的葡萄园,把夏黑高接成阳光玫瑰,2020 年收获一季阳光玫瑰后,以2.5 万元/亩的价格转手,盈利率高达300%,远超炒房收益。

1.2 西藏 除了云南,让我迷恋的还有青藏高原。同样是红元帅,种在甘肃天水是两三元一斤的花牛苹果,种在西藏林芝是二三十元一个的黑钻苹果(图2)。

图1 许家忠和他种植的夏黑葡萄

图2 西藏林芝的黑钻苹果

2019 年,我跑了4 趟西藏林芝,在那里尝到的瑞阳、响富等苹果品种,无论口感还是香气都比原产地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因此,我把这些新兴的高原产区称作“新产区”。

2 新品种

山东荣成的王炳海2014 年开始投资农业,当时整个中国(威海)只有1 万株维纳斯黄金的小苗,他种了 6 000 株。2018 年 10 月,他邀请我过去看这个新品种,我写了篇短文,形容维纳斯黄金为苹果界的“志玲姐姐”。也正是从那一年起,这个品种火了。这两年在南方市场非常畅销,最高价卖到30 元/kg。王炳海的正宇农场也因此成为威海唯一一家能盈利的大果园(图3)。

图3 王炳海和他种植的维纳斯黄金苹果

2001 年,浙江象山的顾品从日本引进“红美人”柑橘。当时家里只种了3 亩尾张温州蜜柑,卖几毛钱一斤,陆续改接成红美人后,2008 年他搭建大棚做 “完熟栽培”,价格卖到 60 元/kg。2013 年再承包32 亩柑橘园,全部高接成红美人,第2 年投产,随后几年产值都超过200 万元,2016 年达到 350 万元。2014 年他又从日本引进 “甘平”(图4),2017 年卖出 100 元/个的高价,枝条卖到6 000 元/kg,收益超过果品。除了他们之外,在10 个成功案例中,还有6 个案例的成功关键词都包含了“新品种”,比如周晓杰的阳光玫瑰、贾润贵的妮娜女王、杨鹏的布鲁克斯和颜大华的金霞油蟠等。

图4 顾品和他卖100 元/个的甘平柑橘

3 新模式

周连升原是山东威海的一名物理老师,2010 年退休后开始打理自家的2 亩苹果园,他的苹果价格卖得很贵,最贵的8 个苹果卖280元,平均 30 多元 1 个,最便宜的卖 5 元 1 个。品种还是老品种长富2 号,不同的是他采收前不脱袋,并且留到11 月20 日后才下树,比别人的采收期晚1 个多月,所以口感很好,而且红富士变成了黄(金)富士,很有卖点。2 亩苹果园每年产值超过 20 万元,2017 年卖了 26 万元。他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技术创新,把老品种打造成 “新产品”,并把品质做到极致,这就是一种“新模式”。

江苏张家港的颜大华(图5)也是如此,他不光有新品种,在桃树种植模式上也有很多创新。比如用大棚设施营造“可控环境”,把主干形改为“Y”字形让树体“多晒太阳”,通过“完熟栽培”把油桃打造成水蜜桃的口感。在2017 年我提到的“极品水果”中,他的金霞油蟠和紫金红1 号都名列其中。虽然2020 年梅雨季很长,品质有所下降,但价格依然坚挺,4 个油桃卖118元,4 个黄桃卖 168 元,4 个油蟠桃卖 188 元,亩产值也妥妥地超过10 万元。

图5 颜大华和他种植的金霞油蟠

还有陕西铜川的杨鹏(图6),避雨设施、“Y”字树形、一根棒修剪方法、生草栽培,不仅把爱裂果的布鲁克斯大樱桃种出了高产量,而且卖出600 元/kg 的价格。他首先考虑的是市场定位,如果拼成本永远拼不过农户,所以企业投资只能走高端路线,不和农民在同一层面上竞争,所以他不光选择普通农户种不了的 “新品种”,也采用“新模式”来保证自己能种出高品质,获得高效益。

图6 杨鹏和他种植的布鲁克斯樱桃

在10 个成功案例中,有9 个案例采用了新模式,其中又有7 个案例采用了高投入的设施种植模式。包括在得天独厚的云南产区,为什么这些成功案例都发生在葡萄上? 也是因为从浙江带过去的大棚种植模式能让“新产区”的气候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4 新营销

在上海众多的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中,我最佩服两个园主。一个是农家苑的管华明,他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敏锐地把多品种采摘园转型为阳光玫瑰生产园,狠狠地得了一笔“新品种”红利;另一个就是桃咏的何明芳。

何明芳1997 年开始做销售,2006 开始建基地。因为先有销售,再有基地,所以何明芳的理念和决策跟普通种植者不同,她是站在消费端去看这个行业。为了解决客户提货难的问题,她先在市区设了几家门店,2010 年开始尝试为散客发快递,2012 年正式做线上销售,相继开通网站、淘宝、1 号店、苏宁易购和天猫等网上销售平台,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做农产品网上营销的果园老板。“八项规定”出台后,很多上海果园的销售额出现断崖式下滑,桃咏成为唯一一家逆势上扬的企业,2016 年销售额突破3 000万元。

还有上海天母果园的王卫国。他先后两次去日本学习,第一趟带回日本的品种和技术,第二趟带回日本的“服务”理念。这两年他就把重心转移到“服务”上,给消费者和游学者讲“天母桃是怎么种出来的”——喝牛奶、听音乐、给果树坐月子、 把果树当孩子养……这些论调对搞技术的人来说都是瞎扯淡,但对消费者来说都很受用。他还把我在2019 年千阳论坛上分享的一句话写在黑板上(图7):做营销脸皮要厚,最好能不要脸。

图7 王卫国的宣传板

有意思的是,在我汇总的这10 个成功案例中,云南产区在“新营销”上是空白的,大家走的都是传统分销渠道。除此之外,所有其他产区的果园想要成功,“新营销”是必选项,从网络平台、社群营销到微信朋友圈,包括周晓杰的“剪粒卖”、枚青的“蹭展会”、韩东道的“生活方式”以及胡晓海未做成的“网红直播”,都体现了“新营销”的重要性。

如果站在消费端,这4 个成功关键词的交互点就是3 个字:差异化。

新产区,可以提供不同产季、不同品质的差异化产品,比如云南7 月上市的柑橘和西藏晒成紫黑色的“黑钻”苹果;新品种,可以提供不同感观、 不同口感的差异化产品,比如超高桩、17 度糖的“瑞香红”(图8);新模式,可以提供不同产季、 不同品质的差异化产品,比如3 月上市的大连温室樱桃和山东的“黄(金)富士”; 新营销,可以提供不同服务、 不同标准、 不同包装、 不同品牌的差异化产品,比如悦多的 “雀斑美人”、奔象的“苞茅”以及泛泛的“一撕得”包装。

图8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

在2020 年11 月22 日举办的中国果业零售商大会上,不少分享嘉宾都讲到中国果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同质化”,而解决“同质化”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差异化”。这就是上述果园能取得成功的核心所在。

但这个“差异化”不是有差异就行,就像“新品种不一定是好品种” 的道理一样,其要领在于:能满足市场(消费者)更高要求的差异化需求。说白了,还是“供求关系”。

在投资果园之前,需要我们在市场端先找到供不应求的“差异化”需求。如果没有找到,在这个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千万别种,这也是“上策不种”的依据所在。比如,在“坑”边徘徊了一年有余的简农,虽然有一定技术,有一定销售渠道,但我觉得他没有找到真正的“差异化”需求,所以不建议他“跳坑”。而且,由于缺乏保护,“差异化”的时间和空间往往都很短。

比如广西沃柑的首秀是在2014 年,卖50元/kg;成名在 2016 年,江湖传言60 亩沃柑卖900 万元,果园批发价20 元/kg;随后以每年50万亩的速度迅速扩张,短短几年时间扩大到280 万亩; 2020 年沃柑价格已经跌落到 5~6元/kg 的区间。

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阳光玫瑰葡萄。这个品种2017 年成名,伴随“五亩换大奔”的传奇在大江南北迅速扩张,到2020 年更是一苗难求,宣告这个品种已经进入高危期。还有,“新产区”的发展速度也令人猝不及防。许家忠告诉我,当2012—2014 年大批浙江人涌入建水投资葡萄园时,他已卖出所有葡萄园,若不是阳光玫瑰的接力,他可能已经退出这个产区。事实的演变也应了许家忠的预判,从2015—2018 年,建水葡萄园成交价从3.8 万元/亩跌到7 000元/亩,让许多想来淘金的投资者变成了精准扶贫者。所以,在云南投资农业,机会大,风险也大。

这就要求投资者要树立“闪电战”理念,要在最短时间内让产品“差异化”变现。比如,看中一个新品种,就要紧扣品种红利期,快进快出,尽快收回成本,获得效益。就像奔象董事长宋豫青(图9)说的:“选对品种就等于成功一半”“找到了差异化,就要迅速规模化”。如果还抱着传统的经营理念,先试种,再发展,等你验证好这个品种在种植和市场上的适应性,早就过了红利期。就像当股市里的普通股民都知道股票能挣钱的时候,行情就到头了。

图9 宋豫青和金秋砂糖橘

云南弥勒的贾润贵在新建园时往往会选择3 个品种。一个是他熟悉的、能保证整个果园正常运转的基础品种,一个是相对难种,但效益较高的冒险品种,再选一个陌生的新品种作为试验品种。在现有老基地中,他选择了阳光玫瑰、妮娜女王和蓝宝石。2020 年的结果是:12 亩阳光玫瑰达到预期效益,卖了100 多万元;2.5 亩妮娜女王(图10)创造了效益奇迹,卖了56 万元; 但13 亩的蓝宝石却变成了“烂宝石”,颗粒无收。

图10 贾润贵夫妇和妮娜女王葡萄

这说明,“闪电战”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前提条件是从业者要有非同常人的判断力,外加赌一把的勇气。“闪电战”之后就是“持久战”的泥潭,拼的是“道(理念)—法(管理)—术 (技术)” 的综合能力,拼的是 “预备队” 和“产业工人” 的组织能力,拼的是成本和风险的控制能力,以及消费者眼中的性价比。这就又回到了 “2020,卖什么水果最挣钱” 的结论: 最佳的性价比,就是最挣钱的经营模式。

猜你喜欢

新品种
樱桃番茄新品种——“改良冬韵”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晋丹”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5万年
4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印尼国家审定
1200万元!苹果新品种“秦脆”转让费再创新高
核桃新品种“晋丹”通过审查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赵显华:深耕20载育出7个樱桃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