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泰山

2021-05-19占丽霞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南天门天门石阶

占丽霞

幼时读司马迁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心里便刻下了泰山之重,鸿毛之轻的烙印。泰山有何重,能承载人的生死?多少年来,从未有过深思,更是没有想过自己能亲履其地。

泰山在泰安城区内,泰安依泰山而建。春日,从市区中心坐公交到泰山脚下大概10分钟的车程。

山势很缓。中天门是登山的必经之地,有索道和徒步供游客选择。泰山被冠以五岳之首,传说远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万物之灵的人类,他死后,头化作了泰山,手和脚分别化作了华山、衡山、恒山,身躯化成了嵩山。有这样显赫的身份背景,似乎没有哪座山能和泰山相提并论。几千年来,泰山身上与生俱来的神秘和神圣,形成了以泰山为轴心的標志性文化。

泰山不高,1545米,在五岳之中并不出类拔萃。但泰山以奇、峻著称,俯仰皆是鬼斧神工的奇峰异石,阔大的巉岩,如绝海的惊涛,让人瞠目结舌。这些还不够,泰山还另有妙处。在泰山,天是主题。从山脚再到山顶,7000级的石阶,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到天门、中天门、南天门,一步步,形成了步步登天、通天彻地的格局。其间,石阶陡峭、岩石兀立、地势险要。

越往上心里的胆怯越甚,越是胆怯,心中越是期望。

石阶上,不断有上山和下山的人擦肩而过。那是夜里登山看日出的人返回了。在狭窄的石阶上,汇成了两支奇怪的人流。上山的人前赴后继、步步艰难,下山的人摇摇晃晃,步履蹒跚。队伍中,也有古稀之年的老人,他们情绪淡定、神态自若,意志力令人敬佩。

越往前走,山体越陡峭,犬牙交错的石灰岩不时突兀地出现在游人面前。一边悬空,曲曲直直地交相错位到底部,能看得见经年山体崩裂冲刷到谷底的杂乱碎石。

我咬着牙坚持,腿似千斤,手里的登山杖倒成了拖累,身边的登山人都是走走歇歇。我既不能向上计算还遥不可及的距离,也不敢向下欣赏已翻越的高度,停下来,也许真的没有前进的可能。

“你的腿用力不对。”一个登山客认真地告诉我。不对吗?我心里嘀咕着,试着将腿轻轻地活动一下。“腿脚要放松,才能缓解重力,你这样僵硬着使劲儿,很难到达山顶。”我看了看来来往往的登山客,很无奈却也不服气。于是使劲儿地活动着腿脚,小看我,不到泰山非好汉,小女子也要当一回好汉。

中午时分才到了泰山标志性的地界十八盘。十八盘的陡峭有明朝的诗句为证:“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抬头望,在云端的南天门隐约可见。一条悬直的石阶直通南天门,像一条天梯,立在千年不绝的登山客面前。

有记载,第一个在泰山留下足迹的人是孔子,孔子一来,便叫“登泰山而小天下”了。后来秦始皇来了,他是来乞求长生不老的,据传说,他没有走天梯上山,最终无功而返。再后来司马迁也来了,人类史学上便有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名句。又过了几百年,杜甫也千里迢迢而来,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下便再也无人可以撼动他诗圣的地位。后来李白、苏东坡、徐霞客等都来过这里。据说历史上自秦至清先后有13位皇帝31 次来此祭天封禅。天下名山无数,众生无一例外地独尊泰山。

终于还是登上了南天门,站定南天门下,再回望面前的峰峦叠嶂,或笔直、或蜿蜒的石阶,就像一条狭窄的飘带散落在人间,非亲自攀登,实在不可想象。

进入天街,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我确信将街上的人换一换装扮,这就是天上!天街最寂静的地方是寺庙。这里寺庙虽小,不同于我们南方的寺庙一进数重、金碧辉煌。庙小却很灵验,据传,碧霞祠的泰山奶奶尤其灵验,看这香火,想必不虚。出出进进的香客们秩序井然、面色虔诚。除此之外,大都人群拥挤、热闹非凡。

最热闹的地方是泰山的摩崖石刻。这些自秦汉以来诸多的珍碣石刻,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一座神秘的迷宫,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人。有多少人能真正地进入,再豁然开朗地出来,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的。

站在泰山看泰山,有的看似尽在眼前,实则隔着无法逾越的天堑,所以,只能远望。立在泰山的峰顶,眺望齐鲁,俯视群山,一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心中尽是无限的豪情与感慨。又想起杜甫青年时写下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心胸气魄,注定会与泰山同生共存了。

总以为泰山只存在历史中,是神圣的,不可攀越的,经此一游,惊觉,这思虑是多么的狭隘。其实,泰山就是对坚强、勇敢和毅力的一种褒奖。

猜你喜欢

南天门天门石阶
洞开天门
天门
没有尽头的石阶
快活三里
五岳独尊
快活三里
快活三里
天门石
天门石
石阶与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