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在灾难性报道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2021-05-19杨娇娇

新闻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客观性主流媒体情感表达

杨娇娇

【摘    要】受理性主义范式的影响,人们对现代新闻业的认知就是必须追求客观性,但在灾难情境中,情感的流露、表达与客观性并不是对立的。本文旨在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分析在灾难情境中,主流媒体如何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情感表达,并得出情感表达在灾难性报道中起到了疏缓受众情绪,给予情感抚慰,提供情感宣泄平台,凝聚社会大众力量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抖音号;客观性;灾难性报道;情感表达

一、情感表达与新闻的关系

(一)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表达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新闻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即新闻报道中不能带有任何情感,记者对新闻事件要保持中立态度,不能有任何偏见。但随着新闻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客观性与情感表达并不是对立的,情感表达对新闻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灾难情境中,一方面媒体要及时准确地向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破除谣言,消解恐慌;另一方面在灾难性事件中,受众对情感信息的感受更加敏锐,需要通过媒体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媒体要迎合受众的情感期待,向受众传达正能量,给予情感抚慰。

(二)多向互动型传播模式使情感表达成为新闻生产的动力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单向传播”走向了“多向互动传播”,这种传播模式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强调与受众的互动,也使得媒体必须从受众出发,考虑受众的需求与喜好,迎合受众期待。在信息爆炸时代,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对受众而言,他们更容易接受与他们情感相近的信息,因此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调动受众的情绪,成为了各大媒体生产新闻的动力。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方法

通过文本分析法对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短视频从报道主题、报道频率、报道形式、报道情感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探究《人民日报》抖音号在疫情报道中表达了什么情感以及情感表达的方法。

(二)样本的构成

2020年1月20日至4月8日《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平台共发布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444条短视频,本文对这444条短视频按照主题进行划分(见图一),进而得出不同类型主题的占比。由于本文主要考察《人民日报》抖音号在疫情报道中的情感表达,故选取更具代表性的以“防疫一线”为主题的190条短视频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三)时间选择

《人民日报》抖音号对新冠肺炎的报道最早开始于2019年12月31日,但至2020年1月20日期间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几乎没有。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明新冠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之后新冠肺炎开始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到4月8日,武汉宣布“解封”,这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此,选取1月20日至4月8日为期2个多月的报道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与可行性。

三、研究分析与讨论

(一)报道频率和时长

从1月20日起,《人民日报》抖音号对疫情的报道开始逐渐增多。据统计,在1月20日至4月8日期间,《人民日报》抖音号平均每天发布关于疫情的短视频的数量为7条,其中以“防疫一线”为主题的报道占日平均报道数量的一半。2月份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报道的数量逐渐增多并趨向稳定,平均每天发布7条短视频,3月份平均每天发布的数量与2月份相当,4月初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进展,报道频率呈略微下降的趋势。

据统计,《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时长平均13秒,短小精悍,通过选取核心要点,把重要的信息加以浓缩,直接说明事件、态度,突出矛盾和重点,符合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

(二)报道形式

本文选取以“防疫一线”为主题的190个样本进行分析,在这190条短视频中,报道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1.实拍记录类

这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占比达59%。由于手机具有便携性,使得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在这190个样本中,大多数都采用了实拍记录这种形式,比如方舱医院医患共跳广场舞,医护人员细心照顾病患,防疫一线人员的不辞辛苦以及抗疫中的有趣故事都通过视频记录下来,这样的传播形式一方面使抗疫过程更加真实化生动化,突出了一线防疫人员的伟大与崇高,另一方面更好地调动了受众的情感,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2.文字图片类

多用于宣告一线防疫人员的不幸殉职和转发倡议等内容。这种形式一方面增加了报道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会加深受众的印象。

3.新闻采访类

这种形式主要用于采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比如通过对钟南山院士的采访一方面给受众提供真实权威的信息,另一方面更好地起到了安抚受众情绪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普通医护人员的采访,进一步突出他们的崇高精神。

4.监控航拍类

监控主要用于记录在疫情期间普通市民的善举,比如为一线抗疫人员偷偷送口罩,食物等。航拍主要用于记录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从航拍的角度,可以让受众更直观清晰地见识中国速度,使受众为之震撼。

(三)报道情感类型

在选取的190个样本中,我们将其分为悲伤、开心、感动、愤怒、期待以及无情感几种情感类型。通过研究统计,发现在“防疫一线”主题中,感动这种基本情感占比最多,达到了49%,其次是开心,达到了23%,愤怒这种基本情感占比最少,仅有3%。由此得出,《人民日报》抖音号在疫情报道中的积极情感占多数,消极情感比较少。这是因为灾难性事件给受众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媒体一方面要传达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受众的情感,减少负面情感的报道,强化积极情感,通过适时适度地传播抗击疫情中发生的正能量的人和事,激发善意、缓解焦虑、鼓舞人心,为应对疫情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下面,我们主要对悲伤、开心、感动这三种基本情感进行详细分析。

1.悲伤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这一新型病毒起因不明,感染范围广,后果不可测,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置于威胁之中。2月初随着疫情形势的紧张,疫情通报中每天死亡人数的增加以及援鄂医护人员的不幸离世,使社会陷入一种悲伤恐慌的情绪之中。《人民日报》抖音号对抗疫一线人员的不幸殉职以及其对其家属的采访流露出一种悲伤的情感。4月4日悼念缅怀烈士,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情感仪式”。

2.开心喜悦

这种情感主要是指疫情期间,社会大众之间发生的搞笑有趣的故事。比如村长硬核喊话、奶奶暴风雨式教育乱串门的老伴、解除隔离后当场跳舞以及方舱医院里医患共跳广场舞。在灾难性报道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受众情感,不能一味地报道消极悲观的内容,这容易使受众产生恐慌等负面情感。因此,媒体需要通过议程设置手法过滤掉一部分消极情感,并将之转化为积极情感,削弱灾难事件对受众的心理冲击。

3.感动

这种情感在疫情报道中占比最多。我们被援鄂一线人员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所感动,被患者坚强乐观的抗争精神所感动,更被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团结力量所感动。比如除夕夜,解放军医护人员直飞武汉,援鄂医护人员为工作方便纷纷剪掉长发,援鄂医护人员摘下口罩最美的笑容以及全国各地齐心协力共助武汉渡过难关。在疫情防控中,《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通过强化积极情感,消解了灾难给受众带来的悲伤感、绝望感、痛苦感,疏缓了受众的情绪,引导受众情感转向积极抗争,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四)报道中情感表达的方法

1.情感外包搭建叙事结构,镜头记录产生强大的情感冲击力

新闻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要求记者在报道中抑制自己的情感表达。但记者可以通过引用进行情感外包,搭建报道的叙事结构,即记者对受访人叙述的内容进行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如实记录的行为动作、神态等外在细节信息,同时将与情感有关的词汇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来,将其中蕴含情感的内容客观地呈现出来,这也遵循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在疫情报道中,《人民日报》抖音号通过选取抗击疫情中的先进人物或社会中的正能量事件进行实拍记录,将镜头聚焦于他们,声音与画面相结合再现微妙情感,将情感表达转移到受访人身上,其真情流露的讲述会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带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感,形成了直接强烈的情感冲击。例如,报道记录了医护人员一次次从死神手中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全力以赴,以及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后,全身浸透,脸上一道道口罩的勒痕的样子,他们在抗疫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安慰患者,他们在镜头面前因想念家人落泪但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这些镜头的记录,都是感动、抗争、责任感、坚强等多种积极情感的集中传播,同时实拍记录的方式,使大众“亲眼”目睹了镜头中防疫一线人员的行为,“亲眼”看见了他们的坚强与努力,带给人们更强的情感冲击。这种动态的、真实再现的声画信息的传播效果是文字图片难以比拟的。

2.标语话语设置特定情感仪式,组织动员受众

标语话语体现的是报道的主题或口号,具有明显的动员作用。新媒体通过标语设置,简洁明快地对网民进行动员。《人民日报》抖音号因其受众定位年轻化,用词大胆活泼,常见标语关键词有:武汉加油、点赞助力、辛苦、感谢、平安、悼念等词汇,通过这些词汇设置集体情感仪式,组织动员受众。比如:点赞为武汉助力,转发一起哀悼牺牲烈士等,网友转发视频或者在评论区发布带有“蜡烛”、“双手合十”等图片,来参与到这种集体祈愿活动中,为牺牲的烈士祈祷,为武汉加油,进而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

3.多种艺术手段烘托感人、悲壮的氛围

《人民日报》抖音号在进行新冠疫情报道时,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烘托感人、悲壮的氛围,进而调动受众的情感。如:它将抗击疫情的感动画面、生动的现场声、感人的照片等配上或激昂、或悲伤、或感动温情的音乐制成短视频进行播放。音乐元素在短视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情境下的疫情报道加上不同情感的音乐,起到了调节氛围,增强情感表达,加深受众的情感感受等作用。牺牲烈士的照片加上悲情的音乐,会把受众带入悲伤的情境中,调动起受众感动、悲伤的情感;医护人员摘下口罩后脸上的一道道勒痕配之温情的音乐,将医护人员的无私崇高伟大彰显出来,也使受众为之感动,更好地调动了受众的情绪,让其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不易。此外,《人民日报》抖音号还采用了漫画这种艺术手段,将武汉这座城市描绘成“热干面”这种漫画形象,用一些有趣生动的话语来报道新冠疫情。如用漫画的形式报道武汉遭遇疫情,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热干面”代表武汉,全国各地都有相应的美食漫画形象,如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等。这种艺术手段,生动有趣又使人感动。通过利用多种艺术手段,《人民日报》抖音号将具有强烈情感的信息片段、图片等剪辑成视频,配合相应的音乐,使情感能量被集中和浓缩,迸发出强大的情感冲击力,有效烘托出感人、悲壮的氛围,更好地调动起受众情感。

四、情感表达在灾难性报道中的重要性

(一)疏缓受众情绪,给予情感抚慰

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会给受众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受众普遍会产生恐慌、害怕、悲伤等消极情绪,此时受众最需要的就是情感抚慰,以重获安全感。因此,媒体在灾难性报道中,不仅要做到及时准确地传播可靠权威的信息,还要抚慰受众的恐惧、悲伤之情。在新冠疫情报道中,《人民日报》抖音号对情感的运用恰到好处。通过宣传防疫一线人员的无私奉献以及社会中的正能量和有趣搞笑的事件,转移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从对灾难恐慌的阴影中走出来,消解了受众的恐惧感与紧张感,也在社会中营造出一种“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团结友爱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和爱的力量,对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

(二)提供情感宣泄平台,释放受众心理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带给受众的悲伤、恐惧等情感会长期压抑在受众心中,受众如果处理不当,会就此形成心理阴影。在遭遇灾难或者困难时,人们一般会选择通过“哭”或“說”来进行情感宣泄,释放内心的压力。灾难性报道中通过传播负面情感可以起到情感宣泄和释放压力的作用,但要注意传播的“度”。《人民日报》抖音号就给受众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平台。通过将悲伤与责任感、牺牲精神结合传播,受众一方面为武汉人民遭遇的困难而落泪,另一方面又为一线防疫人员的奉献精神而感动流泪。在积极情感的引导下人们感受悲伤,通过“哭”使受众获得了情感宣泄,但这种适度的负面情感不会使受众丧失信心,相反会因此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念。

(三)形成受众精神支柱,凝聚社会大众力量

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会让受众产生生命无常的挫败感。《人民日报》抖音号通过强化积极情感,将镜头聚焦于防疫一线人员的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的高度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患者与病魔努力抗争的不屈服精神,社会大众众志成城,驰援武汉的团结友爱精神,这些积极情感的集中传播形成了受众强大的精神支柱,使受众坚定了不畏困难、战胜疫情的信念,凝聚了社会大众的力量。

结语

灾难情境中,情感表达与新闻的客观性并不相悖。本文选取《人民日报》抖音号在疫情期间的190个短视频作为样本进行文本分析,从报道频率和时长、报道形式、情感类型、情感表达方法几个方面入手,认为情感表达在灾难性报道中起到了疏缓受众情绪,给予情感抚慰,提供情感宣泄平台,凝聚社会大众力量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灾难性报道中的情感表达也要适度,把握好分寸,情感表达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焦彦艳.电视灾难报道的情感信息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0(02).

[2]白红义.“媒介化情感”的生成与表达:基于杭州保姆纵火事件报道的个案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5).

[3]白淑英,王丽敏.网络新媒体报道中的情感动员—以四川木里火灾报道为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4]陆窈,宁海林.《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实证研究[J].当代电视,2020(04).

(作者: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客观性主流媒体情感表达
浅析历史的客观性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从《绸都·丝韵》谈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