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法联合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效果探析

2021-05-19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9期
关键词:紧张性头痛例数

艾 珍

(汉川市中医医院,湖北 汉川 431600)

引发紧张性头痛的原因有很多。研究发现,紧张性头痛的发生与患者发生高血压、心律失常、眩晕、抑郁症、头颈部肌肉持续痉挛存在密切的联系[1-2]。紧张性头痛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临床上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用西药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药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对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中。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针法联合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 例紧张性头痛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3 例患者。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 例,女性患者12 例;其年龄为21 ~67 岁,平均年龄为(43.3±6.2)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10 例;其年龄为22 ~64 岁,平均年龄为(42.3±5.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患者的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紧张性头痛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病历资料完整;3)患者认可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治疗方案,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1)患者合并有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疾病;2)患者的预计生存期<6 个月;3)患者拒绝配合本次研究。

1.4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进行治疗。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948,每片中含对乙酰氨基酚126 mg、阿司匹林230 mg、咖啡因30 mg)的用法是:每次服1 ~2片,每日服3 次[3]。用针法联合中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中药的药物组成是:川芎15 g,白芍9 g,当归、葛根、茯苓各6 g,甘草3 g。将上述药物用清水煎煮,所得药液每日服1 剂,分2 次服用,治疗7 天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为患者采用针法进行治疗的方法是:对患者的三阴交穴、风池穴、四神聪穴、太阳穴、百会穴、阿是穴、神门穴、内关穴等穴位进行针刺,采用捻转补泻法运针,得气后每个穴位留针30 分钟,每日治疗1 次,共治疗14 天。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治疗14 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的疗效评定标准是: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2)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LT-74)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问卷中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的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相应的生活质量越高。3)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评级指数(PRI)的评分和疼痛程度评估量表(PPI)的评分。这两个评分法的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症状越轻。

1.6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14 天后,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2.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QLT-74 评分的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GQLT-74 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相比,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GQLT-74 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QLT-74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QLT-74 评分的比较(分,± s)

治疗后物质生活状态评分试验组 2345.52±2.4785.52±6.4645.33±3.6686.23±6.0547.66±3.3382.19±6.3644.95±5.6685.44±6.68对照组 2343.66±3.5471.66±5.5445.29±2.9875.32±5.2246.98±4.0674.32±4.4345.15±5.3975.29±6.41 t 值2.0665 7.8107 0.0406 6.5479 0.6211 4.8696 0.1227 5.2579 P 值0.0447 0.0000 0.9678 0.0000 0.5378 0.0000 0.9029 0.0000 组别例数 治疗前躯体功能评分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治疗前心理功能评分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治疗前社会功能评分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治疗前物质生活状态评分

2.3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PI 的评分、PRI 评分的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RI 评分、PPI 评分相比,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PI 的评分、PRI 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3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PI 的评分、PRI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3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PI 的评分、PRI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例数 PPI 的评分PRI 的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 231.68±0.421.02±0.112.66±0.391.29±0.28对照组 231.67±0.401.46±0.182.67±0.361.92±0.33 t 值0.082710.00310.09046.9813 P 值0.93450.00000.92840.0000

3 讨论

紧张性头痛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临床上因头痛就诊的患者中,紧张性头痛患者约占10%。目前,临床上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采用西药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易使其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4-5]。

近年来,中医药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对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中。中医认为,紧张性头痛的发生与气血逆乱具有一定的联系[6]。中医将紧张性头痛归为“脑风症”、“头风症”的范畴,认为该病的病机是内伤、外感使头部的气血失调、脉络受阻所致。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主张对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调理血气、疏通经络的治疗,治疗时以去湿、去风、养血为主要治则。

在本次研究中,为试验组患者使用中药方中的白芍具有养血止汗、止痛柔肝的功效,可有效地缓解紧张性头痛患者头痛、眩晕的症状;当归性温,味甘、辛,具有调经止痛、补血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的功效,多被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宁心的功效,可有效地缓解紧张性头痛患者心神不安、头晕头痛的症状;川芎具有活血行气、消除肿痛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缓解疼痛的功效[7]。联用上述药物对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研究发现,紧张性头痛患者常因情志不畅而使其气血上逆、头部气血不畅,进而可出现头痛的症状。对此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针法联合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改善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紧张性头痛例数
中医汤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头痛怎样保健
头痛与口疾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远离头痛的困扰
养血清脑丸联合尼莫地平或氟桂利嗪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紧张性头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