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合成磁性生物炭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2021-05-19牛志睿山宝琴白雪梅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1年4期
关键词:铁氧体等温生物质

王 博 牛志睿 黄 华 王 建 陈 岚 山宝琴 刘 羽 白雪梅 杨 燕

(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延安市环境检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陕西 延安 716000)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当NiFe2O4[1]、CoFe2O4[2]或MnFe2O4[3]等铁氧体与生物炭相结合会表现出更优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然而,这些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和工艺环境风险相对较高,应用生态友好、生物相容的绿色合成策略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4]。本课题组前期利用生物浸提+水热合成实现了废电池中锰锌铁氧体(Mn0.6Zn0.4Fe2O)绿色合成[5-6],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制备了一种绿色合成的锰锌铁氧体-生物炭复合材料,在表征材料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探究其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废电池及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方 法

1.1 材料与仪器

材料:生物质材料取自冬剪果树枝条,经破碎、筛分后60 ℃烘干,得到粒度小于100 μm的颗粒,装瓶备用。手工拆分废旧锌锰电池,收集正、负极材料,经研磨、筛分、烘干后装瓶备用。

仪器:PerkinElmer 2400型元素分析仪、Rigaku Ultimate Ⅳ型 X射线衍射(XRD)仪、V-Sorb 2800P型比表面积测量仪、EVO18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himdzu IR Prestige-21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仪、Thermo ESCALAB 250Ⅺ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仪、PPMS-9型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和Shimadzu AA-6300C型原子吸收光谱(AAS)仪。

1.2 吸附材料制备

生物炭:参考文献[7]采用水热法制备生物炭,将10 g生物质材料投加到50 mL去离子水中,密封于100 mL内衬聚四氟乙烯的高压釜中,以10 ℃/min的速度升温至200 ℃,水热反应12 h,冷却取出产品,在1 mol/L的HCl溶液浸泡1 h、去离子水及无水乙醇反复洗涤至pH中性,60 ℃下干燥、研磨、过筛,得到约2.5 g成品,标记为BC。

锰锌铁氧体:参考文献[5]采用生物浸提得到废电池浸提液,其Mn、Zn和Fe分别在0.10~0.15、0.18~0.22、0.001~0.003 mol/L,补充金属硫酸盐获得制备锰锌铁氧体所需前驱体溶液(1 mol/L);取150 mL前驱体溶液,以1 mL/min的速度加入3 mol/L NaOH溶液50 mL,5 ℃/min搅拌加热至90 ℃;将所得的浆料(pH=11)转移置高压釜中200 ℃下水热合成12 h,陈化12 h,去离子水及无水乙醇反复洗涤至pH中性,60 ℃下干燥、研磨、过筛,获得约2.5 g锰锌铁氧体,标记为MZF。

锰锌铁氧体-生物炭制备:将10 g生物质材料投加到150 mL前驱体溶液中,其余制备步骤同MZF,得到磁性锰锌铁氧体-生物炭约5.0 g,标记为MBC。

分别取1.0 g BC、MZF和MBC产品在750 ℃灰化6 h,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4.9%±0.1%、99.8%±3.5%、54.3%±1.8%,确定MBC中BC、MZF质量比基本保持在1∶1左右,满足设计要求。此外,分别在pH为1、3、5、7、9、11下进行24 h的浸出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MBC中Mn2+、Zn2+浸出质量浓度远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总锰<2.0 mg/L,总锌<2.0 mg/L),说明材料用于污水处理时不会带来二次污染风险。

表1 不同pH下MBC的金属离子浸出情况

1.3 吸附测试

考察吸附材料在不同MB质量浓度(5~100 mg/L)、温度(20~50 ℃)和接触时间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和吸附平衡特性。在预设实验条件下,称取0.1 g吸附材料投加到100 mL MB溶液中,用0.1 mol/L的HCl或NaOH调节溶液至所需pH,160 r/min振荡吸附,定时取样、离心或磁分离后测定MB浓度,根据式(1)计算吸附材料的吸附量:

(1)

式中:qe为平衡吸附量,mg/g;V为MB溶液体积,L;C0为MB初始质量浓度,mg/L;Ce为吸附平衡时MB质量浓度,mg/L;m为吸附材料质量,g。

1.4 MBC再生研究

以MBC为吸附材料按1.3节方法进行MB吸附测试,饱和的MBC经磁分离后于20 mL无水乙醇中进行3次10 min的超声解吸,去离子水洗涤后60 ℃烘干使用。如此吸附-解吸循环多次,考察MBC再生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材料表征分析

吸附材料的元素测试结果见表2。MBC合成过程中引入了锰锌铁氧体,使C元素质量分数显著下降,BC、MZF的比表面积分别为58.6、89.5 m2/g,而磁改性后的MBC比表面积显著增加,达到135.3 m2/g,这源于MBC内生物质水溶性盐的转变[8]。由图1可见,BC表面较为光滑无明显孔结构,MZF具有规则棱柱状结构,MBC中的磁粒子镶嵌或包覆在BC上。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的磁滞回线测试结果表明,MZF、MBC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51.6、27.2 A·m2/kg,MBC的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2.1 A·m2/kg和2.57 ×10-3T,表明MBC磁化后易于退磁再次使用[9],在外加磁场下10 s内即可实现MBC的固液分离。

表2 吸附材料的元素组成及结构特性

图1 3种吸附材料的SEM图Fig.1 The SEM images of 3 adsorption materials

采用XPS分析了MBC、MZF元素组成及价态变化,结果见图2。图2(b)中,在1 021.9、1 044.9 eV处观测到两个明显峰,分别属于Zn 2p3/2和Zn 2p1/2;图2(c)中,在641.7、653.4 eV出现的是Zn 2p3/2和Zn 2p1/2的信号峰;图2(d)中,在725.4、711.8、719.0 eV出现了Fe 2p1/2、Fe 2p3/2两个明显峰及Fe 2p3/2的伴随峰,符合Fe(Ⅲ)的特征[10],表明在锰锌铁氧体与生物炭偶联后金属化学态保持不变。由图2(e)可知,MZF的O 1s结合能为530.6 eV,属于锰锌铁氧体Zn/Mn/Fe—O的信号峰[11]4778,MBC出现了两个新峰,属于C—O—C(533.0 eV)和O—C=O(531.6 eV)对应的信号峰;图2(f)为MBC的C 1s图谱,分解为3个峰(284.8、285.5、288.1 eV),对应于C—C、C—O—C和O—C=O[11]4778,这些官能团的存在利于MB的吸附。

图2 MZF和MBC的XPS图谱Fig.2 The XPS spectra for MZF and MBC

零电荷pH(pHZPC)是评价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测定,MZF、MBC和BC的pHPZC分别为7.3、6.8、4.9。锰锌铁氧体沉积到BC表面后将中和其表面的酸性含氧官能团,因此增加了MBC的pHZPC[12]397。溶液pH大于pHZPC时,MBC表面带负电荷,有利于吸附阳离子型MB。MB质量浓度为50 mg/L,调节pH为3~9,30 ℃下进行吸附预实验,发现当pH≥6后,吸附材料对MB的吸附量不再升高,MBC的吸附行为与材料表面的羟基有关[13],也符合XPS的分析,因此后续吸附实验均在pH=6下进行。

2.2 吸附结果分析

2.2.1 吸附动力学分析

图3为3种吸附材料对MB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相比BC,MBC对MB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均得到大幅提升,这源于MZF丰富的羟基基团(Mn/Zn/Fe—OH)为MB吸附提供了有效活性位点。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其中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R2均大于0.99,表明其更适合描述吸附材料对MB的吸附行为,即化学吸附为吸附速率的决定步骤[7]。

图3 吸附材料对MB的吸附动力学曲线Fig.3 The adsorption dynamics curves of MB by adsorption materials

2.2.2 等温吸附分析

调节MB初始质量浓度为5~100 mg/L,分别采用3种吸附材料在20 ℃下等温吸附24 h,利用Langmuir模型(式(2))、Freundlich模型(式(3))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根据D-R模型(式(4)、式(5))计算吸附自由能,结果见图4、表3。Langmuir模型对BC、MZF、MBC吸附数据的拟合R2均大于0.99,qm分别为44.2、87.7、81.9 mg/g。D-R模型拟合结果表明,BC、MZF、MBC对MB的平均吸附能分别为29.8、75.9、44.6 kJ/mol,当吸附自由能>16 kJ/mol时,表明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14],与动力学分析结果一致。

(2)

(3)

lnqe=lnqm-Keε2

(4)

(5)

式中:qm为样品的最大单层吸附量,mg/g;KL为Langmuir 等温吸附常数,L/mg;KF为Freundlich等温吸附常数,mg1-1/n·L1/n/g;n为吸附常数;Ke为与吸附自由能变化相关的常数,mol2/kJ2;ε为波兰尼吸附势,kJ/mol;E为吸附自由能,kJ/mol。

图4 吸附材料对MB的吸附等温线Fig.4 The isotherm adsorption lines of MB by adsorption materials

2.3 吸附机制

为进一步探究可能的吸附机制,测试了吸附前后MBC的FT-IR。由图5可见,吸附前MBC在3 100~3 600 cm-1出现的较宽吸收峰为O—H伸缩振动吸收峰;1 400~1 640 cm-1属于—OH、C=O、C=C的振动吸收峰;1 080~1 300 cm-1为C=C的拉伸峰;980~1 080 cm-1处为C—N和O—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15]362;400~600 cm-1处为锰锌铁氧体的Zn/Mn/Fe—O吸收峰[12]398,表明MBC表面含有酸、酮、碳酸酯和锰锌铁氧体等化合物[16],符合XPS和XRD的表征分析。吸附MB后,MBC在3 100~3 600、400~600 cm-1处仍保留强吸收峰,在796、1 383、2 970 cm-1等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属于MB上C—H的伸缩振动峰、C—S的伸缩振动峰和芳环的拉伸振动峰[15]362。此外,观察到C—N和O—H弯曲振动吸收峰,C=C拉伸峰、—OH、C=O、C=C振动吸收峰及金属氧化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表明上述官能团参与了对MB的吸附,即吸附过程存在化学络合、静电吸引、氢键等共同作用。

表3 吸附模型拟合参数

图5 MBC吸附MB前后的FT-IR图谱Fig.5 The FT-IR spectra for MBC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of MB

2.4 吸附-再生研究

为评价MBC使用寿命,对MBC进行了多次吸附-再生循环实验,结果见图6。经过5次循环后,MBC对MB的吸附效率下降至85%,裂解处理(10℃/min升温至600 ℃,滞留2 h)后,其对MB的吸附效率又回升至95%。此外,MBC在6次使用后,磁性未发生明显降低,15 s内可实现固液分离。

图6 重复实验MBC对MB的吸附能力Fig.6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BC in repeated experiments

3 结 语

以生物质、废电池为原料,利用生物浸提+水热实现了MBC的绿色构建。与BC、MZF相比,MBC比表面积显著增加,达到135.3 m2/g,饱和磁化强度为27.2 A·m2/kg;MZF粒子的引入增加了MBC表面羟基官能团活性位点,提升MBC的吸附性能。MBC对MB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最大吸附量为81.9 mg/g。MBC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MBC对MB的吸附效率下降至85%,裂解处理可使吸附效率迅速回升至95%。MBC在6次使用后,磁性未发生明显降低,15 s内可实现固液分离。MBC具有低成本、吸附快和磁回收简便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

猜你喜欢

铁氧体等温生物质
生物质水暖炉 农村节能减排好帮手
低损耗微波YIG铁氧体化学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生物质发电:秸秆变燃料环保又增收
生物质挥发分燃烧NO生成规律研究
汽车用低合金钢的索氏体化与组织性能研究
奥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对冷轧高强钢扩孔性能的影响
单个铁氧体磨粒尺寸检测电磁仿真
Sm-Cu离子取代锶铁氧体制备与磁性能研究
一种非调质钢组织转变及性能的研究
生物质纤维在针织行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