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探析

2021-05-19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支旗小学王婷婷

家长 2021年15期
关键词:导图图形数学知识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支旗小学 王婷婷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要对学生创造性、主动性予以足够的关注,引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展开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属于关键性的目标,而在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则能促进该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当依托思维导图指点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展开分类、总结,取得更可观的教学成效。本文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展开了探讨,期望能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

一、思维导图应用至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并非仅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此予以重视。同时,教师也需要提高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将思维导图应用至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知识整合并建构知识框架。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知识整合能力是必不可缺的,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引领学生串联知识,通过解题能够帮助他们发散数学思维。此外,教师也应该明确一点,即运用思维导图时并非仅限于学科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画出思维导图。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优质课堂,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教学时,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引领他们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记忆和理解知识。而将思维导图应用至课堂教学中,能够在帮助学生拓展数学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完成知识脉络的构建,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导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对数学知识内涵产生正确认知。由于数学知识内容逻辑性较强,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维导图,能使学生思维更加丰富,能够引领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实践验证数学问题,从而实现数学知识深度的扩展、学习经验的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掌握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学习方法,最终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因数与倍数”这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渗透知识概念,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初步完成对概念的认知,同时结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解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如“2×8=16,16是2和8的积,所以16的因数为2和8,且16是2和8的倍数。”随后,教师可指引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以积为对象反向分析,讨论是否还有其他因数积为16 的存在。此时,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4×4=16”的答案。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依托实践产生反思,不但能让他们将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体的不足,以便后续针对性教学的开展。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

根据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免有固定单一的教学形式这一问题存在,学生学习时间一长就会有厌倦情绪产生,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将因此受到限制。为了将这一问题解决,教师就需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现有教学环境为根据重新审视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并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如结合情境对学生思维展开启发;或结合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活跃学生思维;又或结合合作探究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如此一来,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下,能够有效营造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将有关夜空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提出:“同学们,星星的形状是怎样的呢?它是什么图形呢?”的问题用于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紧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理解的图形,围绕图形这一主题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具体内容包含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等,同时将图形对应的概念、性质及计算面积的公式方法写在旁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有关多边形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该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展开讨论,同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该方法。教师此时也可适当提示学生:“能否将多边形向我们已知的图形转变呢?”根据教师的指点,学生即可明确学习思路,即“将所有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列出后,通过数学尺的运用将多边形切割得到规则图形,在完成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后相加便能获取多边形的面积。”最后,教师应当结合思维导图对学生讨论的结果展开总结、点评,并与学生一同探讨如何绘制更全面、细致的思维导图。通过此类教学,不但能帮助学生有效拆分组合已学知识,同时能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认知思维导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聚焦课后复习,养成复习习惯

学习过程中,复习是至关重要的成分,复习效果的高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高低。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复习各个单元的知识内容,通过长时间的培育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而在复习课的开展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但能帮助学生将关键性的数学知识把握,同时还能引领学生灵活转换问题思考角度,使其掌握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课程取得的教学成效自然更佳。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由于该课中覆盖了大量知识点和内容,且不同的知识点与内容间有一定的交叉点和相互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遭遇前所未有的阻碍,甚至面对基本认知都会有混淆的情况出现,特别是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教学中,公式错误的情况更是频频出现,受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将难以在课堂中掌握重点知识内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后,应当结合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总结长方体及正方体涉及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基础概念、特征、两者之间的交叉点与关联点、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等,这样一来学生将能够更直观地发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能更顺利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当他们后续遇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也就不会再出现错用公式等情况,教学成效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看似简单的思维导图却能发挥强有力的功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通过思维导图这类全新教学方式的运用,引领学生深刻认知知识内涵,串联各个知识点。教师还可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结构,将数学知识构架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顺利掌握知识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由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图图形数学知识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分图形
第6章 一次函数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