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x7OE及Dx5+Dy10优质亚基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2021-05-19王丽娜李素敏胡亚南王从磊时晓伟王建贺

西北农业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亚基强筋籽粒

刘 丹,梁 丹,王丽娜,朱 铭,张 明,李素敏, 胡亚南,王从磊,时晓伟,冯 刚,王建贺

(1.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天津市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2.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0;3.唐山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唐山 063000)

中国强筋小麦育种起步较晚,近年来育成品种中大多数为中筋品种,强筋小麦品种占比较小,且推广面积较小。目前,国内大多数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指标与国际强筋小麦如加麦、美国DNS还有差距,不能满足面粉企业的要求[1]。只有少部分如‘师栾02-1’‘济南17’‘新麦26’和‘中麦578’等冬小麦品种能够达到面粉企业的要求[2-5]。选育强筋冬小麦品种,使国内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其品质达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强筋小麦的标准,可缓解中国优质小麦原粮过度依赖进口的难题。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春小麦品种‘津强1号’为引自加拿大的‘CSR17’的变异株系,品质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可替代进口强筋面粉[6],亚基分析表明,‘津强1号’品种中含有的优质亚基Bx7OE及Dx5+Dy10,对津强系列高筋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课题组通过前期分子标记和谷蛋白SDS-PAGE分析发现,中国的冬小麦中部分品种存在Dx5+Dy10亚基,但未发现含有Bx7OE亚基的材料,因此可以通过导入Bx7OE亚基及Dx5+Dy10亚基对冬小麦品种的品质进行改良提升。

研究表明,麦谷蛋白占小麦籽粒蛋白总量的40%左右,与小麦醇溶蛋白通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面筋[7],其中谷蛋白决定了面团的弹性,醇溶蛋白决定了面团的延展性和粘性[8]。谷蛋白在SDS-PAGE电泳中的迁移速率可分为高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LMW-GS)[9-12]。高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对品质的贡献不尽相同,对强筋品质起到了正向作用的5+10亚基为优质亚基[13-14],而2+12对强筋品质起到了负调作用[15];优质亚基Bx7OE研究发现,该亚基的存在使得小麦品质显著提升,其作用机理为染色体上存在两个串联的Bx7亚基,两个编码Bx7亚基基因中存在一个逆转座子(LTR),改变了染色体结构,导致Bx7亚基的超量表达(Bx7OE亚基)[16- 17]。美国、加拿大优质小麦中普遍存在Bx7OE亚基,并且在育种中广泛利用,部分国家已经将Bx7OE亚基作为主要育种目标。根据LTR逆转座子边界与重复片段的结合区域设计了检测Bx7OE的STS标记,可以准确检测Bx7OE是否存在[18]。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小麦中心,利用‘津强1号’(谷蛋白亚基为“2*、Bx7OE+By8、Dx5+Dy10亚基”)为母本[19]、‘济麦22’(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为null、7+8、4+12亚基)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用Bx7OE+8、5+10亚基替代‘济麦22’的7+8、4+12亚基,并在F2代中筛选农艺性状倾向于‘济麦22’的后代,并对F3代通过STS标记对Bx7OE+8、5+10亚基进行筛选,保留Bx7OE+8、5+10亚基,以‘津强1号/济麦22’组合为模式,探讨Bx7OE+8、5+10亚基导入高产冬小麦品种,提升冬小麦品质,为后续进一步提升冬小麦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春小麦‘津强1号’与冬小麦‘济麦22’人工杂交的F3代,F1代种植于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大棚,F2代种植于天津市农作物有研究所云南元谋南繁基地,F3代为籽粒,水培萌发于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人工气候培养箱。

1.2 试验方法

F2代单穗收获种子,每穗种子中随机挑选3粒种子,25 ℃,12 h光照,12 h黑暗培养,萌发至一心一叶期,将3粒种子萌发的叶片混合取样于2 mL 离心管中,液氮研磨,加入600 μL CTAB,65 ℃提取40 min,期间每10 min颠倒混匀1次;加入600 μL 氯仿,上下颠倒混匀 10 min,12 000 r/min 离心10 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1.5 mL离心管中,并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轻柔混匀, -20 ℃冷却2 h,4 ℃离心,12 000 r/min,离心 10 min,弃上清,加入体积分数为70%乙醇,4 ℃, 12 000 r/min,离心10 min,通风橱内过夜干燥,加入100 μL ddH2O,溶解DNA,-20 ℃保存。

使用2×TaqPCR Mastermix(KT201,北京,天根生化科技),Bx7OESTS标记[20]及Dx5 STS标记[21]检测群体的优质亚基。使用10 μL体系进行PCR扩增,其中DNA模板50 ng,正反向引物各1 μL,2×TaqPCR Mastermix 5 μL,ddH2O补足至10 μL。PCR程序为预变性 94 ℃,5 min;变性94 ℃,30 s,退火58 ℃,延伸72 ℃ ,1 min,30个循环;大延伸72 ℃,5 min。15 g/L琼脂糖,120 V,电泳40 min。

采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Powermarker[22]对标记类群进行划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Bx7OE分析

对筛选农艺性状较好且接近‘济麦22’的F2代,进行单穗收获,得到59份F3代,利用Bx7OE亚基产生机制所在的转座子STS标记(TaBACl215C06-F2467和TaBACl215C06- R25515)检测59个F3代材料,33个材料中检测到了Bx7OE亚基(图1),占检测群体的55.93%,说明Bx7OE亚基导入冬麦的比例较高。

2.2 Dx5分析

利用编码Dx5亚基基因的STS标记(5′-CGTCCCTATAAAAGCCTAGC-3′和5′-AGTATGAAACCTGCTGCGGAC-3′)对上述59个样本进行检测,在41个样本中检测到Dx5亚基(图2),占总检测样本的69.49%,Dx5亚基导入冬麦的比例高于Bx7OE亚基。

2.3 Bx7OE亚基及Dx5亚基导入比例分析

在59个检测样本中,33份样本存在Bx7OE亚基,41份样本存在Dx5亚基,上述样本中的27份样本既存在Bx7OE亚基也存在Dx5亚基,占总测试样本的45.76%。同时,存在12个样本检测不到Bx7OE亚基及Dx5亚基的标记(图3)。说明Bx7OE亚基及Dx5亚基同时导入‘济麦22’的比例较高。

2.4 籽粒性状及优质亚基联合筛选

在育种实践中,农民及面粉企业更倾向于种植及收购籽粒为“白色”的小麦种子及原粮,即“白粒”小麦品种。因此,F3代材料中以籽粒颜色进行了后代筛选,重点专注于“白粒”后代,结合Bx7OE亚基及Dx5亚基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发现仅9个受检材料籽粒为“白粒”,在9个白粒材料中,V21、V27、V29中既含有Bx7OE亚基又含有Dx5亚基,V24仅含有Bx7OE亚基,V22、V25、V28、V30中仅含有Dx5亚基,V23中不含Bx7OE亚基和Dx5亚基(图4)。

2.5 小麦籽粒颜色及Bx7OE亚基和Dx5亚基编码基因的遗传特性

通过对F1代籽粒颜色调查发现,F1代均表现为红色籽粒。说明‘津强1号’的籽粒颜色红色为显性性状,‘济麦22’的白色籽粒为隐性性状,因此,在F3代中,红色籽粒显著高于白色籽粒。

通过对Bx7OE亚基、Dx5亚基编码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编码这两个基因的座位位于小麦第1同源群的B、D染色体上(图5),与已知的小麦控制籽粒颜色的基因不在同一个同源群上,独立分离。

3 讨论与结论

编码高分子量谷蛋白的基因位于小麦基因组的第一同源群的A、B、D染色体长臂上,由复等位基因控制,两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连锁遗传[23]。在普通小麦的基因组上,编码HMW-GS的基因分别位于Glu-A1、Glu-B1、Glu-D1位点,每个位点编码两个HMW-GS的亚基,按照分子量大小分为x、y亚基。其中x亚基分子量较大,y亚基分子量较小[24]。由于小麦中存在基因沉默现象,在大部分栽培小麦中Glu-A1y通常处于沉默状态[25],Glu-B1y有时也不能表达。在普通栽培小麦种中只有4个或者5个HMW-GS亚基表达。且Dx5与Dy10连锁,Dx5与Dy10共同存在,因此仅检测Dx5就可以代表这个基因座位的导入情况。但是由于Bx7OE位于小麦B组染色体上,而Dx5+Dy10位于小麦D组染色体上(图5),因此Bx7OE和Dx5+Dy10不连锁,存在分离现象(图4)。

59个F3代材料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显示,在33个F3代材料中检测到了Bx7OE亚基(图1),占检测群体的55.93%,在41个样本中检测到Dx5亚基(图2),占总检测样本的69.49%,上述样品中有27份材料既存在Bx7OE亚基也存在Dx5亚基,占总测试样品的45.76%(图3)。结合59个与‘济麦22’农艺性状接近的受检材料,说明Bx7OE和Dx5+Dy10导入‘济麦22’的比例较高,但是STS分子标记为基因序列检测,只要序列存在即可检出,不能区分纯合子与杂合子,因此虽然导入比例加较高,但是并不能确定材料中Bx7OE和Dx5+Dy10亚基所在座位是否纯合。这27个材料可能存在大量的杂合子,需要后续进行分子标记跟踪及蛋白SDS-PAGE检测Bx7OE和 Dx5+Dy10的表达情况。

研究表明小麦籽粒红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26],在经过F2代农艺性状筛选的59个F3代株系中,仅9个纯系白色籽粒性状,说明‘津强1号’籽粒红色性状对‘济麦22’籽粒白色性状也显性,与其他品种的研究结果吻合。同时,研究表明部分品种籽粒红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2呈现红白粒3∶1分离[26],部分品种籽粒红色性状受二对等位基因控制,F2代呈现15∶1[26],二者均呈现籽粒红色显著多于籽粒白色性状,F3代中白色籽粒将显著低于红色籽粒,因此F3代受检的59份样本中,白色籽粒显著少于红色籽粒,但是白色籽粒为纯合性状,后代不会出现分离现象。因此可以重点保留籽粒白色、含有Bx7OE+8、5+10亚基的材料。

农艺性状初步观察及染色体遗传特性分析发现,虽然‘津强1号/济麦22’后代筛选了农艺性状倾向于‘济麦22’的材料,但由于1/2的‘津强1号’染色体的渗入,导致后代不能完全保留‘济麦22’的优异性状, Bx7OE+8、5+10亚基所在基因座位位于两个同源群,因此应在F3代中筛选农艺性状偏向于‘济麦22’的材料与‘济麦22’进行回交,确保Bx7OE+8、5+10亚基导入后保持‘济麦22’的其他优异性状。

猜你喜欢

亚基强筋籽粒
新疆春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分析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97份安徽省种植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品质分析
胃癌中主要SWI/SNF复合物亚基突变/缺失与临床预后及肿瘤免疫反应的关系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