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10 个早期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
2021-05-19张子安
■张子安
【关键字】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症状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一般同时出现这些症状的话,糖尿病是没跑了。但是这并不代表糖尿病早期就一定会出现这些症状,因为三多一少的症状是基于尿糖量超过20 克,而90%的患者尿糖量都达不到20 克。有研究表明,25%的糖友发病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
糖尿病的10 个早期症状
1.经常口渴,尿频尿急
特别是1 型糖尿病,还有2 型糖尿病后期,出现这样情况可能性更大。血糖高的时候,身体会想办法降糖,会调用体内各处的水分来帮助肾通过排水冲走糖。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尿液还有一些甜味。
2.无力,精神不好,头疼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严重,胰岛素这把钥匙失去效果了,血糖无法进入细胞中,不能给你供能,你可能出现莫名的头晕、头疼。你吃多少糖都无法进入细胞,还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当细胞没有了能量,你自然会感觉到无力,精神不好。
3.特别馋,吃不饱
贪吃,不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症状,也是病因,吃太多、高热量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反过来,胰岛素抵抗也会导致你更容易饿,贪吃。
其实,真因不是病人馋,而是细胞饿了。可以思考一下,血液里有那么多糖,却无法进入细胞。细胞很饿,肯定会让你不断的吃,最后,多余的糖都储存起来,导致脂肪肝,内脏脂肪增加,越来越能吃,越来越胖。这就是糖尿病的恶性循环。
4.伤口特别难愈合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些小划伤需要很久才能愈合,这也是血糖高导致的。血糖高导致炎症,并损害免疫系统的有效修复能力。
5.莫名奇妙变瘦
糖尿病患者真的不一定是胖子,很多人可能会莫名其妙的变瘦,怎么吃也不胖,看起来还不健康,因为糖尿病患者一半都有消化问题,吃了不吸收。
而且,胰岛素不仅仅降血糖,还有防止肌肉流失和脂肪分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1 型糖尿病或者2 型糖尿病晚期,如果胰岛素功能失常,身体就会分解脂肪和肌肉,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6.皮肤变黑,脖子出现黑皮
血糖高也会让你的皮肤变黑,黑棘皮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常见症状。
2017 年,科学家对10~18 岁患有黑棘皮病的青少年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62%的黑棘皮病患者具有胰岛素抵抗,同时患有肥胖和黑棘皮病的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
7.脚趾头麻木,经常有针刺痛感
坐太久或者蹲太久,都有可能有这种麻木和针刺的感觉,这个很正常。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会莫名其妙地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血糖高会损害脚部神经,导致麻木和刺痛感,医学术语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血糖稍微一高就会出现这个症状,有研究发现,49%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和50%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都有周围神经病。
8.女性尿道感染,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很多妇科疾病也和血糖高有关系,高血糖可以促进念珠菌(引起阴道酵母菌感染的真菌)和多种类型的细菌生长,这些细菌可以引起尿道感染。
对于男性来说,胰岛素抵抗也会引发勃起功能障碍,高血糖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神经和血管。
糖尿病患者有这个问题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5 倍。
9.疲劳感
糖尿病的一个早期症状就是容易感觉疲惫,譬如一晚上休息了七八个小时,起来依然感觉很疲惫,没有睡醒。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足,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机体得不到所需的能量就会感觉很累。
10.皮肤瘙痒
血糖升高引起细胞脱水,导致皮肤含水量下降。同时,糖尿病患者外周神经损伤,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此外,血糖升高的同时减弱了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导致皮肤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毛囊炎等,引起皮肤瘙痒。
哪些行为会加重糖尿病?
喝酒
当糖尿病患者喝酒的时候,酒精会抑制血糖的生成,从而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对于那些口服降糖药物或者打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如果再喝酒,那就特别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不要小看低血糖,和高血糖相比,低血糖的致命性更大。另外,酒被喝进去以后,乙醇转变成乙醛,而乙醛本身就能够损伤胰腺细胞,要知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物质,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自控力不强
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由于目前是无法治愈的,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长期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不少患者依然做不到自律,不按时吃药,不按时监测血糖,也不积极运动,而且自身可能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话,肯定就无法保证血糖的稳定,而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必然会增加脑卒中、视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之前我遇到过一个糖尿病病史5 年多的患者,他平时不注意控制血糖,也不按时喝药,而且还有吸烟、喝酒、暴饮暴食、熬夜的习惯,结果突然有一天出现了脑溢血。
运动量不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运动其实是比较重要的。首先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还能增加糖类和脂肪的消耗。其次运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体重和心情,这些都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但是需要注意,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剧烈运动,应该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骑车等,具体的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每天的运动时间应该控制在30~45 分钟,每周的运动次数不低于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