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教育期望对中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21-05-19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关键词:量表问卷效应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学习投入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连续的、积极的情感状态[1],是影响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和成就水平[2]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对个人学习有重要影响[3]。近年来,父母教育期望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对其作用于学习投入的内部机制仍缺乏深入探讨。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期明晰父母教育期望对中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家庭因素及个体差异,为中小学生学习投入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

图1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假设模型图

一、方法

(一)被试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732名中小学生被试的父母教育期望、学习投入、心理资本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施测。共回收整理后得有效问卷716份(97.81%),其中男生331人(46.2 3%),女生385人(53.77%),小学生347人(48.46%),初中生 369人(51.54%)。

(二)工具

1.父母教育期望量表

采用Wang和Heppner(2002)编制的感知父母期望量表(PPE)对中小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期望进行测量。本研究中针对父母教育期望的定义,采用感知父母期望量表中测量学业表现和成就上期望的部分来测量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学业表现和成就量表为6点计分,包括9道题目。得分越高表明中小学生所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863。

2.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

采用叶一舵、方必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对中小学生心理资本进行施测,该问卷包括自信、乐观、韧性以及希望四个维度。问卷采用6点计分方式,包括22道题目。得分越高表明中小学生个体心理资本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问卷的α系数为0.930。

3.中小学生学习投入量表

采用Schaufeli编制,方来坛(2008)等人修订的学习投入量表中文版测量中小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该量表采用7点计分方式,包括17个项目。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学习投入越多。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967。

4.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采用由Perris等人(1980)编制,蒋奖等人(2010)翻译并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量表中文版来测量父母教养方式,该量表分为父亲版和母亲版,每个版本各有21个题目,包括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三个维度。该量表为4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父母越倾向采用该类教养方式。在本次测验中,父母过度保护的α系数为0.839,父母情感温暖的α系数为0.935,父母拒绝的α系数为0.910。

二、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控制未测单一方法潜因子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首先,构建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M1,同时,构建一个包含方法因子的模型M2;随后,对两个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进行比较得:△χ2/df=-1.28,△TLI=0.094,△ CFI=0.1,△ RMSEA=–0.01[4]。其中拟合指数 TLI和CFI变化均未超过0.1,RMSEA的变化小于0.05,表明在本次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表1),除了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希望、韧性和父母情感温暖相关不显著,父母情感温暖与父母教育期望之间相关不显著之外,其余变量之间均与显著相关。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父母教育期望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首先,在控制性别、学段、居住地的情况下对心理资本在父母教育期望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父母教育期望对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显著(B=0.21,t=7.75,p<0.01),且当放入中介变量后,父母教育期望对学习投入的直接预测作用依然显著(B=0.12,t=4.58,p<0.01)。父母教育期望对心理资本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B=0.22,t=6.27,p<0.01),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B=0.69,t=26.06,p<0.01)。

结果表明(见表2),父母教育期望对中小学生学习投入的直接效应置信区间上下不包含0,表明父母教育期望能够直接预测学业投入,该直接效应(0.12)占总效应(0.27)的43.41%;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上下均不包含0,表明父母教育期望能够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预测学业投入,该中介效应(0.15)占总效应(0.27)的56.55%。

表2 心理资本在父母教育期望影响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其次,在控制性别、学段、居住地后,对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模型中加入父母拒绝变量后,父母拒绝与父母教育期望的乘积项对心理资本的预测作用显著(B=0.10,t=2.88,p<0.01),说明父母拒绝在父母教育期望对心理资本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进一步简单斜率分析(见图2),父母拒绝水平较低(M-1SD)的被试,父母期望对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simpleslope=0.18,t=3.77,p<0.01;对于父母拒绝水平较高(M+1SD)的被试,父母期望也会对心理资本产生正向预测作用,simpleslope=0.34,t=8.10,p<0.01,表明随着父母拒绝的提高,父母教育期望对心理资本的预测作用呈逐渐增加趋势。

图2 父母拒绝在父母期望与心理资本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表3 在父母拒绝的不同水平上的调节中介效应

三、讨论

(一)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经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期望可以通过心理资本来预测中小学生学习投入。这支持了先前的研究,即心理资本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影响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发展[5]。父母教育期望对心理资本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自证预言理论[6]表明,感知者会根据目标所处的社会范畴对对方进行推论[7]。高教育期望的父母会通过与孩子积极主动的沟通,合理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激励和期望,增强孩子努力学习的自信心[8],通过这样积极的表达教育期望,从而提高孩子的心理资本,进一步增强学习投入。此时父母教育期望作为一种外在力驱动个体达到父母要求。其次,外在因素会通过对个体内部需求的损害或满足而对个体产生影响[9],父母对儿童未来的期望会提高儿童的动机水平[10],而动机的提高会激发明确目标和积极行动,积极的目标和行动可以帮助个体更有效的整合资源,从而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得到了以往研究的支持,积极的心理资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准学习生活定位[11],对学习投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父母教育期望会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影响学生学习投入。

(二)父母拒绝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拒绝在“父母教育期望—心理资本—学习投入”这一路径的前半段路径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父母教育期望对父母拒绝的影响中,相比于低父母拒绝的个体,更容易对高父母拒绝的个体心理资本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学习投入。有研究表明,常遭父母拒绝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并且容易出现较强的逆反心理[12],同时,孩子因为难以获得父母理解和支持,也更容易产生消极态度。在面临较为困难的学习情境时,遭父母拒绝的个体可能因为负性冲击超出其承受阈限,导致心理资本失衡。基本需要理论[9]也指出,由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心理接纳和情感理解的需要,因此更容易使青少年经历消极体验。因此,父母教育期望更容易影响高父母拒绝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

猜你喜欢

量表问卷效应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问卷大调查
偶像效应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