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语词汇思维导图的设计与构建探究

2021-05-19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东尼· 博赞(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初所创,又称脑图或心智图,是一种将发散性、联想式思维图式化、视觉化的工具。人们使用思维导图通过主题关键词分割知识框架并分级展现出来,实现知识结构的可视化。这与大脑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相吻合,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确定相关信息的重点并更有效的理解和记忆这些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联想更加清晰、系统地整理和构建各层级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所以,思维导图是一种提高记忆效率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人们可以手绘思维导图,也可以用专门的软件绘制,如Mind Manager等[6]。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四点:(1)中心主题明确;(2)下一层面的主题从中心主题以分支的形式向四周放射;(3)各级主题的内容由关键词来呈现,下一层面的内容附在上一级内容的枝干上;(4)各级主题构成彼此连接的节点结构[4]。

语言本身就是一个符号系统,词汇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单词内部和单词间存在众多信息点,各个信息点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张词汇关系网,这与思维导图的特点和功能高度吻合,所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呈现词汇信息是可行的[2]。本文将结合德语词汇的特点,探讨其用思维导图呈现的方式。

二、德语词汇思维导图的结构设计

思维导图的结构主要由中心主题和各级子主题构成。在绘制过程中,首先要构建中心概念,然后从这一中心概念发散,辐射出其他子概念并找出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各级结构一般分为从属关系或并列关系,通过不同颜色、样式多种多样的线条、符号、图片等元素串联在一起,形成一幅层层递进和延伸的图。如图1所示,中心主题—分支主题1—子主题(1)构成从属关系,下级主题是对上级主题的细化和深入;分支主题1—分支主题2和子主题(1)—子主题(2)构成并列关系,彼此之间是并列、同级关系。

图1 思维导图各级结构关系

思维导图形式多样,依据不同的思维展开方式,主要分为发散结构和组织结构两种形状,发散结构可用于进行头脑风暴、内容分层和分解等活动;组织结构可用于归纳、总结等活动,如图2所示。

图2 思维导图主要形状结构

三、德语词汇思维导图的内容设计

(一)德语词汇思维导图的主要类型

一般来说,德语常用单词约有三十万至五十万左右,和其他语言一样,通常分为动词、名词、介词、形容词等实词和其他各类虚词。从构词法角度来看,德语词的构成方式包括复合法、派生法、转类法、缩略法、拼缀法、摹声法、重叠法等[5]。为了实现德语词汇思维导图的绘制,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和功能,将德语词汇重新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整理,围绕词义、词类、构词法和情景主题四个方面划分为核心词、常用词类、常用词缀和常用主题词汇四个大类,具体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四种德语词汇思维导图构图类型

(二)德语词汇思维导图的设计实例

在上述词汇分类的基础上,使用制图工具,根根各个模块单词的特点,设计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包括以下四类构图方式:以词义和词族为中心建构核心词思维导图、以词类为中心建构常用词类思维导图、以构词法为中心建构常用词缀思维导图、以词汇主题为中心建构主题词汇思维导图。下面从构图思路、内容、过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并绘制对应的思维导图示例。

1.核心词思维导图

构图思路:使用思维导图,呈现单词内的多重语义信息和单词间的多重聚合关系,构成词汇网。构图内容:(1)单词内信息:归纳总结其不同的词义和用法;(2)单词间信息:利用单词间的相互联系,联想、拓展和辨析其同义词、反义词以及与之相关的同族词、复合词等;其中单词内信息为重点学习和记忆内容。构图过程:(1)构建并列关系:确定中心词后,第一步寻旧加新,即回忆已掌握的该单词的词义并添加即将学习的词义,构建词义网;第二步求同寻异,即联想与该单词相关联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族词等,构建词族网。(2)构建从属关系:确定第一级关键词后,进一步探究相关的用法,如固定搭配、例句等,完善词汇网。

上述构图方式适用于德语中大部分的多义词,尤其适用于德语动词、名词和介词,这些词单词内和单词间的关联信息非常丰富。德语动词的思维导图除了词义外,还应包括动词的配价、动词的现在时、完成时和过去时(针对不规则变位动词)等信息;德语名词的思维导图除了词义外,还应包括性、数等信息;德语介词的思维导图除了词义外,还应包括支配的格等信息。下面以动词studieren为例,介绍该类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如下表2所示:

表2 studieren词汇信息

确定相关信息后,可以手绘或利用绘图工具完成studieren思维导图的绘制,如下图3所示:

图3 studieren思维导图

2.常用词类思维导图

构图思路:使用思维导图,呈现在词义、句法功能和词形特点等方面具有相同特征的单词,构成词汇网。构图内容:(1)单词内信息:词义和用法;(2)单词间信息:单词间的相同特征;其中单词间信息为重点学习和记忆内容。构图过程:(1)构建并列关系:确定词汇类型后,归纳总结具有该特征的同类单词,构建词汇网。(2)构建从属关系:确定第一级关键词后,进一步探究相关的用法,完善词汇网。

上述构图方式适用于德语中数量较少、特征明显的特殊词汇类型,一般来说这些单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上文列举的情态动词、支配第三格的动词、支配双宾语的动词、支配介词的动词、反身动词、不规则动词、可分动词等动词类型以及国家名、弱变化名词、阴、阳、中性名词(特征相同)等名词类型。下面以国家名为例,介绍该类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如下表3所示:

表3 德语国家名包含的信息

确定相关信息后,可以手绘或利用绘图工具完成德语国家名思维导图的绘制,如下图4所示:

图4 德语国家名思维导图

3.常用词缀思维导图

构图思路:使用思维导图,呈现具有同一词缀的单词,构成词汇网。构图内容:(1)单词内信息:词义和用法;(2)单词间信息:构词规律和具有同一词缀的单词;其中单词间信息为重点学习和记忆内容。构图过程:(1)构建并列关系:确定词缀后,归纳总结其构词规律以及具有该词缀的同类单词,构建词汇网。(2)构建从属关系:确定第一级关键词后,进一步探究相关的用法,完善词汇网。

上述构图方式适用于德语中常见的前缀和后缀[1],如下表4所示:

表4 德语常见词缀

下面以前缀un-为例,介绍该类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如下图5所示:

图5 德语前缀un-思维导图

4.主题词汇思维导图

构图思路:使用思维导图,呈现同一主题的单词,构成词汇网。构图内容:(1)单词内信息:词义和用法;(2)单词间信息:属于同一个语义范围的单词;其中单词间信息为重点学习和记忆内容。构图过程:(1)构建并列关系:根据单词间上下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构建各级语义场(词场)。(2)构建从属关系:确定中心主题、分支主题及相关单词和用法,构建词汇网。下面以词汇主题“饮食”为例[3],介绍该类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如下图6所示:

图6 词汇主题“Essen”思维导图

四、结语

德语词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德语动词、名词、介词等主要词汇类型均包含众多信息,词汇学习是德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的“拦路虎”之一。但是这些词汇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关系,更加有效地记忆和运用这些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