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微创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观察

2021-05-19陈刚

健康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胃穿孔修补术穿孔

陈刚

摘要:目的:分析以及观察腹腔镜微创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进行胃穿孔疾病治疗的66例患者治疗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 < 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胃动素(GAS)及胃泌素(MTL)水平无明显差异(P > 0.05);手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GAS以及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结论:在治疗胃穿孔患者期间,对患者使用腹腔镜微创修补术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字:腹腔镜微创修补术;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影响

胃穿孔是临床中的急腹症之一,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以往临床中大多使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对患者造成创伤,患者恢复时间长,且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1]。近几年来,伴随着微创技术的提升,腹腔镜手术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66例患者为主要对象,分析以及观察腹腔镜微创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进行胃穿孔疾病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49.82±3.27)岁;病程1~35 h,平均病程(19.86±3.71)h。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49.55±3.39)歲;病程1~37 h,平均病程(19.90±3.59) h。组间基本性资料进行对比后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以实施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使用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对其实施气管内插管麻醉,在患者上腹部正中或者经患者右侧腹直肌总切口,进腹之后吸取干净患者腹腔当中的积液以及胃内溢出物,探查患者的穿孔位置,后侧需要切开胃结肠韧带,上翻胃部,探查患者胃后壁。如若穿孔较小,可以将浆肌层进行缝合,之后以大网膜覆盖,与胃壁结合之后进行固定。如若穿孔比较大且存在严重炎症水肿,实施强行缝合容易造成狭窄,必须先将穿孔处组织以及周边坏死组织进行切除,以大网膜进行填塞和覆盖,之后对大网膜以及穿孔四周胃壁进行缝合固定。采取0.9 %氯化钠注射液对腹腔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手术后的操作和观察组一致。

观察组中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修补术,手术的方法为: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对患者实施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之后创建人工气腹,调节压力位13~15 mmHg。插入脐带鞘管,使用腹腔镜探查发病位置,清理干净患者腹腔内脓液之后进行胃液的抽取,对穿孔边缘进行观察,排除癌变之后,在与患者穿孔边缘距离5~8 mm位置,使用4号丝线进行全层间断缝合,以大网膜覆盖修补穿孔,之后需要清除干净腹腔当中的所有渗液,使用0.9 %的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于患者下腹部以及穿孔位置留置引流管。术后对患者实施禁食、肠胃营养支持、胃肠减压以及抑酸,使用抗生素防止患者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对比。采取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手术后3 d的胃动素(GAS)以及胃泌素(MTL)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 < .05)。见表1。

2.2 两组中患者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情况对比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胃动素(GAS)及胃泌素(MTL)水平无明显差异(P > 0.05);手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GAS以及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见表2。

2.3 两组中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见表3。

3 讨论

胃穿孔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与胃溃疡有关,患者胃穿孔之后其食物残渣以及胆汁等胃内容物将会流至腹腔中,如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容易导致患者腹腔内脏器感染,出现细菌性炎症[2~3]。临床当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方式,一般对采取了保守治疗无效或者依旧反复发作的患者主张对其实施手术治疗,此时,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术式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4]。

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操作比较简单,能够降低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是治疗胃穿孔疾病患者的标准术式。以往临床中大多对患者实施开腹胃穿孔修补术,然而该手术的切口比较长,容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将会显著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5]。近几年来,微创理念慢慢被推行,腹腔镜在外科手术当中的应用范围也越发广泛,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修复术能够采取置入腹腔镜的方式对患者穿孔位置的情况进行探查,医生能够在直视之下实施手术操作,避免出现误伤[6]。此外,腹腔镜手术还不需要开腹,能够降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不会影响患者的胃肠功能,能够显著推动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7]。在本研究当中,选取了66例患者治疗的资料,将本次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 = 33)和观察组(n = 33),对两组别中患者的各类临床指标情况、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对比,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 < 0.05)。手术前,两组中患者的胃动素(GAS)及胃泌素(MTL)水平无明显差异(P > 0.05);手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GAS以及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胃穿孔患者期间,对患者使用腹腔镜微创修补术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毕明龙.腹腔镜微创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2):79-81.

[2]贾志勇,刘文科.腹腔镜微创修补术用于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5):81.

[3]舒阳.腹腔镜微创与开放性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对胃肠动力的影响[J].包头医学,2019,43(2):37-39.

[4]陈利锋,祝宇飞.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3):108-110.

[5]苏威强,王银中,刘晓.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放性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对胃肠动力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6):41-43.

[6]陈竹根.腹腔镜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31):159-161.

[7]梁作玉.腹腔镜下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2):93-95.

猜你喜欢

胃穿孔修补术穿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效果分析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