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层螺旋CT3 D成像与MRCP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5-19罗伟

健康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梗阻性胆道胆管

罗伟

摘要:目的:研究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应用64层螺旋CT3 D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充市中医医院接收的疑似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行64层螺旋CT3 D成像技术与MRCP成像技术诊断,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64层螺旋CT3 D成像检查准确率95.00 %、灵敏度96.43 %、特异度75.00 %,MRCP成像技术检查准确率91.67 %、灵敏度94.64 %、特异度50.00 %,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差异不明显(P > 0.05) 。CT3 D成像技术定位准确率94.64 %高于MRCP成像技术定位准确率82.14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64层螺旋CT3 D成像技术与MRCP成像技术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较小,且定位准确率高,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状况针对性选取合适的诊断方式。

关键词:64层螺旋CT3 D成像;MRCP成像技术;胆道梗阻性疾病

胆道梗阻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为结石、炎症以及肿瘤等,该病患者通常需接受手术治疗。部分研究指出,术前采用影像学技术明晰胆管、胰管状况对后续治疗工作存在积极作用[1]。当前,胆道梗阻性疾病常用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 ,虽然此两种方式效率及准确率均较为理想,已发展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此两种方式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创伤,患者检查期间较为痛苦,检查后存在感染风险[2]。64层螺旋CT3 D成像技术可直观、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以及腹腔血管形态[3]。本次研究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应用64层螺旋CT3 D成像技术与MRCP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做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充市中医医院接收的疑似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24±2.75) 岁,病程0.1~5年,平均病程(2.48±0.63) 年。60例疑似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56例。

纳入标准:(1) 存在胆道梗阻症状;(2) 所有患者行手术或病理诊断;(3) 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排除标准:(1) 存在MRI检查或者CT检查禁忌症;(2) 不存在病理结果;(3) 拒绝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64层螺旋CT3 D成像

选用64层16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检查前,指导患者禁食8 h,正式检查前15 min饮用温开水500~1000 mL,使患者胃部和十二指肠充盈。检查期间,先对患者进行平扫,随后再展开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于21~25 s扫描肝动脉期,于30~35 s行动脉晚期扫描,于50~55 s行门静脉期扫描。每期扫描时间均维持在6~8 s。扫描完成后,对获取的原始数据展开三维重建。

1.2.2 MRCP成像技术

采用1.5 T MRI扫描机展开检查。检查前,指导患者禁食8 h,取仰卧位,腹带加压,对腹式呼吸进行限制,降低运动伪影的影响。开展常规T1 WI、T2 WI扫描,扫描范围为膈下至双肾下极。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定位准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異度比较

64层螺旋CT3 D成像技术检查准确率95.00 %、灵敏度96.43 %、特异度75.00 %,MRCP成像技术检查准确率91.67 %、灵敏度94.64 %、特异度50.00 %,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差异不明显(P > 0.05) 。见表1。

2.2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定位准确率

CT3 D成像技术定位准确率94.64 %,MRCP成像技术定位准确率82.14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 < 0.05) 。见表2。

3 讨论

胆道梗阻指受胆道蛔虫症等良恶性病变造成的胆管阻塞所引发的胆汁淤积、胆汁排泄不畅疾病,该病为外科急腹症的一种,该病患者会产生黄疸、腹痛等表现,死亡率较高[4]。胆道梗阻影像学检查中,医师需判断是否有梗阻存在、梗阻位置、胆管有无扩张、鉴别梗阻原因等[5]。

CT3 D成像技术为轴位图像的进一步补充以及扩展,其可全方位、立体的对病灶、病灶位置、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显示,可有效提升CT诊断效果。CT3 D成像所得图像,可对三维立体结构予以显示,立体感较强[6]。CT3 D成像利用了CTVE技术,此技术经绘制三维体积等可有效处理原始数据,可运用模拟导航技术观察患者内腔,进而获取动态重建图像。图像效果极佳,与纤维内镜行进、转向的观察效果相比,效果相差无几[7]。CTVE技术可全面、直观、清晰的对胆管内腔状况予以显示,在评估患者胆管内腔是否存在狭窄、闭塞、梗阻等方面效果较为理想,且经设置不同CT值结构显示颜色,可清晰、直观地对胆管结构予以显示,可对梗阻性质、程度进行评估[8]。胆道梗阻的三维立体图像通常呈现残根状、枯枝状、软藤状等特征,残根状为肝内胆管近端显著扩张,远端骤然变细;枯枝状肝门周围观察到小部分胆管显影呈现细条状,由近至远逐渐变细;软藤状肝内胆管自肝门逐渐向肝脏周围扩张,走形柔和、迂回,与软藤形状相似[9]。

MRCP为观察胰胆管系统病理形态及解剖结构的新技术,此技术可将胆管树全貌予以反应,可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的形态以及解剖结构,在胆系统疾病诊断方面具备较高的价值,此检查方式具备准确性高、无创、无需使用对比剂等优势,相比于CT、B超等检查方式,其可提供更为充足的影像学信息,但是此技术也存在一定缺陷,即无法提供胰胆管外信息,扫描用时较长,并且此方式无法检查体内存在金属异物的患者[10]。

本次研究显示,64层螺旋CT3 D成像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00 %、96.43 %、75.00 %,MRCP成像技术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67 %、94.64 %、50.00 %,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明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64层螺旋CT3 D成像技术与MRCP成像技术诊断效果均较为理想。CT3 D成像技术定位准确率94.64 %,MRCP成像技术定位准确率82.14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 < 0.05) ,表明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CT3 D成像技术定位效果更优。

综上,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64层螺旋CT3 D成像技术与MRCP成像技术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且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较小,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状况针对性选取合适的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正前,朱建设.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12):2073-2075.

[2]聂佳嘉.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2):140-141.

[3]黄威,欧穗怡.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8):16-18.

[4]许韶远.多层螺旋CT和低场MRCP技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2):432-434.

[5]范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低場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照[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84-85.

[6]佘敏,强光刘,杜训松.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0):86-87.

[7]舒大翔,万能.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 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8):68-70.

[8]姜波.多层螺旋CT扫描与1.5T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113-114.

[9]范磊.64层螺旋CT3 D成像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病变的检出率,准确率及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3):4.

[10]肖庆璇.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J].健康之友,2019,(10):20.

猜你喜欢

梗阻性胆道胆管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人工胆管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胆管支气管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