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术中感染因素控制的影响分析

2021-05-18束冠英

健康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控制效果

束冠英

摘要:目的:手术室护理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术中感染因素控制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治疗的60例白内障患者为实验探究对象。白内障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手术室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感染因素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3.33 %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 %感染发生率(P < 0.05) ;比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 ;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93.33 %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 %护理满意度(P < 0.05) 。结论:白内障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实施手术室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患者降低术后出现感染风险,帮助患者提升术后视力恢复效果。

关键词:白内障患者;手术室护理方式;感染因素;控制效果

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术中切口出现暴露,加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感染的情况,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提升。因此,在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控制患者术中感染因素,避免出现术后出现感染风险[1]。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治疗的60例白内障患者为实验探究对象,白内障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手术护理,30例实验组患者中包括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8.02±6.25) 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1±0.52) 年;30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8.15±6.18) 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6±0.61)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辅助配合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指导患者用药,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与医生配合,术后做好病情监测工作,开展常规眼部护理内容。

实验组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方式。主要是在患者手术治疗的前、中、后期提供护理保障。(1) 术前护理:白内障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之前,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情状况进行全面的熟知,评估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以及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分析造成感染风险的因素,并且在术前开展积极的应对措施[2]。术前针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之前,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手术前一天,告知患者洗头洗澡做好准备工作,手术当天要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结膜囊,用碘伏做好消毒准备工作,要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检查手术相关器械[3]。(2) 术中干预:白内障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首先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处于正确的体位状态,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对患者进行消毒处理,从睑缘开始绕脸裂认真消毒,使用5 %聚维酮碘消毒。术中对于患者消毒术野反复仔细消毒,至少2~3次[4]。做好消毒工作之后,使用无菌薄膜贴纸覆盖患者眼部,0.1 %碘伏冲洗眼结膜囊,术后对于患者手术部位的冲洗液应该做好抗感染处理,1 mL庆大霉素、0.5 mL盐酸肾上腺素,加入到林格氏液。术中为了保障感染控制效果,应该减少手术室内相关人员走动,做好患者术后保温工作,手术操作一定要快速准确,缩短手术治疗时间[5]。(3) 术后护理:手术治疗之后,做好患者术后清洁消毒处理工作,将患者平稳送入普通病房,做好交接工作,密切观察患者感染情况,坚持遵照医嘱采取抗生素治疗,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对于手术眼部的揉搓,测量患者眼压[6]。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白内障手术患者采取不同术中护理措施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患者在术后康复治疗中记录感染发生人数,术后感染发生率越低采取的护理效果越好;(2)比较两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越好,采取的手术治疗效果越好;(3)比较两组白内障手术患者对于治疗中采取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根据眼科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评价,根据客观评价结果将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患者护理满意度 = 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1.0数据处理,计量资料(x±s) ,t检验,计数资料(n,%) ,卡方检验,P < 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比较两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 ,见表1。

2.2 视力恢复

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 ,见表2。

2.3 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 ,见表3。

3 讨论

白内障是医院眼科常见的疾病,导致患者出现白内障的因素有多种,可致使患者出现了晶状体病变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白内障疾病主要常见于中老年群体,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障碍,如果不得到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视力残疾甚至失明。因此在患者出现白内障疾病的时候,及时治疗很重要。现阶段针对白内障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视力功能[7]。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保障措施,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准确掌握患者具体症状,针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需求,帮助患者提升手术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白内障疾病以及手术治疗措施的认知程度,健康教育包括术后感染并发症认知,要求患者在术中应该积极地配合相关治疗措施 [8~9]。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实施手术室护理方式,能够对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细化处理。首先根据患者手术治疗中感染风险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提出具体的针对性预防措施,手术当天要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结膜囊,用碘伏做好消毒准备工作,并且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检查患者手术治疗中的相关器械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患者在手术治疗中使用5 %聚维酮碘消毒,术中对于患者消毒术野反复仔细消毒,使用无菌薄膜贴纸覆盖患者眼部,0.1 %碘伏冲洗眼结膜囊,手术治疗中一定要控制和减少人员走动,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尽快完成手术,减少手术切口的暴露时间。积极的通过手术室护理优化护理实施质量和效果,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以免出现感染对于患者预后效果造成一定影响,要提升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护理保障措施,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实验组术后一周实验组患者视力(0.58±0.12) 、术后一个月视力(0.75±0.15) ,对照组术后一周实验组患者视力(0.41±0.13) 、术后一个月视力(0.60±0.16) ,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 ;实验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 < 0.05) 。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方式在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中开展,能够帮助患者避免术后感染风险因素,保障手术治疗后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海龙,赵欣宇,常笛,等.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0,22(5):11.

[2]张晓晴,王英丽,徐梅.手术室护士感染手术终末消毒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123-127.

[3]施娟,徐永红,陶敏,等.固视训练应用于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患者防止术中眼位移动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2):3.

[4]陈敏,徐安平.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9):2.

[5]卢柳开.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的效果探讨[J].智慧健康,2020(21):2.

[6]朱晓蓉.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3):2.

[7]阿依姑丽·吾不力.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案与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52):239-240.

[8]闫彦.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20(20):177.

[9]孙冬云,曹新平.手术室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实际价值[J].中外医疗,2020(33):158-160+170.

猜你喜欢

控制效果
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应用健康管理的控制效果评价
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者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术的控制效果观察
高血压细节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老年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加强港口码头工程造价控制效果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效果探讨
追踪反馈护理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
“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
8种杀虫剂对辣椒烟粉虱的控制效果评价
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