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钙尔奇和善存片制药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16-11-17陈丽丽王斌
陈丽丽+王斌
【摘 要】 目的 分析和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产生环节、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防护效果,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法、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了较为合理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较好地控制了职业病危害的发生,有效的保护了劳动者。
【关键词】 制药 职业病危害 防护措施 控制效果
制药项目所在公司是世界上以研究为基础的大型制药和保健品公司之一,是处方药、疫苗、生物制剂和非处方药发明、开发、制造及销售的领导者,进入中国以来,主要生产抗生素类药、钙补充剂、多种维生素、妇女保健品等19个处方类和非处方类药品。我们对其钙尔奇和善存片制药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 评价内容和方法
1.1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主要包括:改建的制药车间1座、成品仓库1座、综合楼1座以及动力站1座等。
1.2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厂址选择、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的总体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车间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控制设施配置及效果、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及使用情况、辅助用室、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发病情况、应急救援措施使用情况、警示标识的设置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
1.3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1-4]等。
2 结果和分析
2.1 生产工艺
主要经过称料配料、混粉压片、包衣包装等工序。
2.1.1 称料配料
各原辅料依次人工倒入料斗内,用真空泵把各原辅料装进自动真空称重和分配系统。
2.1.2 混粉
利用容器提升装置将料斗提升至混粉机口,将原辅料配方倒入混粉机上的混粉罐内,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混粉。
2.1.3 压片
将混粉完成的原辅料配方通过专门设计的转移滑槽从二层的加料间移送至压片机内进行压片,压片完成的片剂装入片剂罐。
2.1.4 包衣
包衣配料倒入定量纯水,进行振动、混合,配制包衣料。
将装有包衣料的包衣供给器与包衣机的泵相连,以规定流速将包衣料输送到空气喷嘴,给片剂包衣。
2.1.5 检片
包衣完成后,将包衣后的片剂倒入指定料斗,由包衣间转入检片间,由自动检片机进行检片,将不合格的片剂筛选剔除。
2.1.6 包装
将检片后的片剂倒入指定料斗,由检片间转入包装区,通过包装机进行自动化包装。
2.2 主要职业病危害分析
2.2.1 化学毒物
善存片生产过程中,使用微量的有毒化学物质硒酸钠、偏钒酸钠、硫酸镍、氧化锌、氧化镁、硫酸锰等,其中硒酸钠属剧毒物品,硫酸镍属高毒物品,虽然使用量均不大,但称量、配料、混粉岗位工人均有接触的可能。
2.2.2 粉尘(碳酸钙、其他粉尘)
各固态(粉状)原辅料在转移、拆包、称量、配料、人工倒入、混粉等过程中,粉尘可逸散并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对作业工人造成一定的损害。主要是磷酸氢钙、微晶纤维素、泛酸钙、色粉等固态粉末状原辅料混合粉尘。
2.2.3 噪声
主要为生产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性噪声或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的主要设备或环节有:混粉机、压片机、检片机、包衣机、包装机、除尘器、动力站等。
2.3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度浓度
2.3.1 毒物
毒物共检测了22个点132个数据,所检测各点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规定的接触限值之内。
2.3.2 粉尘
粉尘共检测了7个点32个数据,粉尘检测8小时时间加权浓度符合相关接触限值,但Rm819过筛间过筛等处超限倍数超标。粉尘粒径大部分在10μm以上,该尘粒容易被滞留在鼻腔和大气道,吸入呼吸道深部的较少。
2.3.3 噪声
噪声共检测了43个点129个数据,Rm214制粒(出料)、RM350压片、RM819过筛、RM136快线内包、Rm138高速线内包、Rm144珐玛线内包、Rm223包衣、Rm228检片间、Rm226检片等处等效噪声强度均超过85dB(A),噪声危害严重。
2.4 主要防护措施
除称量、配料、混粉、包衣料配制需人工操作外,其他各工序如压片、包衣等均为机械化作业。粉态物料经称量后人工倒入密闭的混粉罐内,混粉完成后的物料转移至密闭的压片机内,以及后续的包衣料配制过程均在密闭的混粉器内完成,这些密闭的容器均安装有吸风管道,外接除尘器。安装5台除尘器,称量、配料、混粉、压片等过程产生的含尘气流经除尘器(总风量达3,500m3/h,除尘效率99.5%以上)处理后达标排放。
设备选购美国最新型号,产生的噪声强度要弱,空压机选用噪声较低的螺杆式。在平面设计上,结合功能分区和工艺分区,合理配置设备、机械的位置,将产生较大噪声的车间生产设备以及动力站远离办公楼,厂界设置绿化带等措施。对高噪声设备设置减振部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定性定量分析,项目在建设期间遵循了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预防和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采用了较为合理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较好地控制了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3.2 建议
(1)多处等效噪声强度不合格,加强对产生噪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安装消声设施,做好设备的密闭、隔音等;(2)加强个人防护措施;(3)加强健康监护;(4)加强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