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18曾辉

健康之家 2021年14期

曾辉

摘要:目的:探析在甲状腺瘤患者应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华蓥市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中随机择取80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抽签法分成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方法) 与实验组(40例,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等手术指标方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皮下结节、切口粘连以及颈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P < 0.05,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小切口切除术合理应用到甲状腺瘤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患者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大大缩短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甲状腺功能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瘤;小切口切除术;常规切除术;临床应用疗效

甲状腺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产生该病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机体缺碘,使得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若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则会对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选用科学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尤为重要。因此,为明确小切口切除术在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择取华蓥市人民医院80例甲状腺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主要择取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瘤患者进行分析探索,并借助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 与实验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8.94±4.75) 岁;实验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9.21±4.63) 岁。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可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方法:取平卧位,垫高患者肩部,铺设消毒巾,给予患者颈丛阻滞麻醉。明确肿瘤位置和直径,在患者锁骨上方位置1~2 cm处做适当切口,采用醫疗器械详细观察切口内部情况;利用高频电刀将舌骨下甲状腺颈阔肌与前肌群进行离断,切开、双侧牵拉颈白线,完全暴露甲状腺瘤与颈前肌,切除瘤体;依次缝合颈阔肌、前肌群、表层皮肤等组织,采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给予患者消炎、抗感染药物治疗。

实验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方法:前期准备工作与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手术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血流速度、脉搏、心跳等生命体征。在麻醉药物见效后,根据甲状腺瘤直径、大小,在患者双侧锁骨交界处上方1.5~2 cm顺皮肤纹路进行横切,将10~20 mL 0.5 %生理盐水注射于切口皮下组织;而后逐层切开患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颈白线、颈阔肌以及相关结缔组织,完全暴露腺瘤部位,利用弯血管钳分离甲状腺瘤周边组织,剥离并切除腺瘤,电凝止血,缝合患处组织;对切口进行清洗消毒,给予患者消炎、抗感染药物治疗。

1.3 观察项目与评价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3)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效果为无效[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 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百分比(%) 比较。计量资料用(x±s) 表示,用t检验。差异为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

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小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如表2所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 %低于对照组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2.3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如表3所示,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7.5%∶85.0%) ,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症状,该病症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肿瘤,主要发病人群为脾胃功能虚弱、过度肥胖、性格内向者,并且以女性患者居多。通常情况下,甲状腺瘤病症与神经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气管塌陷疾病共同发生。早期甲状腺瘤病症无显著症状,但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患者身体会逐渐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以及呼吸不畅等现象[2~3],若不及时接受相关治疗,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降低日常生活质量。手术切除治疗是甲状腺瘤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其主要通过切除肿瘤,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甲状腺康复概率[4]。但由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方式切口较大,极易对甲状腺瘤周边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并留下瘢痕,影响患者表面美观度,对患者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无法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实际治疗需求。而小切口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其具有切口小、安全性高、位置低、美观度高等优势特点[5],能够保障患者颈肌群整体性和完整性,维持颈部功能活动状态,有效减少皮下结节、切口粘连以及颈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病情况,不仅不会对患者颈部及周边神经造成各种不良损伤,还会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加快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康复速度[6],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安全,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暴饮暴食、通宵熬夜、吸烟酗酒等现象随之增多,导致甲状腺瘤病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华蓥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要深入分析和了解甲状腺患者个人资料及病情严重程度,并加强对小切口切除术应用的重视程度,通过熟练掌握和应用该切除术开展临床治疗工作。在运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过程中,要明确患者肿瘤位置、大小以及直径,并顺着患者皮肤纹路进行横切,防止切口影响患者表面整体美观度,借助弯曲拉钩器械拓展手术视野[7~8],通过分离颈部肌群,避免甲状腺瘤周边组织出现损伤现象,以此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手术期间要全面检测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变化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手术完成后,要观察患者切口部位是否存在出血现象,而后逐层缝合切口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对切口处进行消毒、清洗。另外,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康复状况,适当给予其抗炎、抗感染药物干预,以此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医务人员要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每天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以此来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加快患者身体康复进程,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安全。

根据本文实验研究表明,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等手术指标方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皮下结节、切口粘连以及颈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P < 0.05,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小切口切除术合理应用到甲状腺瘤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患者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大大缩短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甲状腺功能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勇辉,李德祥.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7):85-87.

[2]吴金秀,汪加宽,姚礼.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2):196-198.

[3]赵潜. 传统术式与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23):111-112.

[4]方剑涛.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151-152.

[5]罗佳宝.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观察及VAS评分影响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2):80-81.

[6]肖锡岗,黄兴伟,彭云.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方法及临床预后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5):57-59.

[7]雷发银,王晓霞.观察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18,5(3):66-67.

[8]窦维龙,努尔兰,王虎.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