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广会馆民居装饰中鱼龙元素运用及文化解析

2021-05-17刘蓉

美与时代·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筑文化

摘  要:居住建筑作为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较早,分布较广。民居建筑装饰中元素的选取以及表现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民居建筑的历史传统、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当时的人文条件。“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湖广会馆民居装饰中鱼与龙元素的运用以及背后的精神内涵,反映了巴渝地区的商业文化、移民文化、建筑文化、居民的审美意识以及工匠水平。

关键词:湖广会馆;民居装饰;鱼与龙元素;建筑文化

在住宅建筑的装饰中,大多数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一次考察中,笔者在湖广会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雕饰为:鱼尾和龙头组合而成的一个石雕。湖广会馆的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线条刻画如行云流水。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巴渝传统的建筑风格,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康熙年间居民的审美意识以及商业文化。鱼与龙的结合在其他民居装饰中也有广泛的运用,但龙头鱼尾结合纹样却不常见。

一、湖广会馆民居装饰中鱼与龙元素的运用

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它始建于1759年,于1846年扩建。它有近300年的历史,见证了清代重庆的繁荣历史,也是重庆移民文化、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湖广会馆是中国城市中现存最大的古代会馆建筑。整个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结构紧凑,气势磅礴。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移民入蜀的政治背景、经济因素以及入蜀线路等,充分反映了“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湖广会馆依据巴渝山地特色而建,地理位置优越,既有商业交流的功能,也是同乡聚会的场所,表达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念之情。

湖广会馆的浮雕雕刻精美逼真,其题材主要有:《西游記》《西厢记》《众神传说》《二十四孝》等名著中的人物,以及鱼、龙、凤、兽和各种珍奇花草等图案。例如:砖雕的图案喜用梅花与喜鹊,“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一种立志奋发的激励;“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喜鹊落在梅枝上形容喜事临门,幸运吉祥。在屋脊处,采用“貔貅”作为装饰图案,一方面有“进财”之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乡土的思念之情。屋脊处也有采用鱼尾图案,起到保护梁以及防火的作用。不难发现,民居装饰的题材大多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图案,同时有着一语双关的含义,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

在湖广会馆考察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在一处屋顶上方的龙头鱼尾组合而成的一个雕饰。如图1所示的雕刻图案:由两部分组成,上面为“鱼尾”,下面为“龙头”,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采用了石雕、线刻等装饰手法。除了在巴渝地区看到了鱼龙组合的图案外,在湘西地区也有这样的纹样。如图2所示的雕刻图案:长方形鱼龙纹雕。采用透雕、木刻等装饰工艺手法,十分精致,体现了当时工匠的精湛技艺。解读为:鱼和龙共生在水中,鱼头朝上,龙头朝下,鱼仿佛在水中游动,海浪涌在鱼身上,活灵活现,十分生动。

在我国传统纹样中,多种图案相结合的也有很多,例如伏羲女娲图腾。伏羲女娲图为人头蛇身,女娲一只手持圆规,另一只手持曲尺,具有“天圆地方”、“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意味。鱼与龙组合元素也常常出现在我国民居装饰中,但大多都为分体刻画,鱼与龙结合在一起的图腾比较罕见。图1表现为鱼最终通过幻化变为龙的形象,龙的表情较为凶恶,突破了传统的纹样组合。古代人都是通过最为直接的方式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表现出来,所以建筑装饰不仅具有装饰意义,还有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古代崇尚“万物皆有灵性”,鱼与龙也被当作具有自然力量象征,运用在民居建筑当中。在民居建筑中,以鱼尾为题材的鸱尾逐渐发展为兽头鱼尾的吻兽。在起装饰作用的同时,还兼具实用性。古代民居建筑多为木结构,房屋怕火、怕水。鱼又为水性生物,所以屋脊处鱼尾主题的鸱吻,一来防止房屋雨水渗漏,二来可以带给人们驱邪避灾、消灾灭火的心理慰藉。同时龙吻以及鱼龙吻也常常用作鸱尾出现。“鲤鱼”又称为“幼龙”,“童子乘鲤鱼”的鱼龙吻屋脊装饰是人们对金榜题名的祈愿。

二、民居装饰中鱼与龙元素的文化解析

巴渝地区水资源发达,水产养殖发达。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赋予鱼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鱼文化范畴。“鱼”是我国运用在绘画领域最早并且持续时间最长的题材之一。在距今约6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庙地沟类型的彩陶中,就已经发现有鱼纹样,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有:人面鱼纹彩陶盆。鱼纹样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有着“图腾崇拜”“富足祥瑞”之意。在“鱼”纹样表现题材逐步拓宽的过程当中,其信仰内涵不断世俗化,以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展示出人们对吉祥喜庆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体现了鱼类对于人类物质以及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双重意义。

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可以看出,人类最重要的需求为生理需求,要最先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原始先民发现鱼可作为食物的时间较早,可以用来解决温饱问题。水中的鱼一直都被视为祥瑞之物,所以古代人们将鱼视为水的一种象征,他们认为鱼类掌管着天下的河流湖泊,所以在每年的农事当中都要祭祀鱼神祈求丰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古代灌溉技术有限,雨水在农业收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丰收喜悦生活的憧憬是通过大量的吉庆图像或者事物表达出来的,体现了湖广移民对财富的追求。鱼也象征着爱情,通过“鱼水之情”来形容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鱼”与“余”的谐音,即:富贵吉祥之意,所以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吉庆题材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寄予了多子多孙、荣华富贵的美好祝福。

龙是幻化的动物,龙的纹样起源于原始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渐完善。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纹样,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意,即:龙是皇族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是宇宙神力的象征等。龙文化产生源于龙的习性,人的隐喻思维赋予了龙呼风唤雨、驰骋天下的能力,使其具有中华文化的烙印。

谈到“鱼”与“龙”,大多数人脑海中便会想到“鱼跃龙门”。“鱼跃龙门”来自于《辛氏三秦记》①,并且唐代诗人李白有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化成龙。民间相传鲤鱼是一种有灵性的鱼类,象征着机遇、财运等,跃过龙门化身为龙使此寓意更上一层楼,表达了湖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鱼跃龙门在旧时表示中举、升官等大喜之事,后引申为逆流前进,向上拼搏。“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②。流传至今,“鱼跃龙门”仍然蕴含积极向上之意,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年轻人事业有成,梦想成真等美好寓意,“鱼化龙”的精神也成为现在教育核心,表现了对莘莘学子的美好期盼。鲤鱼跳龙门的题材多见于建筑、年画、雕塑、织物、饰品中,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典故。鱼与龙的变化,除了鱼化龙之外,也有鱼与龙的混杂。“鱼龙混杂”是比喻好的坏的混在一起,良莠不齐,也在警示着人们对事物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居住建筑作为建筑形式之一,其装饰也传达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信仰。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迁徙以来,巴渝地区经济逐渐繁荣,湖广会馆群是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场所,同时也是老乡们的聚集地。湖广会馆在民居装饰上也具有文化教育意义。

三、结语

湖广会馆是巴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移民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的载体。在其建筑装饰中,蕴含着巴渝人民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子孙后代真切的期望。“精神富足”是湖广会馆建筑装饰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设计最高层次的体现。在现代设计中,人们不只是追求形式,对精神表达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装饰图案进行传承与运用。

注释:

①《辛氏三秦记》: 汉辛氏撰。存一卷。三秦,战国秦之故地。项羽灭秦,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谓之三秦。著者辛氏, 本汉代陇西大姓,名不详。该书记秦汉时三秦地理、沿革、民情、都邑、宫室、山川。为我国早期地方志书代表作。

②“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出自宋代陆佃《埤雅·释 鱼》。

参考文献:

[1]张兴国,袁晓菊.巴渝建筑的场所精神——重庆湖广会馆营造特色探析[J].住区,2017(2):40-47.

[2]王其钧.中国传统建筑雕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刘虹.谈中国传统的鱼纹装饰与造型[J].装饰,2002(12):24.

作者简介:刘蓉,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建筑文化
小议浙东蕺山书院建筑文化
试述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存在的内在关系
探析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存在关系
从形态构造类比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异
浅论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现状及危机
Art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
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趋向
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基因的传承
让湖湘文化与中职美术教学相遇
浅议本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