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益阳竹艺旅游资源与现代元素结合的商品化开发分析

2021-05-17尹宁丰薛依坤陈少奇杜磊

旅游纵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互联网+互联网

尹宁丰 薛依坤 陈少奇 杜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益阳竹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现状,发现益阳作为“楠竹之乡”,其竹艺文化目前仍处于传统发展模式,严重限制了其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发展。本文重点聚焦小郁竹艺在资源开发和文化技艺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总结,结合旅游理论基础知识,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思维,以流行和市场的角度,赋予小郁竹艺新的商品化方向,助力益阳小郁竹艺走出传统發展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益阳竹艺;旅游资源;现代元素;商品化开发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一、益阳竹艺概况

益阳市位于景色优美的洞庭湖平原之上。境内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雨量丰沛,竹类资源十分丰富。益阳的竹文化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在益阳南县涂家台出土的距今6 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大源文化遗址中就发现存在益阳竹器的痕迹。益阳竹艺器具在明朝初年就已经成为行业,从业的人员遍布城市、乡村、街头巷尾。据《益阳市志》记载:“早在明代初年,益阳竹器即成行业,从业者遍布城乡各地,产品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在清代,益阳竹艺已经达到鼎盛时期。清代的益阳是驰名江南的“竹器之城”,茅竹湖的水竹凉席、贺家桥的小郁竹器、三里桥的竹骨纸伞被誉为“竹城三绝”。益阳的竹雕、竹编、竹郁、竹装修享誉海内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工艺技术的现代化革新,尤其是手工制品工厂化后,益阳传统竹艺产业因其仍使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而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小作坊经营模式导致其自身竞争能力不足。且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审美的进步,人们对竹艺制作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简易的竹艺产品存在着不够精美、科技开发严重滞后等现实问题。竹工艺品制作的新技术产品一片空白,竹艺产品文化内涵不够丰富,传统竹艺技术的传承也逐渐走向封闭的困境。但起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益阳竹艺资源的发展和传承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对益阳的竹艺进行开发和有效传承,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益阳竹艺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渥,竹林资源丰富

益阳市地处湖南省中北部,地处资水尾闾、北接洞庭湖南缘、西南临雪峰山脉,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益阳市气候宜人、空气湿度较大、土质肥沃、阳光充沛,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温总体偏高、冬暖夏凉明显、降水年年偏丰的特点。优越的地理环境使益阳的竹资源十分丰富,竹林蓄积量排全国第三,素有“竹海”的美称。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层厚、肥沃,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竹子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益阳市竹林面积733.33平方千米,桃江一地的竹子种植面积就有7.67万公顷。益阳在1995年被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楠竹之乡”。

(二)工艺技术精湛,历史源远流长

益阳市具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郁竹艺。益阳竹艺品创始于明代,是湖南优秀的民间工艺品,竹艺产品遍布街头巷尾,因此益阳素有“竹器之城”的美称。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小郁竹器是以麻竹、楠竹为主要材料,做工考究,工业复杂,花样繁多,是一种集实用与欣赏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民国初期便小有名气。南县涂家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遗址中的文物可证明小郁竹艺的历史至少有6 000余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竹器,据专家考评便是出自益阳,也有2 000余年的历史。益阳小郁竹艺作品结构方正、美观大方,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产品经久耐用,越用越红,越用越光滑。产品广销两湖,远送京广。其以制作精细,经久耐用,结构合理,拼嵌装饰艺术丰富多彩,独特性强等特点而著称[1]。

(三)具有一定知名度,当地政府大力支持

近年来,益阳市政府曾4次成功举办了国际竹文化节,益阳竹文化更加名扬海外。在上海刚刚举办的世界贸易博览会上,湖南馆的空间设计就充满了竹元素,显示了政府对竹文化的重视。目前,益阳市政府正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竹类资源,狠抓竹林综合利用,狠抓品牌产品和竹业精品的开发,扶植发展一批竹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竹业品牌产品。

益阳的竹雕工艺根据竹篾和竹根的天然形状与艺术表现特征,进行雕琢、修饰而成。此外,竹艺装饰作为一种现代综合工艺,一方面采用郁制、拼嵌等传统技法,打造出独具益阳特色的竹产品。独具民族特色的益阳竹产品在国际范围内颇受欢迎,益阳小郁竹器作为中国竹器中的佼佼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产品就开始远销日本、美国、意大利、法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祖国和人民赢得很高声誉。2010年世博会湖南馆的制作就充满了益阳元素,湖南馆的精美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益阳竹元素,展示了益阳竹文化的独特魅力[2]。

(四)竹编工艺产业的国内发展环境良好

中国竹制造业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本地竹子资源优势,结合工业和竹加工技术在附加值、艺术设计、生物技术、竹材化学利用、竹材重组加工以及竹林生态旅游等产业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中国竹制造业已形成了一个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到出口贸易,再到竹业生态旅游的新兴产业[3]。

三、益阳竹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工艺品生产落后

益阳竹艺历史文化悠久。桃江的洪山竹海,是江南最负盛名的竹乡,先后多次举办“国际竹文化节”。但益阳的竹产业长期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水平上,生产设备陈旧,工艺简单,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以桃江凉席为例,虽然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市场,但缺乏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一直未能利用新技术、新理念进行产品的研发,产品的价格低廉,无法形成高价值品牌。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今天,后续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危机。

(二)旅游开发力度不够

近年来,益阳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但就整体而言,开发情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对竹艺旅游资源的开发,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益阳市的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十分重视本市的生态旅游以及文化旅游开发。2016年益阳竹民俗表演、竹文化服务,实现了0.9亿的产值,仅占益阳全市文化产业増加值的0.14%;竹文化旅游、竹文化节庆会展生声总值5.6亿元,仅占全市文化产业増加值0.09%的比重;竹工艺品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值为3.87亿元,仅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0.63%。因此,加快研发具有益阳特色的竹艺旅游以及竹艺旅游产品,利用益阳的区位优势和特色文化,加快文旅融合,促进竹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并大力利用竹艺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4]。

四、益阳竹艺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模式较为落后

目前,益阳竹艺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宣传营销模式,以节事活动吸引外来游客,宣传范围有限,具有购买力的青年群体、业内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不了解竹艺文化,其推广方式单一。竹艺文化及产品结构不完整,单纯售卖竹艺工艺品,游客参与度不高,缺乏体验式文创产品开发和浸入式文化旅游设计。

(二)开发缺少文化内涵

竹林资源開发过程中,未深入挖掘竹艺历史并结合益阳特色文化,导致益阳竹艺旅游未能形成差异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与周边城市产品雷同,同质化、普通化现象严重,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游客和买家不能从中感受到其蕴含的高超技艺和背后的特色文化。加之竹艺旅游业内存在恶性竞争、行业标准不一致等问题,竹艺产品制作工序复杂,部分销售商联合抬高价格等,导致无法形成优质品牌,难以带来附加市场价值。

(三)竹艺工艺品老旧落后

竹艺工艺品,目前多为家具、果篮,背篓等农具,或是竹凉席、竹簸箕、竹斗笠、竹坐垫、竹篮、竹碗、竹筷等日常生活用品,造型单一,利润率低,未成功转化为旅游商品,产品定位需求过于下沉,产品类型不够丰富,缺乏有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类型,种种情况让其难以成为利润更为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带来品牌增值、增加客户群体。

(四)缺乏基本的品牌宣传

时至今日,关于益阳竹艺旅游产品和竹艺工艺品,仍然停留在人际传播和书面传播的层面,影响力相对较小,覆盖人群相对较少。未找到高效率的传播媒介,让其无法进行系统地、高效地传播。并且未能找到核心营销卖点,确认中心宣传策略,以至于丧失品宣力量,单纯沦为无特色无吸引力的副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益阳竹艺品牌,提高其知名度,扩大传播范围,带来客源转化,增加利润收入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五、益阳竹艺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打造竹艺体验模式

要拒绝单一式小郁竹艺工艺品开发,联动益阳竹林资源和益阳基础设施,不再单纯售卖完工工艺品,引导游客参与,开发新型市场。把制作、设计、生产小郁竹艺工艺品作为新式旅游体验,让游客亲身体验,增加旅游环节及旅游项目,建立足够长的旅游消费链条,增加整体营收。同时通过让游客亲自上手选料、下料、烧油、郁制,深入参与竹艺产品制作中,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并且便于游客进行社交分享。除了竹艺制作,同时结合当地竹林资源,充分利用竹林的观赏性、实用性、食用性,打造用竹艺、赏竹艺、品竹艺的全方位竹艺体验活动,深入竹艺生活,感受益阳生态风貌,体会全新绿色生活状态。

(二)挖掘竹艺文化内涵

1.融合湖湘大地文化,整合旧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益阳小郁竹艺可以综合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将制作工艺、竹艺产品、湖湘文化融合,创新型地进行文旅开发。可以通过制作带有湖湘色彩的竹艺产品,在产品图案、形态上,契合诸如湘江、辣椒、花鼓戏、岳麓书院等湖湘元素,深入挖掘湖南特色文化符号,从千年文化中探寻灵感,契合本地审美取向,以影印方式打造特色竹艺产品,用文化招牌拓宽各方市场,形成独具一格的工艺品形象,进行差异化营销。

2.挖掘竹艺历史故事,赋予新内涵

益阳竹艺制作者应筛选梳理小郁竹艺几千年来的发展历史,挑选具有特殊性和纪念性的发展历史和故事,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附加在产品上进行创新。以此为发展理念,将小郁竹艺千百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其创作者的故事相结合,开发出一条文创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旅行中了解竹艺历史,感受竹艺魅力,寓教于旅,寓教于物。同时增强旅游产品附加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开发时尚竹艺旅游商品

1.结合潮流文化元素

要摈弃老旧思想,大胆尝试创新。挖掘时兴元素,结合时事热点,诸如网红文化、网络文化、电影文化,或者流行人物、流量明星、头部网红等。以染印、编织等手段,影印文字或者图片、Logo,生产周边产品。例如,以竹艺编织品制作钢铁侠手办、在竹艺编织品上印染偶像明星,更加贴合目前市场上主力消费人群的喜爱,同时增加品牌年轻度,便于以后开展各项营销活动。

2.紧贴年轻群体需求

益阳竹艺工艺品打造贴合年轻人日常需求的商品,可以在具体生活场景里使用的新型产品。诸如摆件、花瓶、键盘、呈物器皿、手机支架、装饰照明,等等。与已存竹艺商品进行差异化营销,建立健康绿色文艺生活的品牌形象。对于益阳竹艺资源的开发,应当采取新思路、新思维、新思想,让旅游延伸产品年轻化、现代化。

3.采用先锋设计理念

诸如工业风、极简风、现代风,运用现代竹艺设计注入活力和能量,拒绝传统型竹艺产品老旧审美,将现代的艺术形式融入小郁竹艺创作中,拓展小郁竹艺艺术表现形式,生产更为多样化、丰富化的竹艺产品,通过结合旧竹艺和新审美的方式,打造既古典又摩登的文艺品牌形象,博取市场欢迎度,创造全新营收高度。

(四)采用“互联网+”推广模式

1.全网多平台进行辐射

竹艺制品经营者通过运营竹艺账号和投放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KOL)的方式,在全网进行多方位多平台营销。从抖音的视频到公众号的图文运用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多方位开展竹艺文化传播工作。建立全网范围内竹艺文化传播账号,尽可能多地吸引大众关注,完成不同类型的用户引流,进行线上与线下之间的消费转化,并且适当展开消费群体社群运营,建立固定忠实消费群体,增加品牌凝聚感。

2.自主创作新媒体内容

经营者可以通过发布竹艺制作视频图文等方式,邀请游客或著名地方性KOL前往体验竹艺相关旅游产品。例如,手工编制竹艺工艺品、游览竹艺工艺体验馆,等等。聘请专业新媒体人才,对整个竹艺品牌展开定制式内容制作。在竹艺体验过程中进行视频录制和图文撰写,再面向网络用户进行发布,制作视频图文吸引游客体验,在游客体验过程中录制视频图文形成良好循环效应,线上线下之间互动式发展,不断地提高竹艺文化的知名度。

3.倚仗互联网电商优势

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网络销售店铺,以方便凝聚消费群体,进而通过消费群体口碑打造小郁竹艺文化的品牌效应。除了网络销售店铺,要依托抖音、快手、淘宝等相关直播带货平台,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在各个平台主播的直播间进行带货直播,在进行内容推广的同时,也进行竹艺文创商品售卖。一方面无形增加竹艺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以独特文化内涵吸引网友及消费群体。同时辐射带动旅游体验产品的推广,增强小郁竹艺经济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5]。

六、结语

益阳竹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文化色彩和工艺技术,发展潜力巨大。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结合流行趋势,增加网络宣传,就能够形成一个魅力十足的竹艺品牌,打造出全新的益阳竹艺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徐特艺.与时俱进发展中的小郁竹艺[J].赤子(中旬),2013(9):329-330.

[2] 刘英武.淡忘中的小郁竹艺[J].装饰,2012(8):118-119.

[3] 张江诗琴.益阳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17-27.

[4] 江哲丰.益阳竹艺的发展和传承研究[J].教师,2011(12):125.

[5] 张辉,陈怡宁.“互联网+旅游”助推旅游业发展模式转变[N].中国旅游报,2020-12-01(003).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