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区外文翻译现状实证调查和研究

2021-05-17王艺臻吴佳怡袁秀凤

旅游纵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普陀山功能对等

王艺臻 吴佳怡 袁秀凤

摘 要:普陀山作为我国5A级旅游景区以及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佛教团体前来交流参访。目前,普陀山虽然具备了英、日、韩3种语言翻译,但依旧存在翻译不规范、不全面的问题。本文以分析现状为主要导向,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框架,笔者实地考察分析普陀山外语普及情况,重点就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化建议。

关键词:外文翻译;功能对等;普陀山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景区外文翻译不仅是外籍游客了解景区的工具,更是回顾历史、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普陀山作为我国5A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历年来举办的大型南海观音文化节,吸引着各国游客和佛教团体前来交流参访。目前,普陀山虽然具备了英、日、韩三种语言翻译,但依旧存在翻译缺失和不规范的问题。我国学者对此做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其研究手段以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如赵平和吴彬(2007)、曾景婷(2009)等对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错误分析及翻译技巧探讨;第二类如陈刚(2002)、田文菡和张枫(2010)等对翻译质量的提高对促进城市形象的跨文化传播意义的研究[1-4]。

本文以分析现状为主要导向,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框架,实地考察分析普陀山外语普及情况,重点就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地规范化建议,以期推动景区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翻译服务发展,提高普陀山景区在传播中华文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一、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是我国引进较早的理论之一,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等效翻译理论。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译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因而奈达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的信息”[5]。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3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对等。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6]。

普陀山景区的翻译主要是为境外游客以及佛教团体交流来访服务,在提供便利的基础上使他们了解中国佛教文化,身临其境体会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交际的功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功能对等”理论对旅游景区英语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二、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普陀山英文翻译文本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实地考察拍摄,收集文献资料,发现普陀山外文翻译普及情况并不乐观,标识语不足甚至不准确占了较大比例。在这里着重就英文翻译情况通过功能对等理论进行分析,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一)逐字翻译或以拼音代替翻译的情况

中国大部分景区的译文采用通名意译和专名音译(拼音)的规则,但普陀山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其核心因素是观音佛教文化,景点名的选择通常和佛经传说相关,佛教色彩较浓厚,这种通用的规则不能完全适用。该景区译者为了便捷或是直观的目的直接以拼音代替,结果是景点名仅具有导向作用,丧失了交际功能。虽然可能达到了形式上的统一,却掩盖了原语的文化意义。例如普济寺“Puji Temple”、万佛宝塔“Wanfo Pagoda”、海天佛国石“Haitianfoguo Rock”等。其中普济寺有“普济群灵”之意,整个氛围肃穆端庄,呈示吉祥、顺缘之意;国人很容易地从名称的字面意思上推断出这些景点的内涵,但外国友人不仅无法体会到名称里的风雅和庄严,还理解不了名称背后的奥妙所在。因此,依据功能对等理论中“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的翻译策略,可以舍弃形式对等,通过调整形式达到再现原文文化的目的。普济寺的译法建议改为“Temple of Universal Relief”,万佛宝塔为“Pagoda of a Million Bodhisattvas”,海天佛国石为“Rock Inscrib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Hai Tain Fo Guo”。

(二)翻譯错误

拼写错误和中式英语较为突出。例如紫竹林“Purple Bamboo Forset”,“Forset”明显是低级失误,应为“Forest”。但“Forest”表示森林,用在此处范围太大,用“Woods”较为合适。其次,“紫竹”对应英文为“Black Bamboo”或“Phyllostachys Nigra”,译者的惯性思维占了上风,套用汉语的表达习惯,直接译为了“Purple Bamboo”。

(三)翻译不统一、不规范

笔者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同一个景点在不同告示牌上没有固定翻译的问题。单单就“普陀山”这个最重要的景区名称来讲,就有“Putuoshan”和“Mount Putuo”两种不同的译法。这两种译法都是正确的,但会给外国友人造成一定的困扰,没有达到功能对等理论中“形式恰当,吸引读者”的标准。除此以外,景点中南天门“Southern Paradise Gate/Nantianmen”、海天佛国崖“Cliff of Buddhist Paradise/Haitianfoguo Cliff”、紫竹林停车场“Parking of Zizhulin/Parking of Purple Bamboo Woods”的译文也存在不统一的问题。

(四)翻译过于呆板,忽视文化内涵

外国友人因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对富含文化背景的译文往往会有理解上的困难,这时译者应该调节信息,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或注释。为了易于译文的读者更有效地接收信息,译者可选择添加新信息来加强传播效果[7]。

例如,不肯去观音院“Unwilling-to-go Guanyin Mon stery”。据史料记载,唐大中十三年(859年),日本僧侣慧锷从五台山得观世音圣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搁浅于暗礁之上,他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当地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对富含文化背景的译文需增加相应的解释。假如在告示牌上能补充院名的由来,能更好地实现交际的功能。同时,其译名也存在问题。“不肯去”意为不愿离开,“Unwilling-to-leave”更恰当;而“Guanyin”用“观音”的英文专有名词“Avalokitevara”更合适;“Monstery”不能拆分为两个单词且拼写有误。所以这个寺院建议译为“Unwilling-to-leave Avalokitevara Monastery”。

(五)翻译缺失

首先,景区内双语或是多语的警示牌甚少。例如“请勿坐栏杆上,造成后果自负”等警示牌只有中文版本。普陀山位于海岛,拥有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若是游客没有注意安全隐患,极易发生事故。其次,笔者还从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获悉,景区内没有设置外语导游。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倡议各景区大力发展“智慧景区”。App智慧导航和电子讲解是《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重点提及的旅游景区改善措施。外籍游客若是没有外语导游的指引和讲解,只能单纯地游览景点,无法领会普陀山精彩绝伦的佛教文化。如若外国友人在来访交流过程中遇到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再加上潜在的文化差异影响,会降低对普陀山的好感度。普陀山的整体形象和对外开放程度会随之降低。

三、改善普陀山外语翻译的规范性建议

(一)以读者为中心

奈达认为“翻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最主要的是比较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的反应”。为了使外籍游客更好地理解中国佛教文化,译者应该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语言结构差异,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原文形式的对等。译者可以使用增译法和意译,或是在译名下增加注释,提供更多佛教教义和仪式的背景信息,使译名忠实地表达原文的信息与风格。更好地使目标读者在欣赏和理解译文时所做出的反应与源文本的读者一致。

(二)提高译者自身的素质

译者是外文翻译中最直接的因素,译者文化修养、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景区外文翻译水平。普陀山景区的译者应掌握较深广的佛教文化知识,同时拥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例如,翻译梵音洞“Fanyin Cave”时,“梵音”指佛、菩萨的声音,因此“梵音洞”可译为“Cave of the Sound of Buddha and Bodhisattva”。寺庙名称通常含有“禅寺”“讲寺”“庵”“苑”等,了解传统佛教建筑通用术语,有助于预防翻译错误。

(三)建设现代化的翻译解说系统

王淑芳等(2004)提出全面研究国外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从中找出外国人对旅游吸引物的理解习惯,为规范我国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英译作参考与借鉴[8]。由于普陀山景区内缺少App智慧导航,景区可以在研究外国人对旅游吸引物理解习惯的基础上,提高智慧App的开发力度,增加双语甚至是多语电子讲解的显示屏或者通过扫码的线上外语讲解服务,使用便携式可选择语音导游播放器。

(四)景区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要重视外文翻译,设立相关部门进行管理、检查和维护;为了提高景区标识语的翻译质量,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公示语翻译专家、高校外国语学院师生参与景区翻译,对不规范的译文进行重译,最重要的是根据国际游客的反馈来修改译文。对译文的评估和维护程序是基于译者对目标游客的假设,无论这些假设多么合理,都不能完全排除外语文本存在缺陷的情况。为了从国际游客那里得到反馈,建议管理部门设计问卷调查等形式采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开放,境外游客人数稳步增加,外文翻译和外语导游服务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普陀山有特定的佛教文化背景,景区内的译文应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考虑释义的目的和目标读者,尽量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使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达到最大限度地对等,从而引起游客的“相似反应”。本文着重分析了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从4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规范化建议,以推动普陀山景区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翻译服务发展,推动景区智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平,吳彬.武汉市主要园林景点公示语翻译现状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10-112,119.

[2] 曾景婷.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镇江市6家公园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85-588,595.

[3] 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兼评《走遍中国》英译本[J].中国翻译,2002(2):37-40.

[4] 田文菡,张枫.城市公示语翻译现状剖析及规范化研究[J].前沿,2010(14):176-178.

[5] Nida, 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2003:234.

[6] 彭晓燕.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景区标识语的翻译:以呼和浩特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3(8):89-9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2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89.

[8] 王淑芳,张皓,俞益武,等.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英译的现状与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63-65,77.

猜你喜欢

普陀山功能对等
海天佛国普陀山
从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看《诗经》翻译之功能对等
莱尔《老年的浪漫》英译本语言浅析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
普陀山に見る観音信仰中日交流の歴史を検証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