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
2021-05-17郭玉峰高菲
郭玉峰 高菲
摘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武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发展动作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武术、真正掌握技能,是许多一线教师面临的难题。中低年级学生乐于模仿、好奇心强,采用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形式,能够让他们持久保持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技能。
关键词:小学;武术游戏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3-0036-03
武术游戏化教学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运用游戏化的练习形式结合武术内容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运用器材道具和练习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武术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武术游戏化教学不是单调、单一的基本动作练习,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有效实施武术游戏化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内容编排要抓核心、有递进;第二,动作学习要多互动、有攻防;第三,游戏活动要多变化、有情境。本文针对小学武术教学,将游戏融入教学过程,改变学生单一接受的被动学习模式,解决武术教学枯燥难理解的特质,使得学生在课上能够主动接受学习内容,自觉进行武术学习与训练,为今后的武术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模式与方法。
一、内容设计要抓核心、有递进
(一)研磨课标,依据学业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不同水平段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实施要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新课标只给出了大概的教学范围,武术动作内容非常丰富,但教学课时有限,要求教师认真梳理、筛选教学内容,从中选择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进行编排。
学校开设了武术校本课程,体育组教师们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武术基本动作、武术相关身体素质练习、武术器械内容等。丰富的内容能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分析学情,结合项目特点编排内容
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针对各水平段学生的学情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低年级教学主要将武术动作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游戏中,重点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柔韧素质和身体的协调性;中年级教学要关注武术精气神的培养,强调对动作的体验、思考和劲力表现;高年级重点在于运用基本的武术动作,完成简单的武术套路,了解攻防原理之后能创编武术组合动作,掌握简单的器械练习方法。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对武术项目有天然的兴趣,尤其是男生,非常喜欢“舞枪弄棒”,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唤起容易但保持不易。而武术学习最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在后期学习武术动作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中、低年级,需要让学生多进行基本功练习,如横叉、纵叉、压腿、压肩、基本手型、步型等,但这些基本功动作单一,练习起来难免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把基本功动作进行组合,满足学生展示的欲望。除此之外,还要加入武术名家小故事、基本礼仪、基本动作小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把武术学习和语文、历史、品德、美术等多个学科内容相整合,营造立体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浸润式的体验中身体有感受、内心有触动、练习有互动、学中有思考、课后有复习,使其对武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动作学習要多互动、有攻防
在与学生访谈中发现,有的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流程永远是“示范讲解一练习纠错再练习”,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变成了“学动作”,而要“做好武术动作”却不是几节课能够实现的,即便是教师不断地示范讲解,学生仍然会在模仿、遗忘、犯错、纠错的过程中失去兴趣,无法真正掌握武术动作,在课外锻炼时,也很少能看见学生练习武术。
竞争与挑战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而武术中蕴含的攻防对抗则是最吸引学生的特点之一,双人或多人的对抗练习,能够增加学生对动作的感悟,加深记忆,而且对抗情境可以有丰富的变化,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刺激,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
(一)巧设攻防,激发兴趣
攻与防是武术项目的特点,攻防练习是武术练习的特色,“攻”可培养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防”则能让学生体会灵活多变、不轻言失败的精神。攻防中一来一往的招式强调精、气、神的全面配合,每一个动作从预备式开始到演练结束,始终要保持攻防意识,做到面前无人似有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对手”的情境。
例如,在进行格挡冲拳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小体操垫进行有攻防的动作练习。具体做法如下:
两名学生为一组,一人持小体操垫成“L”形于胸腹前,另一人做格挡冲拳动作击打垫子,练习者完成动作后,持垫同学迅速向前进攻,练习者用各种方式快速躲闪。这个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准确判断的能力,学生在练习中也明确了什么动作是“攻”、什么动作是“守”,如何才能合理地躲避对方的进攻。看似简单的“格挡冲拳”动作,加入了“打出去快闪躲”的攻防情境之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并且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武术味道。
(二)多用互动,强调配合
攻防练习通常需要两人或多人完成,这时小组学习就能发挥作用。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讨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攻防练习,能够提高学生表达、协商、合作等社会交往能力。同时,教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练习,例如“如何将已经学过的冲拳、格挡、弹踢等动作组合成有攻有防的双人练习?”学生就会在问题的驱动下,充分拓展思维,积极主动地去尝试练习。
需要注意的是,攻防练习中多有力量的冲撞,而中、低年级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力度和行为,不能简单地将情境设置为“打斗”,否则很容易变成“打闹”,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事先明确安全和规则要求,例如两人之间的配合和交流,小组之间练习空间的安全,禁止使用的一些动作、行为等,避免学生出现安全事故。
(三)借助“他力”,正向迁移
传统的武术动作练习方法是原地练习和简单动作反复练习,在教学中为了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可以在不破坏动作本身的前提下创新练习方法。体育运动项目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共性特点,我们可以找到武术和其他运动项目的相似点,结合相似点进行练习,实现正向迁移,也能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有趣。
例如对田径游戏中的攻城游戏做“武术化”改编。方法如下:两组学生相距10米面对面站立,听口令迎面跑到中点进行“剪刀、石头、布”游戏,输者返回,赢者继续前进。游戏中用马步、弓步、丁字步代表剪刀、石头、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奔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在“动”中练习武术步型。
除此之外,武术游戏化教学还要突出同一内容的多种练习形式,将武术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融合移动变化中的平衡、柔韧、对抗等武术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利用小轮胎进行基本步型的练习,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接龙等游戏形式,增进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游戏化教学带来的武术学习新体验。
(四)学以致用,渗透武德
武术源于生活,学习武术的过程,不仅是用身体掌握动作要领,而且通过在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动作的攻防使用方法,了解武术背后的人文知识和故事由来。将武术的学习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武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目的,除了提升学生的武术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之外,更多地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形成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精忠报国、保卫国家的决心与勇气,形成中华文化体制下武术精髓的延伸与传递,这种武术精神更细化于每一个生活的角落与细节,对于这种精神的传承,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做人中得到修养与升华。
三、游戏活动要多变化,有情境
武术动作的有效学习,离不开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因此,武术的游戏化教学,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设计,还要有趣得法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在练习中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提高基本身体素质、激活创新思维。
(一)基本素质练习方法
1.武术基本步法练习:行步开火车游戏
方法:学生一路纵队,围绕轮胎进行S路线的走跑交替练习,每圈跑完后交换领头人,每个领头人要想出不一样的动作,带领小组成员进行练习。
通过不同路线、速度、动作的设计,增强小组间配合默契,同时体会行步动作的穿梭与流畅感,掌握脚下动作的步法要领。
2.柔韧素质练习:柔韧赛跑
方法: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两人一组,运用拳、掌、勾三个基本手型代替剪刀、石头、布进行游戏,获胜者利用竖叉或横叉动作向前移动,失败者原地竖叉或横叉继续游戏。
欢快的音乐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用拳、掌、勾的手型可以检验学生动作掌握熟练程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利用竖叉或者横叉的移动,增强了学生的柔韧性。
3.力量素质练习:技高一筹
方法:设置三个不同的高度,赋予相应的分数,学生助跑起跳、腾空摸高,摸到得分,没有摸到扣一分,进行个人积分或小组积分比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高度,得分方法也可以改为用脚尖腾空踢碰物体。
运用游戏比赛的形式把比较枯燥、有难度的学习变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趣味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协调性,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武术基本动作的理解。
(二)思维创新练习方法
1.创编大赛:教师给出动作名称,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对名称的理解做出动作,形式不限。
2.举一反三:让学生将已學的武术组合动作反方向做一遍。
3.动作接龙:教师将套路中的动作拆分成若干个简单动作,小组中每人负责一个动作的学习,自己学会之后还要教会组内其他成员。最后将完整的动作串联起来进行小组展示。
通过武术游戏内容的创编和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也能检验学生对单个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活动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武术组合动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教学实施效果反馈
为了研究教学效果,笔者对教学方法实验班级进行随机抽样访谈,研究他们在具体授课后的学习效果。针对三至六年级的4个班级按照本文的武术游戏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验,课后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访谈。
30名学生中,三年级7人,四年级10人,五年级6人,六年级7人。94%的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学生说:“通过这样的课堂,我觉得学武术变得更有意思了,本身我就还挺喜欢武术的,这样的武术更让我喜欢了!”“我之前挺讨厌上武术课的,觉得特没劲,还特别累,上完课以后还出一身汗,但是这一次上的课就感觉变得好玩了,就像是课间做游戏一样,好像武术课也没有那么讨厌了。”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武术游戏化教学能够改变学生对武术课的态度。
30名受访者中,28名学生对于此次课程的感受都是“有意思”“好玩”,有26名学生认为游戏化教学让他们觉得武术更容易接受,减少了疲惫感和枯燥感,在回答“现在的武术课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的问题时,有17名学生提到了时间过得更快,有7名学生提到了在上课的过程中参与和投入度提高,有21名学生认为游戏化武术学习更容易让人接受新动作,也更容易记忆。
五、结论与建议
在武术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器材的合理使用、游戏内容的合理设计、练习形式的合理运用,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更深层次地激发了学习内驱力,形成了坚持武术锻炼的态度。另一方面,学生对武术文化、动作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看懂示意图,能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够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想。
在日常教学中,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武术,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即便是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日复一日地重复使用,也会变得乏味和无趣,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应对不断成长的学生。本文中提到的游戏化的方法策略都是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过的,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仍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武术游戏化教学的方法策略,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