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沙窑釉下多彩瓷

2021-05-17文惠玲

佛山陶瓷 2021年3期

文惠玲

摘 要:初了解釉下彩瓷,觉得很惊艳,颜色清新雅致,色泽光润如玉,在1300多度高温烧制下,日常使用起来安全无毒。釉下彩瓷是长沙窑的首创,打破了隋唐时期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为传统瓷器的创新发展寻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也为今日丰富的彩釉瓷器发展铺垫了一定基础。仅仅存世一个多世纪的长沙窑,在釉下彩瓷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又值得研究的经典作品,也为后代留下不可忽略的文化影响。

关键词:长沙窑;釉下彩瓷;单色釉;多色釉

1 长沙窑兴起的历史背景

长沙窑又名“铜关窑”,地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关镇。自隋唐时南方越窑制青瓷、北方邢窑产白瓷的南青北白制瓷形成后,湖南岳州窑,从东汉开始制瓷,因岳州窑大部分窑址地处于湘阴县,故也称湘阴窑,制青瓷,当时的湖南只有一个岳州窑。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朝野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中原社会经济遭到了战火的强烈破坏,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下,其中有不少制瓷工匠,中原制瓷工匠在湘江与南方的制瓷技术相融合,为长沙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节点。正是有了这个独特的契机,再加上长沙窑有着利于制瓷的外部自然条件,瓷土资源十分丰富,为制作瓷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长沙窑又地靠湘江水路交通十分方便。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长沙窑必定是要从岳州窑中脱离出来,初始的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长沙窑从岳州窑分离出来之后,早期生产瓷器的风格与岳州窑十分相似,均以青瓷为主。后期风格骤变,生产出多种单色釉彩,如红釉、绿釉、蓝釉、黑釉、褐釉等,以及首创了釉下多彩瓷,打破了以青釉、白釉为主的单一釉色风格。

2长沙窑制瓷特点

受南青北白制瓷格局的影响,唐代中后期长沙窑初建立时制造的主要是青瓷。在吸收了中原制瓷工匠带来的新元素后,长沙窑无论从器物的胎质、造型、产品种类、装饰、釉色上来看,都与岳州窑以及南方窑口的瓷器有了明显的区别。

从胎质上来看,长沙窑瓷的胎质与岳州窑的大体相同,相较于岳州窑厚重紧密的胎质,长沙窑受北方制瓷工艺的影响,长沙窑的胎质更加疏松。长沙窑瓷器在施釉之前,会在瓷胎体上先涂上一层化妆土,这在岳州窑中很难见到这个技法的,在北方如河南地区使用化妆土是非常普遍的。长沙窑制瓷的原料是很不错的,胎料细腻。但长沙窑的制瓷胎料没有经过很仔细的处理,胎料中含的颗粒就比较粗,即所含的铁矿物就比较多,所以烧出来的瓷器白度不高。那在瓷胎体上施一层细腻的化妆土,再上彩釉,最后施上一层透明的青釉。薄薄一层细腻的化妆土提高瓷器胎体的白度,更好的再施彩釉,再与透明的青釉相融合,看似像乳白釉类器物。

从器物造型上来看,长沙窑生产的瓷器造型有1、壶类、在器物分类中,排名第一,史游《急就篇》说:“壶,圆器也,腹大而有颈。”有执手壶和横柄壶这两大类。2、碗类,3、罐(坛)类,4、瓶类,5、碟类,6、盏类,7、杯类,8、盆类,9、洗类,10、盒类,11、灯类,12、枕类13、炉类,14、炊具類,15、碾具类,16、文具类等等。器物种类比较丰富,体现了社会的稳定和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器物广泛。

从产品种类上来看,长沙窑瓷器的器型有了一定的改变,比如像南方地区的窑口很少烧制瓷枕这类器物,中原地区窑口烧制瓷枕却很普遍,有三彩枕、绞胎枕等。受北方制瓷工匠的影响长沙窑开始烧制瓷枕,长沙窑还烧制了不少玩具类产品,如三彩小狮、三彩小狗、三彩小象等。长沙窑生产的这些新种类的瓷器岳州窑是没有生产过的,与岳州窑瓷器种类有相对的区分。

从装饰上来看,长沙窑起初的装饰手法及釉色都比较单一,偏向于岳州窑的风格。经过后期长沙窑的自我改创,创新出来多种单色釉彩,如红釉、绿釉、黄釉、黑釉、白釉等,及多种单色彩釉混合装饰,有颜色釉和彩绘,又可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等。

3长沙窑单色彩瓷的兴起与发展

长沙窑从岳州窑中分离出来后,想要稳固的在制瓷圈子内立足下来,必须多吸收南北方窑口的优势再进行自主创新。当时社会主流瓷器是青瓷和白瓷,没有其它颜色釉,在长沙窑的万象包容下,首创了釉下彩瓷。

从单色彩釉来说,长沙窑的有色彩釉有:红釉、绿釉、蓝釉、酱釉、褐釉、黑釉、花釉窑变釉等。红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吉祥色,古时候的对联和婚庆节日,喜庆的日子都会使用红色,代表着人们心情愉悦和事事如意,所以红釉的出现便成为了一种十分名贵的釉色。长沙窑的红釉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色釉,红釉是在还原氛围中烧成的,由于红釉的呈色度非常不稳定,瓷器整体烧成红色数量非常少。据考古发现,仅存世几件,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中这件呈色最好看(如图1)。长沙窑的铜红色釉,铜红釉色泽鲜亮而不光艳,较为厚重。瓷器显色度也像红色釉那样,呈色也很不稳定,有颜色呈显绿色块或绿色苔点。据专家研究发现,长沙窑的铜红釉原来是准备烧制绿釉的,却因窑内的氛围变化和其它的因素影响烧成了铜红釉,红色釉的出现,在陶瓷彩色釉史上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绿釉和蓝釉都是以铜为着色剂的色釉,在氧化焰里烧制成瓷器,长沙窑绿釉瓷器数量也不多,但是绿釉烧制在瓷器上,呈色度是比红色釉稳定很多,釉色相对来说很纯净。长沙窑蓝釉着色剂的颜料提炼不纯,所以蓝釉含的杂质比较多。酱釉、褐釉、黑釉等颜色深的釉色基本上都是以铁为着色剂,以含铁量多少和烧制窑内氛围来决定色釉的深浅度。长沙窑工匠对含铁为着色剂的瓷器,这个技术掌握的很好,黑釉瓷器烧制的非常成熟,釉色呈色稳定,光泽性好。花釉最早不属于南方窑口,属于中原及北方地区,长沙窑吸收了中原制瓷技艺,所生产的彩釉瓷器有部分是运用了花釉。长沙窑花釉主要有青釉上饰白彩斑、饰褐斑和白釉上饰绿彩斑等。窑变釉是因为瓷器施了釉在因素不稳定的窑内烧制,受窑内多重因素的影响,烧成后会得到意外的窑变效果。

从施釉手法上来看,长沙窑是在瓷胎上先涂上一层化妆土,然后再上一层釉,甚至多层釉,这种施釉的手法就叫做复釉。长沙窑烧制的瓷器不仅有单层釉,还有双层釉和多层釉。施多层釉的器物的光泽性会比较好,如我们只施一层釉,有可能釉没有在瓷胎上附着均匀,多层釉叠加在瓷胎上,釉的厚度够,把瓷胎上不平整的地方盖住修饰好了,自然光泽度就好了。长沙窑有些瓷器的施釉手法是先上色釉,再在色釉上罩一层青白釉,这样会使色釉的光泽度更好看。

单色彩釉的发展,说明长沙窑已经在努力创新和积极探索。面对不同釉下颜色,对瓷器与多彩釉结合起来有一个新的了解,颜色不同以不同的金属为着色剂,烧窑氛围也不一样。由于技术水平还没有发展到位,不同单色釉还不能混在一窑烧制。

4长沙窑由单色彩瓷到多色彩瓷的转变发展

早在长沙窑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彩瓷,之前出现的彩瓷是单一的以铁元素为着色剂的褐色,适用范围比较小。

单色釉彩瓷的难题已经攻破,长沙窑有尝试着将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釉结合在一体,烧制在同一个瓷器上。长沙窑烧制釉下多彩瓷时,主要以铜铁这两种金属元素为着色剂,和金属矿物料的性能、不同的窑内氛围、工匠创新等方面,恰巧就烧出来了红釉、绿釉、蓝釉、黑釉、褐釉等彩釉。红釉可分为深红,血红,浅红等红色不同阶段的呈色度,绿釉也可分为墨绿,草绿和草绿,铜铁元素的着色剂可以混合使用烧制不同颜色的彩釉。

长沙窑瓷器除了单色彩釉之外,另外一个很大的特色是一个瓷器上面有多种颜色,也就是将不同颜色釉混合用在同一件瓷器上,可以让瓷器更加具有美感,内容更丰富。褐绿彩与红色彩的组合,再施上一层青釉,瓷器釉下褐彩、绿彩和红彩的交汇,与淡淡的青釉相衬,显得格外的生动,褐色彩还能和蓝色彩、黑色彩、红色彩等其这种组合成画面。如这件白釉红绿彩瓷壶,在这件瓷器上红绿两种彩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图2)。釉下多彩瓷是长沙窑首创的,在此之前很少有甚至没有。

长沙窑彩釉的施彩技法不像施单色彩釉那样简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人们一直在纠结长沙窑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但对于长沙窑,我们可以说它既是釉上彩,又有釉下彩,还有釉中彩。长沙窑独特的装饰技法决定了它的画面色彩是釉上彩,还是在釉下彩。我们先来说釉上彩,长沙窑的釉上彩是学习了中原的施釉技法和唐三彩的施釉技法而来的,将一种色釉撒在另一种色釉上面,多种颜色混合起来,烧制完成后形成了一个斑斓的画面。釉上彩还有是将彩绘在釉上,由于釉是具有流动性的,釉与彩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相互熔融,自由流淌,这种人为是不可控的,会形成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接下来说长沙窑的釉下彩,因为长沙窑的瓷土没有处理的很细腻,白度也不够,所以长沙窑瓷器在彩绘或施釉之前,先要在瓷胎上涂上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再在化妆土上进行彩绘,最近再施上一层透明青釉,在高温烧制后釉下彩瓷即完成,透明青釉可以使釉下彩绘瓷器完整并长久保留而不失光泽度。

长沙窑的单色彩釉和多彩釉的制作,多彩釉从工艺上、制作方法上、选料上等都比单色釉复杂的多。多种色釉混合一起烧制对选材料的要求比较高,每种颜色它的着色剂不相同,化学成分不一样,烧窑最佳温度范围有差别,烧窑氛围也不同。能将多彩釉混合起来在同一窑内烧制成功,并且呈色都稳定,这是很难做到的。长沙窑釉下彩瓷的创新和成功,少不了制瓷工匠们的辛苦与努力。

5 结 语

在辉煌时期,长沙窯彩釉瓷烧制的很成熟,瓷器非常精美,长沙窑地靠湘江水路交通十分方便,即销售路线也是非常广泛的。长沙窑的瓷器在国内外很畅销,在国内江西、安徽、江苏、上海、西安、重庆、石家庄等十几个城市都发现了长沙窑的瓷器,与国外销售的同时接纳了一些西方的文化,快速吸收并与中国的文化相结合创新。创新是长沙窑的精神支柱,创新使长沙窑在短期内快速的崛起,与之主流青白瓷相并列。

长沙窑辉煌时期仅仅过了一个多世纪,就慢慢消褪下去了。长沙窑存在的主观条件是不容质疑的,但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不利于长沙窑的发展,一是长沙窑地处湘水陆,不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则很不方便。二是长沙窑瓷土原料不够细腻,制作不了高档瓷器,尽管瓷器很精美,也制作不了皇家所需要的精品瓷器。三是长沙窑兴起时间短,不能像主流瓷器邢窑,越窑那样有长期技术的积累,缺乏官府的支持等等原因,使得长沙窑在一个多世纪之后就慢慢没落了。

长沙窑秉承着自主创新,包容多方文化元素的原则下,在陶瓷史上留下的精彩的一笔,为后来醴陵釉下彩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健. 长沙窑釉下彩与醴陵釉下彩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 张玉山,丁益,梁铂.长沙窑器物的釉彩工艺新析[J].中国陶瓷,2018,54(11):79-83+87.

[3] 张海军.论长沙窑的继承与发展[J].收藏家,2018(04):55-58.

[4] 湖湘陶瓷二长沙窑卷[M]/李建毛著.—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