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陶瓷鹿纹“形、用、意”特征研究
2021-05-17陈晶李婳
陈晶 李婳
摘 要:鹿既是一种动物,也是吉祥福瑞的象征,从原始社会开始到明清时期,各历史都有着大批与鹿纹相关的陶瓷艺术品流传下来。本文以图像学研究视角,探究明清时期陶瓷器上鹿纹的“形、用、意”三个特征,了解鹿纹是传统主要的动物装饰纹饰,它所体现了古代先人的艺术思想和文化情感。
关键词:明清;鹿纹;形式;功用;观念
1 鹿纹的始源
鹿纹在历史中是较早出现的装饰纹样,中国自古便有关于鹿的文献记载。《说文》中有云:“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又如《宋书·符瑞志》里记载:“天鹿者,纯灵之兽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道备则至。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可见在古人眼中,鹿既是一种动物,也是一种吉祥福瑞的象征,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寓意。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就在石壁上刻有鹿形图案。在仰韶文化时期,便出现四大图腾形象,其中包括鹿纹、鸟纹、鱼纹、蛙纹。由于鹿纹其美好的形象特征,并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成为多种艺术门类的研究对象,它在中国传统儒释道三种文化当中都具有神圣的象征。
纹样是陶瓷器物的装饰手法,它不仅能传递出文字、造型所不能表达的语义和内涵,它也是人在历史的活动中留下的人文记忆。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各历史阶段都有着大量的鹿纹陶瓷器流传下来,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此时的陶瓷艺术成就非常之高,在陶瓷器物中经常都可见到鹿纹的身影。陶瓷中的鹿纹不仅题材多种多样,还展现出它独有的时代性和艺术性,可以从纹饰的“形、用、意”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形”是指纹饰的形式特征,“用”是指纹饰的功用特征,“意”是指纹饰的观念特征,这三个特征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展现了鹿纹在陶瓷器物上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情感。
2明清陶瓷鹿纹的形式特征
2.1陶瓷鹿纹的外形
明清时期的陶瓷进入了一个绘画装饰的时代,陶瓷器物上的纹样丰富、多变,其中动物纹饰仅次于植物纹饰的题材,在所有的动物纹中龙纹是历史发展中重要的纹饰,而其它如马、鹿、羊、兔、虎等也是主要的动物纹饰。其中鹿纹由于其外形可爱,又寓意吉祥,在明、清两个时期大量的陶瓷器物上绘有其形态。其中最为多见的器型为盘,其次还有瓶、碗、罐等,在这些陶瓷器型上它们或以鹿纹为主要的装饰纹样,或以鹿纹为辅助纹样,兼有其他纹饰共同装饰,整体纹样具有丰富、多样化的特点,从这些图纹中展现出匠人们的奇思妙想和传递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根据我国悠久的养鹿历史,在生活中比较多见的大都为梅花鹿、马鹿、水鹿、驯鹿、麋鹿等,虽然它们都有相似的外形,但从体格、鹿角、纹理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明清时期的陶瓷鹿纹装饰有时为一只、两只、几只或群鹿,鹿的身上大多有美丽的斑点,可见这些基本都是以梅花鹿为原型,它具有细长的四肢、直立的大耳,灵动的眼眸,整体给人以秀美、灵动之感,获得各阶层人们的一致喜爱。
2.2陶瓷鹿纹的构图与色彩
明清时期陶瓷器物绘画主要有釉下青花、青花斗彩、五彩、釉上粉彩、古彩,不同装饰技法赋予了鹿纹不同的艺术特征,青花笔法含蓄概括,粉古彩绘画精巧细致。纵观两个时期的陶瓷器物,官窑鹿纹画面工整、细腻、精致,鹿的造型和动态都非常讲究,例如图1为万历年间民窑的青花鹿纹碗,它们都是百姓日常生活所用之器,这种以鹿纹为主要装饰纹样的碗是较为常见的纹饰,画面构图活泼、自由,绘制笔法流畅、洒脱,虽然看似画面不够工整、细致,但却正好体现了民窑青花绘画的特点。这两只碗上的鹿为不带角的雌鹿,前者抬腿似奔驰、玩耍,后者似遥望、思索,两个画面虽然都以鹿纹为主要装饰,但从不同的画师的笔法中展现了鹿儿的不同神情和风格,既可洒脱,也可精细;既可概括,又可写实;既可丰满,也可空明,由此从民窑陶瓷鹿纹中可窥见民间艺术真实的时代特征。
“明洪武三十五年,开始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亦即官窑”,官窑瓷器专为帝王宫廷使用,其设计、制作、烧成都非常讲究,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粉彩百鹿纹双螭耳尊》(图2),尊身以粉彩技法通体绘有山间群鹿,鹿身上大多有点状纹样的装饰,它们或奔跑,或依偎,或憩息,带角的公鹿和无角的母鹿较为平均地分布在山石、松树、花草等景物中,整个鹿群疏密有致、神态各异,仿佛展现了一幅鹿儿们惬意的生活场景。鹿纹从明中晚期年间就开始出现并渐多,如明万历的《青花五彩百鹿纹尊》(图3),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红、黄、绿、褐等色彩绘出群鹿在山涧奔跑嬉戏的场景,整体色彩和乾隆时期有所不同的是鹿纹抽象概括,色彩鲜艳明快,山石简练而富有趣味性。但万历的百鹿纹不够写实,更具有装饰性,可见由明至清百鹿纹从抽象走向写实,从稚拙走向精美,从现代审美来看每个时期的百鹿纹各有特色。
3 明清陶瓷鹿纹的的功用特征
“用”指的是功用、功能,一般首先想到器物的实用、适用性。依附于器物的纹饰,不仅只有装饰性和附属性,它也有自身的功能价值,陶瓷器物上的鹿纹以独特的纹样视角表达了其内涵,综合功用特征包括官用与民用、日用和赏用、寄情和喻情这三类。
明清时期瓷器器型样式种类繁多,其中绘有鹿纹的碗、盘多见于民间百姓使用,这些带有鹿纹的瓷器除了一般的装饰美化作用外,還赋予更多吉祥寓意、祝愿期许的作用;另外,带有精美鹿纹的罐、尊多见于帝王、宫廷使用,特别是前文提及的“百鹿纹”从明代晚期出现,至清代乾隆时期越见流行,虽至光绪时期纹饰渐失生动,但可见百鹿纹瓷器在皇室陈列欣赏中的喜爱。从目前鹿纹瓷器史料中可见,以实用为主的多为民间百姓日常所用陶瓷,以纯观赏性为主的陶瓷多为帝王所用,可见,鹿纹装饰的陶瓷器在明清时期各个阶层都深受喜爱。
在明代和清代的陶瓷装饰中的鹿纹,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美丽外形,更具有古人寄情于物,借物喻情的作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方式不仅包括器型、文字、技术等,也能从纹饰的图形中解读先辈们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时代思想特征。这件康熙红彩仙人祝寿碗(图4)的纹饰内容以描绘祝寿路途的仙人为主,人物间有鹤、鹿穿插在其中,类似这种与神仙相关的鹿纹清代大量出现,此时人们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将向往健康、福泽、长寿的思想寄情于仙人和仙鹿,以神、仙化的纹饰对象寄予美好的精神暗示作用。
4明清陶瓷鹿纹的的观念特征
鹿纹的“意”除了指内容题材的基本含义,更是由表象下体现不同时代的观念特征。纹饰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一般民众,此时期鹿纹的大量运用,其基本语义下虽然都具有吉祥之意,但此外还细分出不同意义和观念特征。
4.1长寿安康
在《述异记》中有“鹿千年化为苍,又五百年化为白,又五百年化为玄。”因此古人认为鹿是长寿的仙兽,鹿可以寿命达千年,乃至成为仙人坐骑或伴随人们升仙的祥兽,因此,鹿纹演变成陶瓷器物上的纹样后,自然便有了长寿安康之意。图5是一件明代的青花白鹿纹碗,碗上的纹饰是由两只不同姿态的鹿纹重复构成的,鹿纹轮廓外描绘了蓝色的枝叶,以蓝地白花的方法表现白鹿,而白色的鹿纹碗表达的不仅是美观,更是从这只碗中可见当时社会对道教的崇尚,对祥瑞奇兽的迷恋,白鹿可见为其中的一种。此外,陶瓷器中常见的还有老寿星骑梅花鹿的画面,寿星和梅花鹿的组合代表了“寿”,预示着人们可以福寿延年。
4.2美好吉祥
汉语的鹿与“禄”、“六”谐音,因此鹿又经常与仙鹤、蝙蝠、松树等题材一起并组合构图。古人以仙鹤为仙禽,寓意为长寿,与鹿组合的陶瓷纹饰可有“六合同春”之意,如图6为清康熙年间的青花鹿鹤同春图凤尾尊,尊身通体绘有鹿、鹤,再加以山石、树木、祥云装饰,青花绘制的鹿形态各异,整个纹饰以吉祥的鹿、长生的仙鹤,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福趣画面。而当鹿与蝙蝠、寿桃同时装饰时,由于蝠同“福”,纹饰又组合出了具有福禄、美好的吉祥画面。此外,鹿纹还时常与松树单独构成画面,松树除了代表坚强不屈、顽强向上,還象征着大吉大利,人们认为松树越大、越茂盛,那么喜事就越多,两者的结合也寓意着美好吉祥。
4.3加官进爵
“禄”有“俸禄”的意思,鹿纹在陶瓷器物上的装饰也具有“入仕”的观念,以此展望在朝为官越来越高,俸禄越来越多之意。图7的青花高官厚禄纹碗底残片,在明代末年较为常见,画面洒脱地描绘了一个带着高帽的官员,其寓意为“高官”;官员身后藏着一只鹿,寓为“厚禄”,民间青花高士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而鹿也形神具备的被描绘出来,其中表达人们希望升官发财、以求权贵的观念。由明末时期大量的高官厚禄纹陶瓷残片,可见,此时人们对加官进爵有着的美好期许和无限向往,这不仅反映出景德镇地方瓷绘特色,更反映出此时工匠们迎合了学子对功名厚禄的向往。
5结语
鹿纹作为中国传统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时代的演化更迭中并未湮灭成为古籍中的古董,其丰富的形式特征,独有的纹饰功用和吉祥多变的观念意义,传递出明清陶瓷器上鹿纹的历史文化性。鹿纹不仅是一个动物装饰纹饰,更是古代先人的人文信仰和思想结晶,研究鹿纹图像的“形、用、意”的特征,是对明清时期传统“鹿”文化的传承、借鉴与发展,让鹿纹在未来的陶瓷设计、创作中成为闪亮的明星。
参考文献
[1] 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M]. 东方出版中心, 2010.
[2] 铁源.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 乾隆卷[M]. 朝华出版社, 2005.
[3] 铁源.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动物纹饰卷[M]. 华龄出版社, 2005.
[4] 熊廖, 熊寰. 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典[M].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
[5] 中国古陶瓷饰纹发展史论纲.陆军.博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