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实施略论

2021-05-17李玉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施语文教学情感

李玉海

摘要: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优秀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无不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感,作家也总是尽力捕捉一些最能表达自己情思的景和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欣赏写景状物文章的方法,把握所写景物的特征,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明晰作者情感所产生的根源,进而不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从而完成对作品的再创作,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0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主要方面,也即三大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审美情趣的提高、心灵世界的丰富等。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挖掘教材的情感素材,积极汲取情感源泉,充分利用课文情感创设育人环境,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最终达成积极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们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散文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独特的审美特征、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作家、评论家去写、去赏。无论是写还是赏,情感都是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散文作为充溢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是学生体验人生情感、感悟生活百味的一个重要窗口。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领略散文所独有的情感魅力,在赏析中使学生得到审美的满足,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和意志,激发、维持、强化认知活动,从而提高个体的认知效率。以朱自清抒情散文《荷塘月色》为例,课文通篇表现了作者在当时特定背景下内心的一种苦闷与迷惘,因而文章全篇抒发的情感基调“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样的情感深刻表现在作者的笔下,所描写的景物也呈现出一种隐约的、朦胧的、恬静的意境之美。特别是文中两段如诗如画的写景状物描写,集中烘托了这样的情感基调,不失为生动写照。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明确作者此刻的创作背景,烘托情感、渲染氛围,使学生渐渐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情感共鸣共振,从而真正领会到作者笔下的美。

二、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诗歌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倾注、沉浸了作者大量的情感。它不仅是作者审美创作的艺术结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我们学习、鉴赏诗歌时的基本审美单元。诗歌鉴赏中,如果我们紧紧地把握住了其中的意象,就非常有利于理解作者蕴含其间的情感。师生鉴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挥想象力,充分展开联想,努力从整体上解读,将各组意象融合起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和共鸣。如教学杜甫的《漫成一首》,该诗由鱼、鹭、灯、月等意象组成,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的艺术画卷。教师以辨析意象的动静、虚实、色彩等入手,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鉴赏。在马致远《秋思》中,“昏鸦”“老树”等意象给人以清冷凄清之感,而王维《山居秋暝》中“清泉”“明月”等意象,则展示了欢愉恬静的美。再如,我们学过的诗句“风静花犹落”,体会到的是静中显动,而“鸟鸣山更幽”,则更多是突出了一种动中之静。概言之,不管是意象的辨析还是串联,都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努力在平时予以领悟和积淀。诗歌中的意象,与本民族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息息相关,在历史的發展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情感色彩。如熟知的“月亮”一词,在诗歌里就是一个含有别情、愁思的象征意象,“梧桐”则是伤感、凄凉的象征,而“杜鹃”又是痛楚、悲切的象征,不一而足。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情感表达的一种独特方式。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多维阅读,通过不断的课内课外阅读,努力提高语文素养,进而不断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

三、美读之中强化情感教学

美读,字面之意即是美美地阅读,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读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不仅是一种审美情感的同频共振,更是高层次上的审美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沿着文章的脉络,不断探寻笔者的内心精神世界,在此过程中充满感情地去读,不断实现读得美。学生读得美的过程,既是作品语言积淀为读者语感,也是作品情感内化为读者情感。具体地讲,1.通读。这是在整体上理解性地读作品,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学生边读边理解,初步掌握文中字、词、句,实现在整体上理解课文,把握文章主旨。2.读熟。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能够流畅、熟练地朗读,按照教学的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流畅而充满感情地朗读。当然,有了读熟还是不行的,需要向教学的目标——美读再努力。3.该阶段就是读美课文了。在学生前期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深入作者内心,尽情体悟、赏析和展现作者和文章的丰富情感。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个别学习力较弱的学生,重点强调要读准确,在满足读准字、词、句、篇的基础上,逐步把握和领悟其间的情感。读美课文后,所呈现的教学景象是学生能够充分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充分挖掘文章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收获美、分享美、播种美,语感、审美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培育实现最终达成。

总之,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每一环节教学内容,赏析、领悟、融入、美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深化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以情育人,立德树人,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033000)

猜你喜欢

实施语文教学情感
情感
台上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