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然求去”的李鸿章是如何吃“回头草”的
2021-05-17眭达明
眭达明
有句俗语叫“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为有志气的人一旦做出了决定,即使遭受挫折,也不走回头路,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个观念有失偏颇。那些为了事业能屈能伸、能忍能让的人,实际上也是强者,同样受人尊敬。比如李鸿章这匹“好马”,如果也认死理,坚持不吃“回头草”,肯定成不了后来的李鸿章。
按照李鸿章同科进士兼好友郭嵩焘在《玉池老人自叙》中的说法,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十二日,李鸿章因李元度事件与曾国藩闹翻而“愤然求去”时,曾国藩觉得去年没有让李鸿章去福建就任延建邵道有些亏负他,现在不能再耽误其前程,也就顺水推舟,“立遣之行”。
然而李鸿章并没有立刻离去,曾国藩也没有像郭嵩焘说的那样立刻打发他走,双方似乎都有所等待。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李鸿章写给另一位同科进士兼好友沈葆桢信中的一句话,对于解开这个谜团或许有些参考作用:当曾国藩决定严劾李元度之后,李鸿章“力争月余不可,次青(李元度)复舍而他往,更激揆帅(曾国藩)之怒”。
两人都产生了悔意
李鸿章离去后,湘军祁门大本营日益受到太平军的威胁,曾国藩手下工作人员“亦将行李置舟中”,做好了随时逃命的准备,李鸿章早不走晚不走,偏偏此时赌气离去,自然使得人心更加浮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确实不小。曾国藩不仅觉得李鸿章不明大义,不达事理,而且认为李鸿章在自己最困难时借故离去,是一个“难与共患难”之人。此事也使李鸿章愤怒异常,他对胡林翼说:“自己原来认为曾国藩是豪杰之士,能够容纳各种不同意见和人物,如今才知道并非如此。”
此事对两人的伤害虽然很深,但他们的关系毕竟不同一般,事后冷静想想,又经朋友从中调和,于是都产生了悔意,都有重新和好的愿望。
李鸿章离开祁门之后,原打算去福建就任延建邵道道员,为此特意写信征求沈葆桢的意见。沈葆桢是福建人,对家乡情况十分了解,他设身处地为李鸿章着想,并为之提供福建那边的实情:“闽事糜烂,君至徒自枉其才耳。”因而力劝其放弃这一想法,重回曾国藩幕府。李鸿章于是长期滞留江西,未去福建上任。
郭嵩焘也写信劝李鸿章:“此时崛起草茅,必有因依。试念今日之天下,舍曾公谁可因依者?即有拂意,终须赖之以立功名。”也力劝其返回曾国藩身边。
李鸿章环顾左右,觉得当今能够“因依”而“赖之以立功名”者,的确只有曾国藩一人,于是“怦然有动于心”,萌生了吃“回头草”的想法。
对李鸿章极为欣赏的胡林翼,一边写信恳劝他回到曾国藩身边:“阁下将来一定大富大贵,但有个前提条件是不能离开曾国藩,你不依靠曾国藩,怎么能够取得进步?”一边致信曾国藩,促其召回李鸿章加以重用:“李鸿章这个人迟早会一飞冲天,没有人能够阻挡他飞黄腾达的脚步,不如带领他一起前进,还可以壮大我军的力量。”
李鸿章于是听从朋友们的劝告,决定重返曾国藩幕府。他本来就没有割断与曾国藩的联系,此后更是多次直接写信劝说,或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做工作,力劝曾国藩离开祁门。
在曾国藩方面,看到李鸿章出走之后,依然深切关注自己的安危,自然也被他的真情所感动并决定移师东流。李鸿章确实比较幸运,有一帮子能够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的朋友,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就产生悔意并下决心回到曾国藩身边。
曾国藩给足了面子
很想再回曾国藩幕府的李鸿章,看到湘军进攻当时的安徽省城所在地安庆并连获胜仗之后,便抓住时机向曾国藩写信致贺。以曾国藩的历练,一看便知此举是李鸿章回心转意的试探,于是捐弃前嫌,写信邀其回营:“若在江西无事,可即前来。”
不巧的是,因妻子患病,李鸿章耽误了动身时日。
曾国藩可能不知内情,便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五月十八日再给李鸿章写了一封让他不得不来的书信:“阁下久不来营,颇不可解。以公事论,业与淮扬水师各营官有堂属之名,岂能无故弃去,起灭不测?以私情论,去年出幕时,并无不来之约。今春祁门危险,疑君有曾子避越之情;夏间东流稍安,又疑有穆生去楚之意。鄙人遍身熱毒,内外交病,诸事废阁,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无穆生醴酒之嫌,则请台旆速来相助为理。”
曾国藩将“曾子避越”和“穆生去楚”两个故事连在一起写,意思是说:今年春天祁门危险的时候,李鸿章不回来,虽然会怀疑他跟曾子避越一样,是为了躲避战乱,但尚且能够理解;夏天移军东流以后,危险已经过去了,李鸿章还迟迟不来,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有穆生去楚之意,是怪自己对他礼数渐衰或者认为自己不讲道义,才不打算再回来。
这封信算是给足了面子。尽管妻子尚在重病之中,李鸿章还是决定抛妻别女(李鸿章当时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笔者注),先回曾国藩幕府上班,于咸丰十一年六月初六赶到湘军东流大营。两个月之后妻子去世,李鸿章再请假回江西料理丧事。
事实证明吃“回头草”的马是好马
李鸿章回来后,曾国藩对他“礼貌有加于前,军国要务,皆与筹商”。意思是曾国藩对李鸿章更加客气和尊重,军国要务都与他商量,说明曾国藩对李鸿章这匹吃“回头草”的“好马”,没有任何生分和歧视,更没有打入冷宫,而是照常欣赏和重用。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鸿章吃“回头草”不仅十分正确,而且绝对英明,从而彻底颠覆了“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俗语的合理性,也否定了它的存在意义。回营半年后,曾国藩就授予李鸿章重任,要他在安徽家乡组建淮军,驰援上海,稍后又推荐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让其独当一面,开创自己的事业。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