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育也可以“活色生香”

2021-05-17和生

科教新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活色生香家常菜通识

和生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了”。新学期开启,华东师范大学开了一门“活色生香”的通识课——《家常菜》。教学内容很家常也很丰富,既包括天南海北家中常做的“青椒土豆丝”,又包括极具地域特色的海派菜八宝辣酱、粤菜菠萝咕咾肉、川菜干烧大虾等菜品。

(2月25日 《新京报》)

这一课程的开发,其实也反映了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项转变: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也就是说,体美劳教育成为了大学教育的一项“硬指标”。《家常菜》课程开设,无疑是上述《意见》指导下,一种既接地气又攒人气的操作。

其实不唯“家常菜课”,早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各类通识课,可谓精彩纷呈。

比如,西北大学一直开设有爬树课,据说这能增加地质学、生物科学等学科学生的研究深度;厦门大学开设一门特色体育课——桨板运动。在南京农业大学,则连续多年开设“减脂课”,教学生如何科学减肥。

大学之大,很重要一點在于课程内容之丰富与全面。如今,年轻人踏入社会,越发需要更全面的能力与素质,作为国民教育链条的关键一环,在“育人”“成人”方面,大学也愈有必要充沛其精神,强健其体魄,长养其能力。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社会越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也需要通过通识教育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全面的能力,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做一个更全能的现代“后浪”。像“家常菜课”“自救营救”“护理”这类的通识教育课程,也需要高校同步跟进,多多益善。

猜你喜欢

活色生香家常菜通识
活色生香
家常菜难做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回归家常便饭
家常菜难做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活色生香”的语文课堂
爱上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