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特殊高中”为教育扶贫打开新思路

2021-05-17胡欣红

科教新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西海固新思路学子

胡欣红

在宁夏银川有两所“特殊”的高中,它们专门招收贫困山区的学生,不仅免收学杂费、住宿费,还给农村户口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它们首届招生时,少人问津,甚至还被当成“骗子学校”,但之后升学率和办学质量跃至全区前列。近18年来,两所高中已为宁夏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培养出了5万多名大学生。

(2月27日《北京青年报》)

“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在贫穷落后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是“奢侈品”,学生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贫困地区办教育,最难的不是学校设施等硬件问题,而是教育教学质量。诚如当地教育界人士所言,以前西海固地区的孩子就算考上了本地高中,能够升入大学的机会也很有限,因为教育质量和资源都跟不上。

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如果办学质量不行,贫困地区的孩子即便读了高中也没有什么出路,很可能就助长了“读书无用论”,令教育扶贫功亏一篑。而银川的这两所“特殊”高中——六盘山高中和育才中学却尝试了一种新模式,令人眼前一亮。

按照一般的办学规律,从资金投入、生源地等多方面考虑,起初不少专家建议将学校建在学生比较集中的地区,但最终决策者打破常规,决心在几百公里之外的首府银川市为西海固学子专门建设高中,这一创造性的办学模式,为山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让他们也能和城市孩子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

播撒希望,收获成果。一些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上学并考上大学后,能对身邊的乡亲们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人看到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开始真正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从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偏远地区,希望能够帮助落后地区做些实事,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据统计,在这两所高中5万多名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选择回到宁夏,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教师“返乡”。这样一种爱的传递,令人深切感受到教育扶贫的巨大力量。

脱贫攻坚已经胜利收官,但教育扶贫的神圣使命并没有随之终结。教育扶贫是动态长效的扶贫,最大限度地遏制住了脱贫后再次返贫的可能。无论是为巩固脱贫成效还是谋求贫困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改写西海固学子命运的“特殊高中”无疑为教育扶贫打开了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西海固新思路学子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北在哪?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与汉族的中医体质分析
关于西海固 我们一直了解得太少
整合催生新思路
行走在西海固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