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17苏欣郭丹丹
苏欣 郭丹丹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高发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肿瘤性疾病、肝硬化、贲门黏膜撕裂症等病因引发所致,患者临床表现为黑便、呕血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患者受消化道大量出血、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增加了治疗难度。目前多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患者,可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血流量,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量,但在炎症因子改善方面效果欠佳,影响疗效。为了探讨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对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 月~2019年6 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4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2];②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②药物过敏;③严重器质性功能不全;④精神异常;⑤1年内接受过消化系统手术治疗;⑥恶性肿瘤;⑦急性肠炎;⑧急性肠梗阻。采用红紫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9 例;年龄31~74 岁,平均年龄(58.39±9.13)岁;病程2 h~3 d,平均病程(24.25±15.92)h;致病因素包括肝硬化22 例,肿瘤性疾病13 例,血管病变7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8 例;年龄33~72 岁,平均年龄(58.54±8.52)岁;病程3 h~3 d,平均病程(24.08±15.98)h;致病因素包括肝硬化23 例,肿瘤性疾病10 例,血管病变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补液、维生素、补充血容量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生长抑素(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476)治疗,250 µg/h 生长抑素配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连用3 d,待停止出血1 d后逐步减少用药剂量,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4)治疗,10 万U 乌司他丁配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2 次/d,待停止出血1 d 后调整为1 次/d。两组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②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检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TNF-α、IL-2、IL-6。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1 d 内患者停止出血,胃管抽吸液无混浊,血红蛋白未明显降低,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有效:治疗3 d 内停止出血,生命体征恢复稳定,胃管抽吸液变清,无明显混浊;无效:治疗3 d 后仍伴存在活动性出血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④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耳鸣、头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止血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2、IL-6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L)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临床中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出血2 种类型,其中急性出血、大量出血患者常伴有心悸、心慌、头晕、四肢冰凉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或伴有血压、脉搏异常、失血性休克情况;慢性出血、出血量较少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临床中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应及时用药,快速达到预期止血目标[4]。李兆雷[1]研究后发现,采用乌司他丁+生长抑素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5.70%,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止血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止血效果、血尿淀粉酶恢复效果更好,有助于患者均尽早康复出院,疗效更加卓越。分析后可知,生长抑素可有效抑制机体内甲状腺刺激激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各种激素分泌,用药后能够明显抑制胃泌素、胃蛋白酶合成和释放,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量,减少门静脉压及其侧支循环局部的血流及压力;同时还可抑制胰腺内外分泌、胃小肠分泌,降低酶活性,积极发挥胰腺细胞、胃黏膜及肠道保护作用,减轻患者消化道出血症状。乌司他丁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主要自健康男性的新鲜尿液内分离纯化所得,对透明质酸酶、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等多种酶均具有强效抑制作用,用药后可明显抑制胰腺、胃部、肠道酶的活性,改善胃肠道功能,与生长抑素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李倩倩[2]以90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单用生长抑素对比,采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治疗患者能够有效降低IL-6、TNF-α 水平,应用效果理想。本文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2、IL-6 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炎症因子调控效果更加理想。研究后发现,消化道出血患者受出血、应激反应影响,血清内的IL-6、IL-2 和TNF-α 耗氧量均会发生变化,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部分病情危重患者甚至会出现全身性感染、衰竭等危急情况,因此有必要改善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引发的炎性反应。TNF-α 可介导全身的炎症反应,并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引发微循环障碍,激活炎症系统,释放大量一氧化氮、氧自由基。IL-6 属于一类急性反应期的一种炎症因子,可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且IL-6 升高会导致TNF-α 浓度上升,加剧器官组织损伤。IL-2 可有效调控免疫球系统内的白血球细胞活性,参与抗体反应,在人体炎性反应程度减轻时,血清内的IL-2 会随之升高。而本文观察组使用的乌司他丁可通过降低肠道酶、胰腺、胃部酶活性的途径,抑制相关炎症因子释放,同时有效清除机体内部的氧自由基,减少炎症介质含量,改善组织和循环灌注,增强机体免疫力,积极发挥器官组织保护作用。
张丽[3]对100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与单一使用生长抑素的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本文结果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在生长抑素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患者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分析后可知,尽管服用乌司他丁后同样存在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但大多数患者在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后,不适症即会自行消退,并不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予以消化道出血患者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调节炎症抑制水平,缩短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止血效果理想,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