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瓷绘画艺术的意境美学

2021-05-17侯俊绮

陶瓷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陶瓷工艺造境观者

侯俊绮

(侯俊绮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0 前言

在中国工艺美术中,不得不提到陶瓷艺术,提到陶瓷艺术又不得不想到景德镇,景德镇的瓷器以精美的装饰和深远的意境向世人展示其独特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表现的题材很广泛,有情趣盎然的花鸟、祖国大好山河的山水画、形神兼备的人物画等等,表现的手法或工笔或写意或工兼写。陶瓷绘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能通过描绘美丽的画面,给观者美的视觉享受,同时还能走入观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产生共鸣,它可以超越时空和国界,不受时代和语言的限制,读懂创作者的创作意境,这种感觉,只能意会,难以言传,需要观者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看懂作品的意境之美。

1 陶瓷装饰相关概述

陶瓷装饰艺术和中国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从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摄取营养,陶瓷装饰艺术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原始社会,陶器的装饰体现了祖先的信仰意识,祖先们用传统的手法制作出来淳朴的陶器,用它来祭拜天地,象征着自己的虔诚的信仰意识,陶瓷装饰以独特民族文化特色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文明。

随着陶瓷的发明,人们对陶瓷的审美意识逐渐提高,因而对陶瓷装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陶瓷装饰如同一件衣服一样穿在陶瓷的胎体上,起到美化陶瓷的作用,不同的装饰技法造就不同的装饰效果,审美趣味也不同。陶瓷装饰可以把作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充分展现出来,表现手法有釉上彩绘、釉下彩绘、釉下青花、雕刻、颜色釉等等。陶瓷艺术家们在创作中,要将自己的感受和人生经历等个人情感化的东西揉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形象。时代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陶瓷装饰的发展和进步,陶瓷艺术家们将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陶艺相结合,在功能、材质和工艺等方面深入分析,使人们的收藏和鉴赏需求相符,为陶瓷装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天空。

2 国画与陶瓷绘画的联系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于岩画和彩陶画。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在丝织品上作画,如图1《御龙图》丝帛画。魏晋时期随着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的冲击与交融,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形成了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主要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的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同时,山水画、花鸟画出现萌芽。至隋唐时期,山水、花鸟画发展成熟,宗教画发展至顶峰,中国画呈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五代两宋时期,人物画以描绘世俗生活为主,代表作如图2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而宗教画逐渐式微,山水画、花鸟画摇身成为主流。至元、明、清,水墨山水、写意花鸟题材的绘画作品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绘画息息相关,从东汉时期瓷器成功烧制,到清代粉彩的五彩斑斓,再到民国珠山八友的在陶瓷上作中国画,无不有国画的印记。随着陶瓷工艺的蓬勃发展,各种以国画为基础,结合陶瓷特性的绘画技法涌现出来。

图1 《御龙图》佚名

图2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3 陶瓷绘画中意境营造的具体体现

3.1 构图上通过留白营造意境

留白是绘画创作中一种常用的手法。在绘画创作中,为使整个画面、章法协调,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陶瓷绘画艺术创作基本都是以构图作为基础。陶瓷造型一般分为立体和平面,立体以瓷瓶、镶器为代表,平面则是以瓷板为代表。瓷器上作画构图要把三维概念转换成二维概念,而瓷板画则是二维的概念。瓷器立体构图要把立体的画面展开成二维的平面画面,平面构图则不需要。二者构图方法大体一致,但在表现手法方面略有差异。

国画追求“留白”之美感,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营造出美妙的意境。画面留白并非为“空”而留,而是为观赏画作的人留下联想的空间,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情感。这方面,八大山人堪称留白高手,他们的作品简洁、流畅,寥寥数笔就已形神兼具。在绘画的形式以及构图方面,充分彰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极具气势。

如图3 中进行大面积留白处理,中国画形式的构图,画面空旷简洁,布局奇巧,兼工带写相结合的画法,画面中左上角翠绿的竹枝斜出,笔法老练潇洒,枝上一只夏蝉伏在竹枝上,传来阵阵蝉鸣,让人如同在夏日里感受到一阵清风吹过。知了和竹子的搭配,寓意知足,画者通过不同的运笔方法表现不同的质感,以精细的料线描绘透明的蝉翼,用浓料渲染黑色的蝉体,两者对比强烈且特征鲜明,设色沉稳而清新,色彩对比强烈而协调,娴熟的釉上彩技法将画面处理得明朗雅致,整个画面意境有声有色。

3.2 诗文、印章的意境营造

在陶瓷绘画创作中,加入相关的诗文,对营造意境起着很大的作用。诗文与绘画的艺术形象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对观者理解画作的内容,感受作者的创作情感,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以诗文为媒介,可以营造出深远的意境,提高作品整体的艺术品位。

图3 《听禅》侯俊绮

印章,一般作为陶瓷绘画作品最后的环节,起到记录日期、作者姓名的作用。陶瓷绘画作品中,又称为“款”。印章有着不同的字体和刀法,可自由调节,使其与整个绘画作品做到统一、融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较为注重印章的作用。印章在陶瓷装饰作品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画龙点睛,彰显出雅致的效果,增强作品整体的意境。

如图4 中运用一句“秋阴未散霜飞晚,留与红叶听鸟声。”诗词来营造意境,画面中作者提供的画面和文字,调动了观者类似的心理体验,站在瓷板面前,如同和作者心灵的交流,让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深秋时节,叶子红了,小鸟声声地叫着,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4 陶瓷工艺与陶瓷绘画意境营造的关系

意境营造,又称之为造境。造境是意境的一个分支概念,可使意境这一模糊概念“情景交融”、“境生于象外”。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更接近于理想。造境中有写境,写境中有造境。相互错综影响,有所偏重,造境较写境,更偏重抒情。

陶瓷装饰造境,其实就是把“意余于境”的虚像具体展现在瓷器这个载体之上。包括作者的生活体验、探求之技、意像物化、触景生情等等要素。陶瓷装饰造境是装饰、绘画造境于陶瓷载体的转化,造境的完整程度是装饰、绘画纯度的具体反映。在陶瓷绘画造境研究中,往往含有大量信息,昭示许许多多的规律,或是一种历史实证,或是作者的心境使然。

陶瓷绘画发展的前提是工艺技术的进步,特定的社会背景产生特定的文化共识。纵观陶瓷绘画历史,陶艺家们一直不断地创新陶艺技术。陶瓷工艺技术的特点是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取土、练泥、镀闸、修模、洗料等一系列步骤。陶瓷彩绘颜料的研发颇为棘手,但又是关键一环,制约着陶瓷彩绘的发展。东汉中后期到西晋初年,褐黑色陶瓷彩绘,唐代长沙窑褐绿色彩绘,宋代磁州窑釉下黑彩、釉上红绿彩,元代青花釉里红,明成化斗彩的红黄绿紫,前后跨度一千四百余年,颜料研究难度可见一斑,极大地延缓了陶瓷绘画的发展速度。然而在这一千多年里,国画却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山水、花鸟、人物精品画作精彩纷呈,一一涌现出来。

在现代陶瓷工艺技术成熟之前,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较为严重地制约了陶瓷装饰绘画的发展。现代陶瓷工艺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笔者感受,青花造境的效果不如粉彩,造境已不受制于工艺技术,而主要在创作者自身。陶瓷绘画造境是以陶瓷工艺技术成熟为基础,陶瓷创作者自身的艺术造诣决定了其作品造境水平之高低,其对陶瓷工艺的认知及掌握程度,也决定着造境的效果。如果站在陶瓷工艺角度来看,陶瓷装饰绘画创作者对各种陶瓷工艺原料特性的掌握,是否能驾轻就熟地驾驭,影响了最终的造境效果。

图4 《秋荫未散霜飞晚,留与红叶听鸟声》侯俊绮

5 结语

意境既可以表达陶瓷绘画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并将其物化为具有旋律感、节奏感的饱满的艺术形象,又可以将经升华过的艺术形象传递给观众们。同时,在创作中对意境营造加以把握,还可以提高陶艺工作者们的艺术素养、艺术修为,从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陶艺作品。以陶瓷艺术作品欣赏者的角度而言,意境可以辅助观赏者更好地理解陶艺作品,感受作者的创作情感。

意境是一个具有无限遐想的概念,打造出良好的创作意境,是陶瓷绘画作品成功的关键。营造好的意境,提高观者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满足大家的内心共鸣,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开拓人们的视野,并使之获得良好的精神享受,是当代陶艺家们肩上的责任,也是一种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陶瓷工艺造境观者
数字媒体运用于陶瓷工艺的研究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陶瓷艺术和陶瓷工艺的关系研究
端午节观龙舟赛
Chinese Ceramics
现代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关联性探讨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