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2021-05-17吴月美水克冬鲍艳英
孙 薇,王 静,吴月美,水克冬,鲍艳英
(江苏省太湖疗养院 江苏无锡214000)
胃肠镜检查为目前消化道疾病常用的诊断技术,但常规胃肠镜检查存在一定侵入性,患者易发生恐惧、焦虑等情绪,且多存在恶心、呕吐、咽喉不适等,影响诊治效果[1-2]。 近年来,随着疼痛临床管理的进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已广泛开展于临床,检查前静脉注射作用确切、起效快和有效时间短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适度镇静状态下进行检查,具有安全性高、无痛苦等特点,现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3]。 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无痛胃肠镜检查在门诊进行,由于环境、麻醉药物、设施等方面的局限,存在一定风险性[4]。 Maryam 等[5]研究认为,无痛胃肠镜诊疗中内镜对局部的刺激作用,可导致一定程度的刺激反应。 目前,仍有关于无痛胃肠镜围术期呼吸和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报道,临床对于其适应证尚无统一标准。 相关研究认为[6],发现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有关护理,为无痛胃肠镜诊疗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9 年3 月1 日~10 月31 日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386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7]: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②具有胃肠镜检查指征的择期患者;③无本研究药物禁忌证者。 排除标准:①急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异物者;②明显胃排空障碍者;③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本组男199 例、女187 例;年龄22~70(56.91±6.07)岁;体质量指数20~30(27.95±0.65);无痛胃肠镜诊疗术302 例,胃镜诊疗术56 例,肠镜诊疗术28 例;冠心病119 例,高血压71 例,糖尿病54 例;ASA 分级:Ⅰ级118例,Ⅱ级268 例;门诊196 例,住院190 例。 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方法
1.2.1 无痛胃肠镜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工作。 指导患者处于左侧位置,清洁口腔,建立静脉通路,常规监护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静脉推注芬太尼0.05 mg,再缓慢均匀推入2 mg/kg 异丙酚,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相关胃肠镜检查。 术中依据患者麻醉深浅度合理追加异丙酚,检查结束时停止给药。
1.2.2 无痛胃肠镜检查护理方法 ①术前准备。 a.常规准备:术前常规询问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和用药史,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每日规范用药,对年龄≥60岁的虚弱患者,经肠道准备和禁饮食后尽早安排检查,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 b.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讲解无痛胃肠镜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医患配合的重要性。 ②术中护理。 a.静脉输液:选择手背或者前臂上肢静脉通路,固定输液肢体,术中观察有无漏针、漏液等情况。 检查结束后均停止静脉补液,老年、体弱者除外。 b.体位护理:患者清醒时稳妥放置固定“咬口圈”,检查期间避免其吞入嘴中或脱出,避免吞食、胃镜损伤等发生。 麻醉状态下保持患者头颈部为轻度后仰位置,患者出现短暂性呼吸暂停、舌后坠“打鼾”等情况应即刻保持下颌为向上向前位,维持气道通畅。 取左上肢监测血压右上肢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并输液。 观察患者麻醉深度,若患者发生肢体摇晃后应适度按压固定,保持其检查体位。 ③术后护理。 检查结束后,将患者推入恢复室观察,意识尚未清醒前,保持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 检查结束后5~10 min,常规对患者进行唤醒试验,加快其意识清醒。 患者完全清醒后取出“咬口圈”,避免口腔牙齿受损。 患者清醒后留观30 min,监测血氧、血压和心电,待患者可正确对答,起身后无目眩、头晕等不适后方可离开。 检查结束后2 h 方可进食,内镜下活检及治疗者,当日禁辛辣饮食和乙醇饮料,并查看大便颜色。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术后24 h 内发生的腹痛、呕吐、腹胀、呛咳、一过性心率减慢、低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或连续矫正χ2 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发生并发症98 例,其中腹痛、呕吐33 例,占33.67%;腹胀26 例,占26.53%;呛咳14 例,占14.28%;一过性心率减慢10 例,占10.20%;低血压7 例,占7.14%;血氧饱和度下降4 例,占4.08%;心律失常4 例,占4.08%。
2.2 不同人口学资料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资料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将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年龄、肥胖、基础疾病、吸烟史和肺部疾病史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年龄、合并肥胖、基础疾病、吸烟史和肺部疾病史是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无痛胃肠镜检查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最为常用,芬太尼属阿片类镇痛药,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对血压影响小,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8]。 异丙酚作为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抗焦虑、镇痛、镇静等作用,具有半衰期短、起效快、清醒快速、体内无蓄积、毒性小等特点[9]。芬太尼和异丙酚合用能够增加麻醉效果,并减少异丙酚用量。但作为一种介入检查手术,仍有一定风险,目前有关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安全性评价较少。
有研究结果显示,麻醉术前的ASA 分级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无直接关联[10]。 Walker 等[11]研究表明,无痛胃肠镜检查围术期不良事件多发生在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 本研究发现,本组98 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腹痛、呕吐发生率相对较高,考虑与准备检查期间大量饮水导致胃部腹痛不适,加上麻醉药物恢复期易恶心、呕吐,从而增加腹痛、呕吐发生率。 另外,胃肠镜检查时为满足检查需要和图像清晰,需在肠内进行冲洗及充气,引起肠内积气,从而刺激肠壁导致腹痛、腹胀[12]。 临床护理中建议患者检查后卧床休息1~2 h,并告知患者体位排气方法。 呛咳是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另一常见并发症,和肺部疾病史、进镜时分泌物增加等有关,临床进镜通过咽喉部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刺激气管,进入胃内需及时吸尽胃内液体,避免液体反流[13]。 麻醉药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对心血管有负性传导作用,能够直接扩张外周血管,引起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 同时胃肠道检查能够兴奋肛门和肠道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 本研究中有少数患者发生一过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并发现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心率和血压发生风险更高,因此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应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仔细询问患者用药情况。 据有关文献显示,麻醉药物有一定呼吸抑制作用,以呼吸频率下降、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14]。 本研究中有少数患者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给予增加氧流量、及时清除分泌物和抬高下颌处理后均得到改善。 患者除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还加上精神紧张、睡眠、饮食和肠道准备等因素的影响,有患者发生心律不齐、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15]。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积极处理后症状均缓解,顺利完成相关检查,临床检查前建议进行相关心电图检查,准确评价患者心脏基础情况,并依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等情况,合理安排检查时间,避免因活动引起疲劳、胃肠道准备等加重病情,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恶性事件拟定抢救预案。
有研究报道,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为多方面、多因素结果[16]。 年龄作为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在临床研究中有一定争议[17-18]。 本研究发现,年龄≥60 岁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年龄<60 岁者(P<0.05),说明与年龄有相关性,可能与年龄较大者身体机能呈退行性改变,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下降,加上此类患者呼吸肌变弱,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导致呼吸功能下降,麻醉期间易发生缺氧,因此应给予低流量吸氧,进行血氧饱和度、心电和血压监测,关注患者病情改变。 肥胖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时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减慢和呛咳的发生率高于无肥胖者(P<0.05),考虑与肥胖患者胃镜检查时易触及喉头和会厌软骨,从而引起机体明显的刺激反应[19]。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应增加,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发现,其为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应激反应能够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血管事件有关。 有研究表明,吸烟和肺部疾病史能够增加呼吸系统风险,从而增加呛咳发生率[20]。 本研究也证实,吸烟和肺部疾病史是导致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并发症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术前应充分评估风险,并给予合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